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或13號星期五)源於西方的宗教信仰:耶穌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數字。另一來源是有一個大型電腦病毒發生這天正好同時是13日與星期五,兩者的結合令人相信當天會發生不幸的事情。

歷史事件

歷史上有好幾個事件都發生於星期五:

而當星期五發生在某月的13日時,就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詳情請參見13號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的其他意義

  • 聖週五聖週中的星期五,用以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又稱黑色星期五
  • 黑色星期五 (购物):美國在感恩節翌日,聖誕檔期的首個購物日。(均為購物旺季。這裡的黑色是指相對於赤字的黑字)
  • 黑色星期五 (1940年電影):1940年美國科幻懸疑電影。
  • 黑色星期五 (2009年電影):2009年美國砍殺電影。
  • 黑色星期五:在英國,把聖誕節前最後一個星期五稱為黑色星期五,是由於警員被賦予額外的權力,用以對付抗議假期間醉酒鬧事的反社會運動份子。
  • 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一共13個人,而基督在星期五被釘上十字架處以死刑,所以13號在星期五是黑色星期五。
  • 樂團史提利·丹的一首歌的歌名。
  • 歌手Flogging Molly的一首歌的歌名。
  • 一種電腦病毒的名字,亦名「耶路撒冷」。
  • 2020/09/26在台灣出現雙重黑色星期五(double black Friday),因為補假(中秋節)的關係,導致星期六為同一周第二次星期五,又26=13*2,難得一見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