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胤

趙德胤(,(1982年12月18日,台籍緬甸電影導演,16歲時為留學移民臺灣,後取得設計碩士學位,其後取得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1]他是電影圈中少數以緬甸為拍攝主題的導演。

趙德胤
MIDI Z director
导演
罗马拼音ZHAO TE-YIN
英文名Midi Z 或 Midi ZHAO
昵称Midi
国籍 中華民國
出生 (1982-12-18) 1982年12月18日
 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撣邦臘戍
职业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语言華語英語緬甸語
教育程度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學士畢業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研究所碩士畢業 台中高工圖傳科畢業
活跃年代2009年至今

背景

趙德胤出生於緬甸東北方靠近中國邊界的城市臘戍,畢業自緬甸腊戍黑猛龍華文國中、緬甸腊戍國家緬文第六高中。台中高工印刷科、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畢業。

1998年十六歲那年,趙德胤在三千個報考者中獲得錄取,順利錄取臺灣學校。家裏再花了半年時間籌錢,籌措了約二萬港元,才順利取得緬甸護照,啟程前往臺灣。

「我來台灣的那筆錢,很大一部分是大姊出的,80%是她出的,她那時候在泰國存的錢幾乎全部給我。」趙德胤說。當時到台灣花的仲介費,在緬甸可以買一棟房子,而原本趙家在緬甸,住的是最貧窮的泥土地、竹片牆、茅草屋頂,隨便一次大雨,都可以將整間房子沖垮。[2]

「護照七月十五號發下來,我十六號急不及待即刻要離開了。」他帶着二百美元,承載着母親和四名兄姐的盼望,一個人到達桃園國際機場,行李裏放了一套全家人省吃儉用買來的高級西裝:「我們以為外國人無時無刻都穿西裝的。」[3]臺灣後就讀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今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印刷科;自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研究所畢業後即取得永久居留證[4]

電影經歷

趙德胤的電影天份與才華與生俱來,同時其跟電影的際遇相當傳奇。其高中三年級時,憑著緬甸友人寄錢託買的攝影機拍攝婚禮錄影帶開始,接觸了電影。其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大學畢業作品《白鴿》入選釜山影展、哥本哈根影展、澳大利亞影展、里昂影展、西班牙短片影展、台灣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等,自此獲得注目。[4]https://star.ettoday.net/news/145327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9年成為由侯孝賢主導的第一屆金馬電影學院學員,並在侯孝賢監製下完成劇情短片《華新街記事》;2011年他完成他首部劇情長片《歸來的人》,便一舉入圍釜山影展新潮流競賽單元和鹿特丹影展老虎獎,且同時入選國外二十幾個影展。在《歸來的人》要前往鹿特丹影展前,趙德胤正式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5]

趙德胤導演在拍攝劇情長片前,曾以獎金獵人自居拍攝二十多部短片,參加了台灣數十個短片比賽。其中半數以上獲獎,藉由拍攝短片,趙德胤導演藉此學習電影拍攝,同時靠拍短片維持生活。(名導曾是獎金獵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2年第二部電影《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則獲鹿特丹影展HBF電影基金贊助計劃補助,入圍鹿特丹、釜山、南特三等影展競賽。這兩部電影預算都只有不到新台幣一百萬元,且因為難以向緬甸政府申請拍攝許可,因此他都以游擊方式拍攝,演員則找來親戚朋友擔綱;這兩部電影則於2013年4月19日正式在台北戲院光點台北上映。

2013年底,趙德胤再次帶領極小規模的台灣團隊7個人,深入中緬邊境,以10天的時間完成了第三部劇情長片《冰毒[6][7][8],並獲選隔年第64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並於愛丁堡國際影展獲得最佳影片獎,於瑞典影展獲得最佳導演獎。2014年7月,第42屆法國拉羅歇爾國際影展特別開設「發現趙德胤」專題單元,放映其三部長片作品及三部短片作品,並邀請其主講大師講座,創下該影展最年輕導演專題紀錄。[9]

