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邨 (選區)

鴨脷洲邨英語:,代號D02)是香港南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94年設立,由單一公共屋邨組成,現任區議員為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成員林玉珍

鴨脷洲邨
Ap Lei Chau Estate
南區區議會選區
代號D02(1994年-)
範圍鴨脷洲邨
人口12,062[1]
選民人數8,929[2]
區議員林玉珍
政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投票站鴨脷洲社區會堂

範圍

現時選區範圍涵蓋整條鴨脷洲邨,故選區名稱亦從而得名,與其相鄰的選區有鴨脷洲北海怡東海怡西,更與香港仔隔海相望,投票站設於鴨脷洲社區會堂

沿革

鴨脷洲以傳統漁業居民為主,在19821985年區議會選舉都與香港仔合併為香港仔及鴨脷洲選區。1988年人口增加,整個鴨脷洲劃為一個選區,選出兩名議員,由三人競逐,結果由原香港仔及鴨脷洲區議員兼香港公民協會成員楊翠珍民協黃敬祥成為首任議員。

1991年區議會選舉,鴨脷洲劃為兩個選區,包括以利東邨為主的雙議席利東選區及以鴨脷洲北部為主的單議席鴨脷洲北選區,楊黃二人分途進擊,楊翠珍出選鴨脷洲北,黃敬祥則出選利東。在鴨脷洲北選區,楊翠珍以2,247擊敗自民聯阮秀維1,415票當選。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制度,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隨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鴨脷洲邨選區則由鴨脷洲北選區分拆而成。1994年區議會選舉楊翠珍不再參選,鄭家富匯點港同盟聯合身份出選本區,最終以1,630票擊敗得票1,454票的公共事務評議會成員支韻韻及425票的民建聯梁柏洪。選後匯點港同盟合併成立民主黨,鄭家富亦為創黨成員。鄭於1995年當選新九組立法局金融保險地產及商業服務界議員,從此著重議會工作直至1997年「下車」。1998年鄭家富改以新界東直選選區加入立法會,不再專注服務鴨脷洲邨,被指離棄選民。

199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黨成員梁國華、退出民建聯的梁柏洪及街坊派支持的林玉珍角逐本區席位,最終林玉珍以接近六成得票勝出。

2003年區議會選舉只有林玉珍一人參選,林自動當選。2007年區議會選舉,獨立梁冠華與林玉珍對壘,但卻以560票大敗於林的3,031票,林玉珍以港島最高得票的票后身份成功連任。

2011年區議會選舉2015年區議會選舉,由於只有林玉珍一人參選,林自動當選。自2015年起本區人口老化而低於人口基數75%的下限,然而鴨脷洲邨自成一角,加上附近樓宇距離較遠,鑑於社區完整性、地方聯繫、地理和人口分布的考慮,調整鄰近選區的分界並不可行,於是分界維持不變[3]

2019年區議會選舉林玉珍競逐連任,民主黨則派出陳堡明參選挑戰,但最終陳以182票差距敗於林,令本區成為南區僅餘兩個(另一個為海灣)由建制派擔任議員的選區。

歷屆議員

屆別議員政治聯繫
1994年-1999年鄭家富 民主黨
2000年-2003年林玉珍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2004年-2007年
2008年-2011年
2012年-2015年
2016年-2019年
2020年-2023年

歷屆選舉結果

2019年南區區議會鴨脷洲邨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1. 林玉珍 3,274 51.43 -32.98
民主黨 2. 陳堡明 3,092 48.57 不適用
多数票 182 2.86
2015年南區區議會鴨脷洲邨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林玉珍 自動當選 不適用 不適用
多数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2011年南區區議會鴨脷洲邨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林玉珍 自動當選 不適用 不適用
多数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2007年南區區議會鴨脷洲邨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1. 林玉珍 3,031 84.41 +25.81
獨立 2. 梁冠華(華仔) 560 15.59 不適用
多数票 2,471 68.81 +40.80
2003年南區區議會鴨脷洲邨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獨立 林玉珍 自動當選 不適用 不適用
多数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1999年南區區議會鴨脷洲邨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獨立 1. 梁柏洪 425 10.80 -1.31
民主黨 2. 梁國華 1,204 30.60 不適用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3. 林玉珍 2,306 58.60 不適用
多数票 1,102 28.01 +22.99
1994年南區區議會鴨脷洲邨選區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匯點 1. 鄭家富 1,630 46.45 不適用
公共事務評議會 2. 支韻韻 1,454 41.44 不適用
民建聯 3. 梁柏洪 425 12.11 不適用
多数票 176 5.02 不適用

參考資料

  1. (PDF).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7).
  2. (PDF).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0).
  3. (PDF). [2019-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1-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