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洛城

黑色洛城(英语:)是一款新黑色侦探题材动作冒险游戏,由Team Bondi开发,Rockstar Games发行,2011年5月登陆PlayStation 3Xbox 360,11月登陆Microsoft Windows,2017年11月登陆任天堂SwitchPlayStation 4Xbox One。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洛杉矶,游戏主角、侦探科尔·菲尔普斯解决横跨五大部门的大批案件,在洛杉矶警察局内步步高升,直至他调查的一个非法销售吗啡的案件中有他二战战友涉案,被停职调查,案件使他个人的命运及仕途陷入困境。后来他与久未联系的战友杰克·凯索联手,发现案件的背后,是洛杉矶几位要人密谋以郊区重建基金计划为幌子,骗取政府的土地收购补偿金,就连他以前在警察局共事的同事都有份参与。

黑色洛城
    类型动作冒险
    平台
    开发商Team Bondi[註 1]
    发行商Rockstar Games
    总监布伦丹·麦克纳马拉(Brendan McNamara)
    制作人
    • 纳雷什·希拉尼(Naresh Hirani)
    • 乔希·尼德曼(Josh Needleman)
    设计师亚历克斯·卡莱尔(Alex Carlyle)
    编剧布伦丹·麦克纳马拉
    弗兰塔·弗林(Franta Fulin)
    美术
    • 陈志健(Chee Kin Chan)
    • 本·布鲁德内尔(Ben Brudenell)
    音乐
    • 安德鲁·黑尔(Andrew Hale)
    • 西蒙·黑尔
    模式单人
    发行日

    玩家在开放世界的设计中可以随意穿梭于洛杉矶的开放地貌,步行或乘车游览游戏的世界。游戏剧情聚焦于破案情节,其中许多任务的玩法涉及枪战和驾车。玩家须调查犯罪现场寻找痕迹,追踪案件线索,质询嫌疑人,玩家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会影响着案件事实被揭露的程度。游戏还包括动作冒险游戏会出现的元素,例如支线任务或分支剧情。玩家利用游戏内的电台可享受版权音乐,以及原创配乐[3]

    游戏的开发过程于2004年开始,由Team Bondi联手Rockstar全球各地的工作室共同完成。后来游戏数度延期发行,开发工作历时7年,期间发行商及发行平台有所变更。Team Bondi的上班时长及管理模式被员工公开诟病,最终使得该工作室在游戏初版发行后不久倒闭。开发团队参考了黑色电影的剧情及画风元素,这种电影类型兴盛于1940年代至1950年代,所涉及的作品在视觉风格及主题上大体一致,主题包括犯罪及道德歧义。另外他们也参考了游戏背景时期的一些真实案件[4]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是首部使用Depth Analysis最新研发技术MotionScan的作品。技术原理为利用32部环绕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捕捉演员面部表情[5][6]。这项技术是游戏质询机制的核心,玩家需要借此观察嫌疑人回应质询问题时的反应,从中判断他们是否撒谎。游戏的配音时长达20多个小时[7][8]

    在大规模的营销活动下,本作成为首部亮相翠贝卡电影节的游戏作品[9][10]。本作的剧情、呈现及面部动画技术获得广泛的赞誉。游戏在全球共卖出500万份[11][12][註 2]。游戏的虚拟现实版《黑色洛城:VR卷宗》(L.A. Noire: The VR Case Files)于2017年12月15日在HTC Vive发行[13]

    游戏玩法

    玩家在审讯目击者或嫌疑人时需要选择相信、质疑或指责对方撒谎。

    《黑色洛城》是一款动作冒险新黑色犯罪题材游戏,以第三人称视角呈现。游戏中,玩家需要完成设有目标的线性场景(即卷宗)才能推动剧情发展。游戏属沙盒类游戏,玩家可以随意游览游戏的开放世界,酌情参与各项活动[14]。游戏世界还出现了1940年代洛杉矶的一些地标性建筑。

