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祯祥
黄祯祥(1910年2月10日-1987年3月24日),男,福建厦门人,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黄祯祥是中国病毒学奠基人之一,首创病毒体外培养法技术,为现代病毒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1][2][3][4]
黄祯祥 | |
---|---|
英文名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大清福建省厦门 | 1910年2月10日
逝世 | 1987年3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77歲)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籍贯 | 福建厦门 |
教育程度 | 燕京大学 北平协和医学院 |
研究领域 | 病毒学 |
头衔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配偶 | 叶恭绍 |
生平
1910年2月10日,黄祯祥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医生家庭。黄祯祥的祖父黄和成、伯父黄植庭都是归正宗所属牧师,父亲黄衍义、叔父黄大辟则都是医生。黄祯祥4岁入读厦门鼓浪屿幼稚园,6岁进入归正宗教会开办的厦门养元小学。1922年,黄祯祥小学毕业,考入同属归正宗教会的漳州寻源书院,与曾呈奎是同班同学。[2]
1926年,黄祯祥考进福建协和大学,在此学习了1年。1927年8月,黄祯祥转入燕京大学生物系医预科学习。1929年,黄祯祥完成预科学业,进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学习。1934年,黄祯祥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在协和做内科医生和助教。1935年10月,黄祯祥和叶恭绍结婚。1941年至1942年,黄祯祥被协和医院选派至美国普林斯顿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进修。1942至1943年,黄祯祥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及微生物科讲师。1943年12月,黄祯祥回国。[1][2]
1944年,黄祯祥任重庆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实验院医理室主任。1947年,黄祯祥回到北平,担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1949年,北平解放,黄祯祥选择留在大陆。1956年,卫生部合并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祯祥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系主任。后来该系改编为病毒学研究所,黄祯祥继续在该所任职,曾任研究员、名誉所长等职。1980年,黄祯祥成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85年,黄祯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24日,黄祯祥因白血病于北京辞世。[1][2][4]
成就
黄祯祥是中国病毒学奠基人之一,1943年在美国《实验医学杂志》发表了“马脑炎病毒西方毒株在组织培养中滴定和中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一文[5],首创病毒体外培养法技术,为现代病毒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2][6]
黄祯祥对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曾带领病毒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病毒分离、实验诊断方法的建立、乙型脑炎传播媒介昆虫生态学、乙型脑炎病毒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中国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传播途径及特点。黄祯祥1949年在中国首先开始了乙型脑炎疫苗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研究,黄祯祥和研究团队最终研制出乙型脑炎疫苗,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2][6]
著作
黄祯祥著有《常见病毒病实验技术》、《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医学病毒学总论》、《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等。
参考文献
- 青宁生. . 微生物学报. 2009, 49 (10): 1408-1409. doi:10.13343/j.cnki.wsxb.2009.10.022.
- 洪卜仁; 詹朝霞. . 医道祯祥——病毒学家黄祯祥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5: 100–107. ISBN 978-7-5615-5543-9 (中文(中国大陆)).
- . casad.cas.cn. 中国科学院.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 . www.xmta.gov.cn.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 [2020-08-12].
- Huang, C. H. .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43-08-01, 78 (2): 111–126. ISSN 1540-9538. PMC 2135395. PMID 19871313. doi:10.1084/jem.78.2.111 (英语).
- . www.xinhuanet.com. 科普中国.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