高雄拍


高雄拍英語譯名:)是高雄市電影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2013年提出的短片獎助計畫,入選作品會在該年的高雄電影節期間首映。

高雄拍
创办于2013年
主持人高雄市電影館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簡介

高雄拍是高雄市電影館以打造高雄成為台灣短片基地為目標,鼓勵短片創作並發掘適合新媒體(網路、行動等)傳播與映演之創新作品,所提出的短片獎助計劃,立意於打破規範、打破界限、打破陳腔濫調,強調短片影像美學之創新與新媒體應用,鼓勵影像創作人才進駐高雄市,以高雄為發想及創作場域,影像創作不拘形式、主題,盡情揮灑創意、展現在地特色。入選短片會在高雄電影節期間以「高雄拍」單元中全臺首映。[1][2]

歷屆入選影片

年份屆次影片導演
2013年 第十三屆[3] 《小清新大爆炸》徐漢強
《毛豆先生》章大中
《戒菸》陳永錤
《更好的明天》廖敬堯
《夏日記事》黃丹琪
《海上皇宮》趙德胤
《海倫他媽》黃靖閔
《尋找木柵女》鄭立明
《蜉蝣》李佳玲
2014年 第十四屆[4] 《凡凡:Fan Fan》劉家欣
《大佛》黃信堯
《手機》蔡幸諺
《毛毛雨》練建宏
《保全員之死》程偉豪
《復仇》莊絢維
《黑夜來臨》張凱智
《慢跑之中》陳永錤
《噬心魔》謝庭菡
《犧牲之旅》應政儒
2015年 第十五屆[5] 《下錨》吳宗叡
《午休時間》林品君
《我要和你在一起》王天佑
《亞比煞》葉斯光
《妮雅的門》廖克發
《盲人村》陳可芸
《深夜海產店》陸慧綿
《給愛麗絲》文二北投
《解離》蘇明彥
《親像鳥仔》韓修宇
2016年 第十六屆[6] 《翔翼》吳季恩
《老大》吳曉峰
《活血》馬森
《亮亮與噴子》李宜珊
《洛基的視線》黃柏蒼
《七歲那年的初次見面》黃駿傑
《空一格,戲院》鄭立明
《阿尼》鄒隆娜
《梅雨季》鄭如娟
《好美麗的煙囪啊!》林泰洲
《愛在世界末日》蔡宗翰
《小孩不在家》練建宏
2017年 第十七屆[7] 《三仔》黃丹琪
《朵朵嫣紅》藍憶慈
《獨奏》劉邦耀
《繁花盛開》林涵
《春之夢》曹仕翰
《海中網》曾威量
《媽媽的口供》應亮
《臨時工》許慧如
《VR: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徐漢強
《VR:羽》廖克發
《VR:左營光影記事》許紘源
《VR:哈瑪星列車》賴冠源
《VR:末班車》邱立偉
2018年 第十八屆[8] 《媽媽桌球》莊翔安
《小死亡》周良柔
《鋼琴課》楊貽茜
《阿嬤的放屁車》李權洋
《四十四隻石獅子》葉覓覓
《情色小說》林孝謙
《再會!方舟》張軼峰
《雁雁》楊岸青
2019年 第十九屆[9] [10] 《小洋》王孔澂
《九發子彈》蘇哲賢
《未來奇案》林仕杰
《吳郭魚》洪靖安
《未來的衝擊》蘇匯宇
《主管再見》林亞佑
《雄雞卡克》謝沛如
《夜車》謝文明
2020年 第二十屆[11] [12] 《降河洄游》朱平
《獸徑》蔡弦剛
《貓與蒼蠅》曹仕翰
《輕鬆搖擺》郭尚興
《魚路》莊詠翔
《沒有網路的一天》葉宗軒

參考資料

  1. . [201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2. (PDF). [2018-01-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31).
  3. Ju Chung.2013高雄電影節:「高雄拍」,拍什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遠見雜誌.2013-10-28
  4. 「高雄拍」10新銳10台灣製造多樣風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紀錄片工會.2014-10-08
  5. 台灣新導繽紛創意,朱芷瑩.莊凱勛新作爆發演技:「高雄拍」短片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幕迷影評.2015-10-14
  6. 全方位展現青世代導演實力 「高雄拍」12部短片世界首映.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7. 鄭景雯.高雄電影節創舉 邀5導演拍VR短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17-09-27
  8. 高雄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8高雄電影節
  9. 高雄拍(一).2019高雄電影節
  10. 高雄拍(二).2019高雄電影節
  11. 高雄拍(一).2020高雄電影節
  12. 高雄拍(二).2020高雄電影節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