    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洛杉矶,玩家扮演洛杉矶警察局警官(后来的警探)科尔·菲尔普斯(Cole Phelps)[15][16]。游戏伊始,菲尔普斯是一位制服巡警[17],之后历任交通科、谋杀科、刑事犯罪科、监察科和纵火科警员。在每个部门中,根据案件的种类,菲尔普斯都会在一名助手的帮助下调查各类案件。每个案件结束后,玩家都会获得一个1到5级的表现评分,分数由玩家在审讯及查案环节的表现评定。部分案件中,玩家在犯罪现场搜寻证据时,可以找到一些报纸。玩家阅读报纸后,会看到一段小短片,内容或是游戏总体剧情的一小部分,或是菲尔普斯回忆参战时的经历。最后一个科的案件临近结束时,玩家所操作的角色将变为私家侦探杰克·卡索(Jack Kelso),玩家将操控他完成剩余案件。卡索的性格及外貌和菲尔普斯很不同,但是操作一样。

    游戏将追车、打斗、质询及枪战等快节奏的动作场景与调查元素融为一体[15]。玩家角色在对付敌人时会使用近战攻击或枪械,在世界中游览时需要跑动、跳跃或使用车辆。在战斗中,玩家会获得自动瞄准及掩护系统辅佐。玩家受到伤害后,生命值会逐渐恢复。武器只有在枪战等特定场景中才会激活。驾车时,玩家可以安排助手开车,直接跳到目的地。玩家开车时,也可以跟助手问路。除了剧情案件,玩家也可以酌情参与“街头犯罪”(Street Crimes)支线任务。这些任务与主线任务无关。部分街头犯罪会出现之前案件中的角色。

    玩家可以审讯目击者和嫌疑人套取情报。审讯对象回应时,玩家需要选择相信他们、质疑他们,或是指控他们作假口供[註 3]。玩家指责审讯对象撒谎时,需要提交证据指证。在警察局审讯两名嫌疑人时,玩家需要决定指控哪一位,指控错误的嫌疑人会影响玩家的最终评级。玩家在动作场景失败三次后,可以选择直接跳过,继续剧情[20]。除巡逻科外,各科的案件完成后,各自的自由游览模式“洛杉矶街头”(The Streets of L.A.)会开放。在该模式中,玩家与搭档可以自由游览洛杉矶,重温“街头犯罪”事件、找寻金电影胶片(Golden Film Reels)、寻找地标(Landmarks)、搜集隐藏车辆(Hidden Vehicles)和徽章(Badges),或只是一边听着电台,一边在城中游荡。

    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功勋卓绝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老兵科尔·菲尔普斯(阿隆·斯塔登饰)回到洛杉矶,在洛杉矶警察局担任一名普通的巡警。1947年,菲尔普斯成功解决一起重大谋杀案,晋升为警探,其后半年又在交通科和杀人科侦破多个要案大案,包括轰动一时的连环杀人案黑色大丽花悬案,屡获表彰。

    加入刑事科不久,菲尔普斯便着手调查军用盈余下来的吗啡注射器从载他和海军陆战队战友回家的轮船上失窃,之后在街头流通案件。结果发现偷卖的人,正是他的几位战友,他们把偷来的吗啡交给洛城大毒枭米奇·柯罕帕特里克·菲施勒饰),却被米奇雇人杀害。也是在这时,菲尔普斯爱上了来自德国的休息室歌手艾尔莎·利希曼(Elsa Lichtmann,埃里卡·海纳兹饰)。

    菲尔普斯的刑事科搭档罗伊·厄尔(亚当·J·哈灵顿饰)非常贪钱,为了帮助洛城的几位要人洗脱卖淫的大丑闻,他趁着菲尔普斯的战友考特尼·谢尔登(Courtney Sheldon,乍得·托德亨特(Chad Todhunter)饰)供认自己参与盗窃吗啡的罪行,揭露了菲尔普斯的通奸罪行。作为交换,厄尔加入要人们的名目暗中结成犯罪组织。这个团伙巧借“郊区重建基金”(Suburban Redevelopment Fund)的名义,为归乡的退伍军人提供经济适用房,以此掩饰非法勾当。菲尔普斯的婚姻最终破裂,在警察局也不受人待见,最终被贬职到纵火科。菲尔普斯接手调查一连串可疑的家庭火灾时,强烈感受到这些火灾势必牵涉到重建基金的房屋开发工程,但厄尔警告他不要插手基金创办人、地产大亨利兰·门罗(Leland Monroe,約翰·諾伯饰)的事情。于是,菲尔普斯让目前在加州火险寿险公司(California Fire & Life Insurance Company)做调查员的老战友杰克·卡索(Jack Kelso,吉尔·麦金尼饰)帮忙调查此事。