同年七月,趙德胤以《冰毒》勇奪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同年九月文化部宣布《冰毒》代表台灣參加2015年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但最後未獲提名。2016以《再見瓦城》獲第73屆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聯盟大獎最佳影片、法國亞眠國際影展最佳影片、並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16年獲頒金馬獎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趙德胤是少數同時拍攝劇情片和紀錄片的導演。2015年開始就以挖玉石的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翡翠之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等紀錄長片入圍柏林影展、金馬獎等。以[[《翡翠之城》]]獲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2017年評審團特別獎。以[[《挖玉石的人》]]獲得2016年台灣紀錄片雙年展優等獎。

2017年初,趙德胤結束《再見瓦城》的宣傳後,到緬甸家鄉探望母親。當時,遇到返鄉發展的興洪計劃去緬甸中部鄉下當和尚,趙德胤與其共行赴緬甸中部鄉村,於是完成了紀錄片《十四顆蘋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年《十四顆蘋果》入圍柏林影展,這是趙德胤第三度入圍柏林影展。

2018年首次全片在台灣拍攝商業心理驚悚電影《灼人秘密》,結集台灣知名演員吳可熙宋芸樺夏于喬鄭人碩謝盈萱湯志偉李李仁施明帥等人,並在2019 年入圍坎城影展“一种注目”单元,趙德胤成為繼李安、侯孝賢導演後唯一入圍過三大電影節的年輕導演。《灼人秘密》在坎城影展首映後造成轟動,持續被上百家主流媒體如BBC、法新社、美聯社、世界報、解放報等等報導,好評不斷。同時,《灼人秘密》在世界各地區發行,包括法國、荷蘭、英國、比利時、盧森堡、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

電影作品

劇情長片

年份 片名 備註
2011年
歸來的人
Return to Burma
2011釜山影展新浪潮單元(New Currents)
2012鹿特丹影展老虎獎競賽(Tiger Competition)
第12屆台北電影節 劇情長片入圍
2012年
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
Poor Folk
2013鹿特丹影展
第15屆台北電影節 劇情長片入圍
2013南特三大洲影展競賽單元
2014年
冰毒
Ice Poison
第64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Panorama)
第16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
第16屆台北電影獎媒體推薦獎
提名—第51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2016年
再見瓦城
The Road to Mandalay
第73屆威尼斯影展威尼斯日單元 最佳影片
(Venice Days Fedeora Award for Best Film)
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
第19屆台北電影獎媒體推薦獎
2017鹿特丹影展
2019年
灼人秘密
Nina Wu
第72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第56屆金馬獎最佳音效
提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提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提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攝影
提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
提名—第56屆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
提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提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紀錄長片

年份 片名 備註
2015年
挖玉石的人
Jade Miners
2015鹿特丹影展
第17屆台北電影節 紀錄片入圍
2016年
翡翠之城
City of Jade
第66屆柏林影展導演論壇(Forum)
第18屆台北電影節最佳音樂獎—林強
第53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電影音樂—林強
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18年
十四顆蘋果
14 Apples
第68屆柏林影展導演論壇(Forum)
第20屆台北電影節 紀錄片入圍

短片

  • 2002年:《生活浮影》
  • 2004年:《以訛傳訛》
  • 2004年:《見死不救》
  • 2006年:《白鴿》
  • 2008年:《摩托車伕》
  • 2008年:《家書》
  • 2008年:《一則日記》
  • 2008年:《虛擬森林》
  • 2009年:《家鄉來的人》
  • 2009年:《猜猜我是誰?》
  • 2009年:《華新街記事》
  • 2010年:《工地日誌》
  • 2010年:《台北。緬北。泰北。》
  • 2010年:《一個人主義》
  • 2013年:《沉默庇護》(收錄在多段式電影《台北工廠I》)
  • 2014年:《南方來信-安老衣》
  • 2014年:《海上皇宮》
  • 2016年:《我那些翡翠城的親友們》
  • 2016年:《戀戀飛碟》(VR作品,第53屆金馬獎形象廣告)
  • 2018年:《幕後》(收錄在VR電影「5x1」)

