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國

黃光國1945年11月6日),出生于日本時代的臺灣,出身臺北望族,父於滿州國擔任溥儀的御醫。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國科會卓越計劃主持人及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自台大心理學系退休後擔任榮譽教授,並擔任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與方法論、本土社會心理學,並結合東西文化,以科學哲學為基礎,開展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並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1]。著有《人情與面子》、《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學詮釋》、《社會科學的理路》、《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反求諸己:現代社會中的修養》等及中英文論文100多篇。曾創辦台灣民主行動聯盟

簡介

黃光國出身台北大稻埕的世家望族,他的祖父黃煙篆曾任直系將領孫傳芳的醫生,父親黃子正更長期擔任滿洲國皇帝溥儀的御醫,他在四歲前因國共內戰爆發,在長春圍困戰全面開打前,經母親帶出逃回台灣,而得以倖免於大難,更令他畢生珍惜且倡導兩岸的和解共生。黃光國是國立宜蘭大學教授陳復的老師,兩人相交甚深,除共同創辦文化中國論壇社,並發展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常在宜大舉辦生命教育或本土心理學的研討會或座談會;此外黃光國更有感於宜蘭大學欠缺人文暨社會科學的圖書,在陳復建議下,將自身重要藏書全數捐給宜大圖書館[2]。自2015年起,經由其兩位學生陳復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夏允中教授的積極支持下,結合台灣各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的師資,共同成立學術研究社群,在各校舉辦社群研討會,展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倡導與推廣工作。並在2018年11月3日與一群台灣關心正式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Chinese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英文簡稱CISSA,中文簡稱「思源學會」)。創會之目的以推廣本土社會科學、期許世界各國學術研究工作能基於自身文化脈絡來發展本土社會科學,並展開溝通與交流,發展全球本土社會科學。由華人社會科學之實驗場域出發,以發揮引領作用,特別著重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架構與在地實踐,關注如何根據華人社會的實況以研究與推動相應的自主學術,並向社會大眾和國際社群介紹最新之學術成果,進而將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發展經驗分享給其他希望發展本土社會科學的國家,共謀理論與實踐,裨益全球本土社會科學的永續發展為宗旨。[3]

此外,黃光國認為中華文化需要與科學哲學對話,陳復曾提出「黃光國難題」這個學術命題。[4][5]「儘管中國曾經創造豐富的思想,對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中國的思想如果要再創輝煌新章,重新成為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引擎,就需要通過對科學哲學的認識與釐清,創造性地展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詮釋工作。」意即如何將中華文化本質中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傳統,傾注於「天人對立」的階段性思辨過程,從「生命世界」中開闢出具有科學哲學意義的「微觀世界」。黃光國對此指出:「黃光國難題」意指使用主客對立的解析辦法來認識華人社會的生命世界,藉由認識西洋科學哲學的各種觀點,建構相應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其架構過程就遠離傳統中國本來「天人合一」的主流思想,在方法論上何以成為可能亟待持續研究[6]

黃光國提出文化系統的主體辯證,是要將華人文化傳統建構成客觀知識,建構華人自主的社會科學。黃氏最關注的焦點是「中西會通」,他認為其所建構的理論必須能夠說明中國和西方這兩個文化系統的根本差異,這是黃氏學術的第一大貢獻。黃氏提出形式性自我的曼陀羅模型與自性的心理動力模型,來說明中華文化傳統與西方文化的自我觀,分別是自性與自我,其中自性的一詞是源自於佛法。第二個學術重大貢獻,是引領後續的研究來探討儒釋道自我修養的歷程。但是黃氏並沒有說明三個重要的問題:自性的有無?如何進行無自性修養?如何進行理論建構與臨床實用?夏允中、張蘭石、陳泰璿與如王法師等人提出含攝佛法視域的自性定義,有選擇地融入現代學術視域來釐清自性的有無,說明如何進行無自性修養。其中,融入現代視域最主要是採取黃氏所提出文化系統觀的知識論策略,以文化型態學視野,對佛法智慧進行系統性的文化考古科學詮釋。說明只要澄清上述問題便能建構實質性的理論建構與實際可操作的相關心理治療理論與治療技術。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心理學學士(1960年6月)
  • 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心理學碩士(1971年6月)
  • 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1976年6月)

經歷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講師(1976年7月~1977年6月)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所副教授(1977年7月~1981年6月)
  •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1981年6月迄今)
  •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1983年9月~1986年9月)
  • 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人(1985年9月~1986年4月)
  • 美國東西文化中心校友駐訪研究員(1986年5月~1986年7月)
  • 美國東西文化中心訪問學人(1993年9月~1994年9月)
  •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1976年9月迄今)
  •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1990年~2000年)
  • 國家科學委員會心理學門召集人(2000年~2001年)
  • 教育部「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追求卓越計畫」總主持人(2000~2007年)
  • 國立宜蘭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榮譽顧問
  •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President(2003-2005)
  • Asian Association of Indigenou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President(2010-)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