    卡索发现开发基金在建造房屋时,使用了劣质的材料,但和他同为重建基金成员的老板柯蒂斯·本森(Curtis Benson,吉姆·阿贝尔(Jim Abele)饰)无视这一事实,继续做担保。卡索之后闯入门罗的豪宅,与门罗的手下展开理解的枪战,发现同属该组织的知名精神科医生哈兰·方丹(Harlan Fontaine,彼得·布洛奎斯特(Peter Blomquist)饰)曾吩咐他的一位病人报复不愿意把房子卖给基金会的人,放火烧掉他们的家。然而,这个人有一次纵火意外烧死四人,自此患上了不可逆的心理创伤。后来他上诊所和方丹对质,杀掉了方丹,还绑架了方丹的女友艾尔莎。

    菲尔普斯来到方丹的诊所调查,发现该团伙已经形成了骗取美国联邦政府补助的链条:门罗一伙人看准政府日后将征收土地用来建高速公路,于是集资买下这片空地,在上面秘密建造建造廉价房屋,等待政府正式收地时发放补偿款,以此骗取政府资金。菲尔普斯还发现,谢尔登已经没有了良心。他以方丹医生的名义,向医疗机构提供偷来的吗啡,之后把得到的收益,重新投资到基金中。后来方丹发现了卡索正在调查基金的非法勾当,而卡索也是谢尔登,便决定杀人灭口。卡索了解到,方丹的病人,正是他和菲尔普斯的战友、火焰喷射手艾拉·霍格布姆(Ira Hogeboom,J·马文·坎贝尔(J. Marvin Campbell)饰)。有一次,菲尔普斯要求他朝洞中的敌人喷火,结果他无意烧死住在里面平民后,从此患上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菲尔普斯和卡索将霍格布姆和艾尔莎追进了洛杉矶河隧道,最终救出艾尔莎,而卡索也处死了失去行动能力的霍格布姆,结束了他的痛苦。之后突如其来的降雨让河流水位猛涨,一行人连忙逃跑,但菲尔普斯没有赶到出口,被淹死。

    葬礼上,同事厄尔为菲尔普斯致悼词,艾尔莎感到厌恶,愤然离开现场。菲尔普斯在纵火科的搭档赫歇尔·比格斯(Herschel Biggs,基斯·斯扎拉巴基克饰)告诉卡索,说他和菲尔普斯向来非敌非友。片尾彩蛋的倒叙内容显示,卡索其实早已知道吗啡被盗的事情,但他深知这种事情只会让自己惹上麻烦,拒绝分赃。

    开发

    Team Bondi在2004年成立后,便着手开发《黑色洛城》[21]。游戏最初由索尼互动娱乐发行,但后来发行权于2006年9月交给了Rockstar Games[22]。开发工作由Team Bondi监督,Rockstar全球多家工作室共同参与。有别于Rockstar此前用持有专利的Rockstar高级游戏引擎开发的作品,《黑色洛城》采用定制引擎,融合了面部动作捕捉及动画软件[23],围绕PlayStation 3独有的Cell协同处理单元开发[24]。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是首部采用Team Bondi姊妹公司Depth Analysis新技术MotionScan的作品。MotionScan技术的原理是采用32个环绕镜头,从每个角度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高度还原人脸形态。这项技术是游戏审讯环节的重心,玩家需要利用嫌疑人回应问题时的反应,判断他们是否撒谎[25]。分析人士表示,开发及营销成本估计共5000多万美元,游戏将会是有史以来成本最高的游戏作品[26][註 4]