其他創作

  • 2018年:VR作品《幕後》
  • 2016年:VR作品《戀戀飛碟》
  • 2016年:錄像藝術作品《我那些翡翠城的親友們》

獎項

金馬獎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4年第51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冰毒提名
2016年第53屆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獲獎
最佳劇情片再見瓦城提名
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最佳紀錄片翡翠之城提名
2019年第56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灼人秘密提名
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釜山國際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1年第16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新浪潮獎歸來的人提名

威尼斯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6年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最佳影片再見瓦城獲獎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9年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BEST OF VR幕後提名

柏林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4年第64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冰毒提名
2016年第66屆柏林影展論壇單元翡翠之城提名
2018年第68屆柏林影展論壇單元十四顆蘋果提名


莫斯科國際紀錄片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9年莫斯科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十四顆蘋果獲獎

英國愛丁堡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4年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最佳影片冰毒獲獎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7年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評審團獎翡翠之城獲獎

台灣紀錄片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6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優等獎挖玉石的人獲獎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2年第36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虎獎歸來的人提名

南特三國際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3年南特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氣球獎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提名

紐約翠貝卡國際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4年紐約翠貝卡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冰毒提名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4年第1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歸來的人提名

台北電影節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4年2014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冰毒獲獎
媒體推薦獎獲獎
2017年2017年台北電影節再見瓦城獲獎
2020年第22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灼人秘密提名
最佳編劇提名

坎城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5年2015年坎城影展創投單元最佳劇本獎再見瓦城獲獎
一種注目獎獲獎
2019年2019年坎城影展灼人秘密提名

亞太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8年第58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再見瓦城獲獎

美國SXSW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9年SXSW影展主競賽單元最佳360影片獎幕後提名

美國SXSW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9年SXSW影展主競賽單元最佳沉浸式體驗敘事獎幕後提名

美國SXSW影展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影片 結果
2019年SXSW影展主競賽單元最佳沉浸式體驗美術獎幕後提名

觀點

趙德胤童年因為家庭極為貧窮,因此當初想盡一切辦法要逃到台灣念大學,學成後又不住返回緬甸透過拍電影來緩解鄉愁。他表示「以前,緬甸內戰頻繁,我們在緬甸那種環境下生長的人,從小就在混亂中混出來的人,是知識分子,也是激進分子。我的認知裏沒有吵架這個字,要不就沉默不語,要不就打架,即是你們所說的野蠻,所以連拍戲,都是瘋狂的去拍。」

趙德胤說自己的生活比較「單純」,會「用生活建立一些平靜感」:他的社交活動不多,平時也不愛吃零食和飲料,有空就去菜市場買買菜、做醬料、煮雞湯、打掃衛生,閒下來坐在桌前便會看本書,開始思考自己接下來要拍什麼。因為生活規律,他的創作也顯得頗為清晰有條理,他覺得為拍什麼來思考、做功課、找資料,就像蓋房子一樣,是另外一種「規律性的工匠生活」。「規律性去尋找能讓你平靜專注的東西,會讓你過濾很多混亂的資訊,做久了你會理清楚一種屬於你自己的價值觀。網絡刺激了人的自我表達慾,這時候它是好事,但是它有危險,因為我們的表達目前可能沒有原因,我們不再是為溫飽而表達,我們是為找尋自我,找尋自我的過程是危險的。」 他信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也強調「不要想太多,要保持身心健康」。浮世中,不慌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參考資料

  1. . [201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2. 【趙德胤專訪】夢外之悲:逃出來與出不去的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報導者, 2016年11月24日
  3. 生活達人﹕拍攝緬甸蠻荒實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明報, 2015年1月31日
  4. . [201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0).
  5. 榴槤滋味,混挑活著的氣息 存檔,存档日期2013-04-21.
  6. .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7. 冰毒柏林影展首演 觀眾反應熱烈 存檔,存档日期2014-02-22.
  8. .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6).
  9. 法國拉羅歇爾國際影展將推出「發現趙德胤」專題 存檔,存档日期2015-01-08.

https://www.twreporter.org/a/director-midi-z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