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目井 (龍井)

龍目井
 中華民國臺灣)旅遊景點
類型 人文景觀
位置 臺灣臺中市龍井區龍泉

龍目井,是位於臺灣臺中市龍井區龍泉的水井,為該地名的由來,也是彰化八景之一。

井名

彰化縣志》卷一.封域志:

另一名稱由來是村長陳深波說明,先人在大肚溪附近、今龍新路發現兩處相鄰的泉水穴,兩口井有如龍的雙眼,所以有此名[1]。還有傳說是過去先人發現泉旁有了一塊外形酷似龍首的天然石,其上具一對神采弈弈的眼球,因此喚作「龍目井」,並認為泉能治療任何難症,於是各地膜拜求治者紛至沓來,也建廟祭祀,可是不久被荷蘭人破壞龍眼[2]。1954年報導時井旁僅存像是眼窟的凹洞[2],1987年記者趙鎮藩採訪時已補嵌上[3]

日治時期,茄投取「龍目井」之頭尾二字改稱「龍井」[4]。2005年報導時,龍井鄉是臺灣行政區劃唯一將井名當成地名的鄉鎮[5]

狀況

〈龍井觀泉〉
陳玉衡
南來問渡過鼇頭,又見香泉龍目流。
鑿井或從歸籍後,分甘可自作霖不。
清能贈我醫凡骨,冷不因人放白眸。
也識點睛飛去好,為施膏澤暫勾留。
《彰化縣志》、《臺灣詩錄》

《彰化縣志》卷一.封域志:

世居龍泉村的洪裕泰表示,龍泉村的泉脈很近地表,泉眼就在龍目井處,但井邊以往是澇地,不易著力,所以村民用樟樹頭擺在泉邊好汲水,卻傳出井水是由壞死樟樹根部自然湧出的說法[3]。村民楊萬居回想,此井可灌溉三十餘甲良田,不斷湧出的泉水一下子就可注滿大水桶[5]

龍目井昔日雙榕抱泉樣貌

道光十二年(1832年)李延璧、周璽編著《彰化縣志》,將此井以「龍井觀泉」之名收錄為彰化八景之一[6]。因井旁曾有兩棵榕樹,故也稱「雙榕抱泉」[7]。居民將井旁的榕樹下處稱為「皇帝殿」,置石桌、石椅、烹井水品茗聊天[3]

相傳縣治原先要設在此地,但彰邑人不肯罷休,暗中撒下很多鹽份於龍目井內,乾隆皇喝了認為太鹹不中用,於是縣城決定建在今天的彰化[3]。據林衡道所述的另一版本是彰邑人乘機將杯子故意調換,讓乾隆皇誤把較好的龍目井水的當成彰化,縣城就設在彰化了[8]蓮蕉井版的建城選址傳說則是官府取蓮蕉井水與彰化的泉水比重,彰邑人在他們彰化的泉水中加鹽而勝出[9]

1954年新聞,此深只及四尺的井依然盛噴[2]。1960年代颱風,井遭水淹,經清理後已無法恢復舊觀[5]。該年代中泰紙業在此建立衛生紙廠、東記紙廠建立白紙板紙廠[10]。因設立多家造紙廠大量抽地下水,加上龍井地勢較高,井水無法再自動流出[1]。面對井水枯竭,村民遂用磚頭圍成四角形井池,以方便洗衣[3]。1987年,當地的大昌紙廠正在擴充產能[11]。同年報導時村民認為隨井水日漸枯竭,風水地理被破,導致附近的大戶人家幾乎家道中落[3]

二十世紀末,井再翻修時大量採用磁磚、水泥,破壞石砌原貌,連出水口都不見[12]。2004年,縣議員黃錫嘉向縣府交旅局觀光課爭取新台幣一百八十餘萬元經費,將這座已二十年沒水的井下挖十餘公尺,以能繼續出水,並加裝不銹鋼蓋[5]。後來泉水能再汨汨湧出,推測是因不少工廠外移,減少抽地下水之故,也被地方視為龍井再繁榮的吉兆[1]。臺中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於2007年1月24日勘查是否要將該井列為文化景觀[4],但後遭否定[13]。藉由黃錫嘉再爭取市府修復舊觀,2014年年尾完工[14]

參考資料

  1. 林重鎣. . 《聯合報》. 2007-10-23 (中文(台灣)‎).
  2. 錫琴. . 《聯合報》. 1954-09-09 (中文(台灣)‎).
  3. 趙鎮藩. . 《民生報》. 1987-10-11 (中文(台灣)‎).
  4. 黃寅. . 《聯合報》. 2007-01-25 (中文(台灣)‎).
  5. 林貞平. . 《聯合報》. 2005-03-16 (中文(台灣)‎).
  6. 張廷鋐. . 《人間福報》. 2018-01-01 [2020-03-30] (中文(台灣)‎).
  7. 俞泊霖. . 《自由時報》. 2013-05-30 [2020-03-30] (中文(台灣)‎).
  8. 宋晶宜. . 《民生報》. 1979-02-22 (中文(台灣)‎).
  9. 趙鎮藩. . 《民生報》. 1987-10-10 (中文(台灣)‎).
  10. 許吉村. . 《經濟日報》. 1968-07-08 (中文(台灣)‎).
  11. . 《經濟日報》. 1987-10-10 (中文(台灣)‎).
  12. 張明慧. . 《聯合報》. 2014-06-08 [2020-03-30] (中文(台灣)‎).
  13. 林欣儀. . 《中國時報》. 2014-05-07 [2020-03-30] (中文(台灣)‎).
  14. 俞泊霖. . 《自由時報》. 2014-11-06 [2020-03-30] (中文(台灣)‎).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龍目井 (龍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