    为展现1947年洛杉矶的城市景观,电影《党同伐异》片场的模型出现在游戏中,成为虚构电影《丛林鼓声》的片场(Jungle Drums Set)。

    游戏设置在1947年的洛杉矶,其中的开放世界据此打造。为打造游戏世界的模型,开发商参考了罗伯特·斯彭斯(Robert Spence)的空拍摄影作品[27],以此打造交通样式及公共交通路线,研拟建筑物的位置及状况[27]。开发团队还在努力重建1947年洛杉矶的精确模型的同时,获得一些艺术品版权许可,其中包括D·W·格里菲斯电影《忍無可忍》的片场外观,虽然该片场实际上已于1919年拆除[28]。除了重现1947年的都市风貌,开发团队在处理游戏中的案件时,还一定程度上参照了洛杉矶媒体当年报道的一些真实案例。因此,每个案件或多或少会出现当年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一些案件细节,比如谋杀科案件《鲜红口红》(Red Lipstick Murder)便是一起真实发生的悬案,受害者珍妮·法兰奇(Jeanne French)死亡时的状态、身上的纸条、尸体摆放的位置、尸体身上的口红、死者丈夫成为最初的嫌疑人等细节不无一一对应事实,只有该案件在游戏中最终由主角结案,而不是像现实中在调查将近结束时被定为悬案[4]

    《黑色洛城》的錄音內容超過20小時,為找到合適的人選,开发团队舉辦多個秘密试镜[29]。最終,阿隆·斯塔登和吉尔·麦金尼分别被选为扮演主角科尔·菲尔普斯及杰克·卡索的人选[30]。两人的表演大多采用动态捕捉技术录制[31]

    音乐作品

    游戏的原创配乐伴随游戏过程出现,会在特定时间提醒玩家。和其他Rockstar作品一样,《黑色洛城》的游戏内电台使用了30多首版权音乐,包括比莉·荷莉戴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艾拉·費茲潔拉的作品。开发团队聘请安德鲁·黑尔、西蒙·黑尔伍迪·杰克逊创作音乐,其中杰克逊曾参与《荒野大镖客:救赎》(2010)的开发[32]。配乐参考了1940年代电影的管弦乐配乐,在阿比路录音室录制[33]。除了原创配乐和版权歌曲,游戏还出现了符合当时音乐作品特征的原创歌曲。受命创作原创歌曲的The Real Tuesday Weld希望带出一种能“唤起那个时代记忆”的歌声,最终找来克劳迪娅·布鲁肯,共同创作《(I Always Kill) The Things I Love》、《Guilty》和《Torched Song》三首歌曲[34]。游戏的配乐赢得2012年英国学院游戏奖最佳配乐奖[35]

    發行

    游戏的初版标志(上)和最终版标志(下)。初版标志由Team Bondi创作,但后来被Rockstar重新设计[36]

    2003年10月,Team Bondi宣布首个计划将登陆“下一个世代的索尼平台”。2004年,麦克纳马拉表示计划由索尼互动娱乐全盘资助[21]。游戏的名称《黑色洛城》于2005年公布,同时宣布为PlayStation 3独占作品[37]。2006年9月,消息指Rockstar Games将负责游戏的发行[22]。首支预告片于2010年11月发布,次月幕后花絮发布[38]。游戏没有如期在“2008年财年”发行,而是被进一步打磨,推迟到2010年9月发行,后来再改期到2011年上半年[39],定为2011年3月[40]。后来,游戏的最终发行日期确定为北美2011年5月17日,澳大利亚和欧洲2011年5月20日[41][42]。为刺激游戏预购销量,Rockstar联合多家零售商推出预购奖励[43]

    游戏再版于2017年9月7日宣布登陆任天堂SwitchPlayStation 4Xbox One,由维塔士负责移植[44]。该增强版包括更精细的纹理细节、升级的天气效果及全新的镜头角度,其中Switch版还包括利用Joy-Con实现的陀螺仪控制。上述版本均在2017年11月14日发行[45]。游戏的虚拟现实版《黑色洛城:VR卷宗》(L.A. Noire: The VR Case Files)集合了原版游戏的七个案件,于HTC Vive平台发行,由麦克纳马拉新成立的工作室Videogames Deluxe开发。游戏于2017年12月15日发行[13]。2018年3月增加支持Oculus Rift设备[46],4月增加支持简体中文[47],隔年9月支持PlayStation VR[48]

    追加内容

    游戏发行之后的几个月,多个独立案件、收藏品及挑战以可下载内容的形式发行[49]。2011年5月31日,刑事科独立案件《不夜城》()发行,讲述了一位模特的遇害案[50],该案件改编自朱爾斯·達辛1948年电影《不夜城[51]。同日,交通科案件《无心快语》()发布,聚焦一起盗车案[52]。6月21日,改编自1947年奥康纳电镀公司爆炸案的纵火科案件《尼科尔森电镀厂》()发布[53]。刑事科案件《大麻狂热》()于2011年7月12日发行,讲述非法大麻销售网络被捣毁的过程[54]。交通科案件《领事的车》()于2011年7月26日上市,聚焦一起盗车案。该案件原本为PlayStation 3北美版独占内容,后开放欧洲区下载,最终收录于《完整版》[55]。游戏中的两套西服(Broderick和Sharpshooter)、两把枪(镀镍手枪和芝加哥钢琴枪)和徽章追逐挑战(要求玩家快速搜集游戏世界中的金币)原本为预购内容,之后于2011年5月31日开放下载[56]

    2011年9月28日,Rockstar宣布游戏的个人电脑版《完整版》(The Complete Edition)于11月8日在北美发行,11月11日在澳大利亚和欧洲发行[57][58],收录原版全部可下载内容。该版本的增强功能包括键盘映射再编排、手柄支持、拟真度提升、增强画面及立体三维画面[59]。《完整版》不久后登陆家用机平台[60]

    评价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PS3:88.15%[61]
    X360:87.93%[62]
    PC:81.70%[63]
    MetacriticPS3:89/100[64]
    X360:89/100[65]
    PC:83/100[66]
    NS:79/100[67]
    PS4:76/100[68]
    XONE:77/100[69]
    NS:79/100[70]
    PS4 VR:81/100[71]
    PC VR:82/100[72]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Edge8/10[73]
    Eurogamer8/10[74]
    Fami通39/40[75]
    Game Informer8.75/10[76]
    GamePro[77]
    GameSpot9/10[15]
    GameSpy[78]
    GameTrailers9.1/10[79]
    GameZone8.5/10[80]
    Giant Bomb[81]
    IGN8.5/10[82]
    Joystiq[83]
    官方Xbox杂志8/10[84]
    PlayStation杂志9/10[85]
    衛報[86]
    奖项
    媒体奖项
    英国电影学院游戏奖最佳原创配乐[35]
    GameTrailers最佳新晋IP[87]
    GameSpot最佳氛围[88]
    Eurogamer年度最佳游戏(第11位)[89]

    汇总媒体Metacritic,《黑色洛城》获得评论家“普遍好评”[64][65][66],而在另一個網站GameRankings,《黑色洛城》的平均分數均在80%以上[61][62][63],其中剧情及面部动画技术普遍获得褒扬[90]

    首篇评论由英国报纸《卫报》发表,文章称赞游戏的配乐完美,有着电影般的质感[86]。GameZone将游戏比作古典好莱坞电影,指其注重细节,有别于其他游戏[80]。《PlayStation杂志》将游戏比作一部精雕细琢、让观众上瘾的AMC电视连续剧[85]

    Edge》称赞了面部技术,但认为尽管游戏的其他主要方面没有其他作品优秀,尽管如此,还是要承认Team Bondi用这样一种时尚、大气且具有凝聚力的方式糅合如此多的游戏类型,是其他开发商无法做到的[73]GameSpot的卡罗琳·佩蒂(Carolyn Petiti)赞赏游戏的审讯机制及总体风格[15]。《GamesMaster》认为《黑色洛城》是Rockstar最成熟的开放世界游戏[91]

    官方Xbox杂志》称游戏是Xbox 360平台最接近《暴雨殺機》的作品,但“漏洞百出”[84]IGN认为《黑色洛城》是低配版的《暴雨》,“几乎成功”地为《暴雨》打造了新的架构[82]。《Joystiq》认为《黑色洛城》没像传统意义上一直充满“乐趣”,但“仅仅是有趣”也不让人满意,这使得游戏漏掉了电子游戏玩家平常会留意的某些地方[83]

    虽然评价普遍正面,但仍有部分评论人认为有些案件太多余,玩家能控制的地方太少[82],时不时让人觉得无聊[76]1UP给出了完美的分数,但也指出过场动画太长,会让某些玩家觉得失去对动作的控制[92]GameTrailers总结称,游戏被重复内容给拖累,但与其他游戏相比,对角色本身的要多些,总体体验还不错[79]

    虽然使用了动态捕捉技术,游戏角色的身体仍被批评毫无生命力。对此,游戏总监兼编剧布伦丹·麦克纳马拉在接受《Eurogamer》采访时表示,人们对角色面部及身体的评价有着强烈的反差,是因为角色衣服缺少动画。他表示,菲尔普斯对某些线索作出过激反应,是因为游戏原先(给审讯环节)写的剧本是“奉承”、“胁迫”和“谎言”,但游戏出来后改成了“真实、可疑或谎言”,这使得菲尔普斯经常出现玩家能预料到的尴尬反应[19]

    在2012年的英国电影学院游戏大奖上,游戏获得最佳原创配乐奖[35],同时获得七项大奖提名[93]。而任天堂Switch及VR版则获得IGN的2017年年度奖的最佳重制奖[94],获得2018年纽约游戏奖(New York Game)塔潘齐大桥最佳重制奖[95],VR版则获得第16届游戏音频网络工会奖(Game Audio Network Guild Awards)“最佳VR音频”奖[96]

    销量

    游戏在美国发行当天,Rockstar Games母公司Take-Two Interactive收盘股价上涨7.75%,创下三年来的新高。这次上涨为《黑色洛城》市场表现不俗的反应[97]。根据2012年2月公布的最后一份销量数据,游戏已出货约500万份[12]

    NPD集团表示,《黑色洛城》是2011年5月美国销量最高的游戏[98],在PlayStation 3和Xbox 360平台卖出了89.9万份[99]

    游戏登上英国游戏销量榜榜首,成为在该国最为畅销的新作[100][101],直至被2014年发行的《看门狗》打破[102]。游戏在英国游戏榜维持了三个星期的榜首位置[103]。上市才一个星期,游戏便在澳大利亚主要城市游戏店脱销[104]。7月7日,游戏在日本发行,PlayStation 3和Xbox 360平台销量共71057份。其中PlayStation 3版凭借58,436份销量位列榜首,Xbox 360版占12,621份销量[105][106]

    疑似续集

    2011年5月22日,麦克纳马拉表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黑色洛城》续集的开发时间会比第一部缩短五年[107][108]。在同一个礼拜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Take-Two Interactive首席执行官施特劳斯·泽尼克(Strauss Zelnick)表示《黑色洛城》是“非常成功的作品”,他们有“充分理由认为《黑色洛城》会是本公司又一个强大的品牌”,重申他们“的确将《黑色洛城》看作成强有力的品牌”[109]

    2011年11月的另一场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泽尼克重申《黑色洛城》对Take-Two的重要性,指游戏“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品牌”。他说,游戏是Take-Two上一个财年中“最成功的新作”,已成为其投资组合中的关键资产[110]。同月,麦克纳马拉宣布下一部游戏名叫《东方妓女》,讲述了“20世纪一个不为人知的伟大故事”。该项目由KMM互动娱乐(KMM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开发,该工作室由肯尼迪·米勒·米切尔与2011年8月收购Team Bondi大部分资产成立[111]。游戏最终于2016年6月宣布取消[112]

    2012年2月13日,Rockstar Games回答粉丝提问,其中一个问题关于《黑色洛城》品牌的未来发展趋向。Rockstar表示“正考虑在未来将《黑色洛城》打造成一个系列”,但“不急于制作续集”。他们也表示目前的版本不会有追加下载内容或附加内容开发[113]。2013年3月,Take-Two Interactive首席运营官卡尔·斯拉托夫(Karl Slatoff)表示公司有“大量未公布的作品正在开发中”,指《黑色洛城》品牌对公司很重要[114]

    注释

    1. Rockstar NorthRockstar LeedsRockstar San DiegoRockstar New England联合制作[1],Microsoft Windows移植版由Rockstar Leeds开发[2]
    2. 确切的销量数据鲜少公开,因为大多数发行商只公布“已发货”或“已售出”数字,反映被转送到商店出售的库存数目,不等同于大众销售的数据。
    3. PlayStation 3、Xbox 360和Windows版本中,这些选项分别为“真实”(Truth)、“可疑”(Doubt)和“谎话”(Lie)。在Switch、PlayStation 4和Xbox One版中,选项变为“好警察”(Good Cop)、“坏警察”(Bad Cop)和“指控”(Accuse),从而“更加准确反映玩家选择每个选项时菲尔普斯的行为”[18]。这些指令最初为“奉承”(coax)、“胁迫”(Force)和“谎言”(Lie)[19]
    4. 英國廣播公司记者凯夫·基根(Kev Geoghegan)估计开发成本超过5000万美元[26]

    参考资料

    1. Team Bondi. . Microsoft Windows. Rockstar Games. 2011-05-17. 制作名单.
    2. Crecente, Brian. . Kotaku. 2011-06-23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3. . Rockstar Games. 2011-02-18 [2011-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5).
    4. . Rockstar Games. [201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6).
    5. . Techland. 2010-11-24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6. . Gamasutra. [2011-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7. . Techland. 2010-11-24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8. . Gamasutra. [2011-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9. . VG247. [2011-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1).
    10. . TribecaFilm.com. [2011-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7).
    11. Dutton, Fred. . Eurogamer. 2011-05-19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12. . Ir.take2games.com.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9).
    13. . Rockstar Games. 2017-12-01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2).
    14. . 2011-05-16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15. Petit, Carolyn. . GameSpot. 2011-05-16 [201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7).
    16. . Rockstar Games. [201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17. . Rockstar Games. [201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18. Schreier, Jason. . Kotaku. 2017-11-09 [2017-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19. Yin-Poole, Wesley. . Eurogamer. 2011-11-09 [201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1).
    20. . 2011-04-26 [2011-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21. Bramwell, Tom. . Eurogamer. 2004-02-20 [2007-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0).
    22. Surette, Tim. . GameSpot. 2011-05-20 [201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7).
    23. Helgeson, Matt. . Game Informer. 2010-02-15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24. Morgan, Thomas. . Eurogamer. 2017-11-24 [2019-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25. Alexander, Leigh. . Gamasutra. 2010-03-04 [2011-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26. Geoghegan, Kevin. . BBC New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1-05-27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27. Citizen, Jessica. . VG247. 2010-11-18 [201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1).
    28. . Rockstar Games. 2011-05-16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29. . Rockstar Games. 2011-10-03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30. . Behind the Voice Actors. 2011-05-17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31. . Rockstar Games. 2011-10-17 [2014-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32. Citizen, Jessica. . VG247. 2011-05-09 [2014-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2).
    33. .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11-05-11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34. . Claudia Brücken. 2011-05-10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3).
    35. . BBC News. 2012-03-16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36. . GamesIndustry.biz. 2011-07-05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37. Surette, Tim. . GameSpot. 2005-07-18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38. . Rockstar Games. 2010-12-16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39. Helgeson, Matt. . Game Informer. 2010-11-11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3).
    40. Steinman, Gary. . PlayStation Blog. 2011-01-17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41. Eddie Makuch. . GameSpot. 2011-01-22 [201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5).
    42. . Rockstar Games. 2011-03-07 [201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6).
    43. . Rockstar Games. 2011-02-24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44. . Nintendo Life. 2017-09-10 [201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45. McWhertor, Michael. . Polygon. 2017-09-07 [201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46. . IGN. 2018-04-03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47. . Rockstar Games Customer Support. 2018-04-02 [2020-12-21].
    48. Jessica. .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19-09-25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49. . Take-Two Interactive. 2011-05-31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50. . Rockstar Games. 2011-03-03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51. . Rockstar Games.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52. . Rockstar Games. 2011-03-31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53. . Rockstar Games. 2011-06-14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54. . Rockstar Games. 2011-07-12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55. . Rockstar Games. 2011-07-29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56. . Rockstar Games. 2011-05-31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57. Sinclair, Brendan. . GameSpot. 2011-09-28 [201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58. Kozanecki, James. . GameSpot. 2011-11-07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7).
    59. . Rockstar Games. 2011-09-28 [201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8).
    60. . GamesRadar+.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61. .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62. .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63. .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64.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2).
    65.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9).
    66.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2-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31).
    67.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68.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69.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70.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21-02-04].
    71.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21-02-04].
    72.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21-02-04].
    73. . Edge. 2011-05-18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74. Welsh, Oli. . Eurogamer. 2011-05-04 [201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75. . PlayStation LifeStyle. 2011-07-02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3).
    76. Helgeson, Matt. . Game Informer. 2011-05-16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77. Herring, Will. . GamePro. 2011-05-16 [201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8).
    78. Scott, Ryan. . GameSpy. 2011-05-16 [201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79. . GameTrailers. 2011-05-16 [2018-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80. Liebl, Matt. . GameZone. 2011-05-21 [201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81. Shoemaker, Brad. . Giant Bomb. 2011-05-17 [201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2).
    82. Hilary Goldstein. . IGN. 2011-05-16 [201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9).
    83. McElroy, Justin. . Engadget (Joystiq). 2011-05-16 [201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84. McCaffrey, Ryan. . Official Xbox Magazine. 2011-05-19 [2018-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1).
    85. . PlayStation: The Official Magazine. No. 47. July 2011: 77.
    86. Boxer, Steve. . The Guardian (London). 2011-05-12 [201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87. GameTrailers. . YouTube. 2011-12-27 [2018-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88. . GameSpot. 2012-01-04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89. . Eurogamer. 2012-01-01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2).
    90. . IndustryGamers. 2011-06-15 [201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9).
    91. . GamesMaster. July 2011: 74.
    92. Atienza, Jobert. . 1UP.com. 2011-05-16 [201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4).
    93. . GameSpot. 2012-02-16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8).
    94. . IGN. 2017-12-20 [2018-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95. Ramadge, Andrew. . Australian Boardcasting Company. 2011-05-24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96. . Game Audio Network Guild. [201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4).
    97. Citizen, Jessica. . VG247. 2011-05-18 [201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98. Graft, Kris. . Gamasutra. 2011-06-13 [201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7).
    99. Dutton, Fred. . Eurogamer. 2011-06-14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100. Cullen, Johnny. . VG247. 2011-05-23 [201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5).
    101. Sterling, Jim. . Destructoid. 2011-05-23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
    102. Phillips, Tom. . Eurogamer. 2014-06-02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2).
    103. Sliwinski, Alexander. . Engadget (Joystiq). 2011-06-06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4).
    104. Ramadge, Andrew. .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mapny. 2011-05-24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105. Nunneley, Stephany. . VG247. 2011-07-13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1).
    106. Ishaan. . Siliconera. 2011-07-13 [201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9).
    107. Gaudiosi, John. . GamerLive.TV. 2011-05-16 [201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108. Cullen, Johnny. . VG247. 2011-05-23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30).
    109. . Gamasutra. [2011-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8).
    110. Dutton, Fred. . Eurogamer.net. 2011-05-20 [201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0).
    111. Plunkett, Luke. . Kotaku. 2011-11-28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30).
    112. Chalk, Andy. . PC Gamer. 2016-06-25 [2016-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7).
    113. . Rockstar Games. 2012-02-13 [201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2).
    114. Makuch, Eddie. . GameSpot. 2013-03-07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参考文献

    • Buntin, John. .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9 [2014-10-08]. ISBN 9780307352071. OCLC 431334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