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歐洲歌唱大賽

1977年歐洲歌唱大賽為第22屆歐洲歌唱大賽,並於1976年荷蘭海牙舉行的大賽由兄弟情誼合唱團的歌曲《將你的吻保留給我吧》 "Save Your Kisses for Me"獲勝後在英國倫敦舉行。這是1960年1963年1968年1972年1974年之後第六次在英國舉行。比賽於1977年5月7日星期六在溫布利會議中心舉行。自1956年以來,這是該賽事第一次在5月份英國舉行。[1]該屆主持人為安吉拉·裡彭

1977年歐洲歌唱大賽

決賽 1977年5月7日
主持人 安吉拉·裡彭
指揮 羅尼·哈茲勒赫斯特
指導 史都華·莫里斯(Stewart Morris)
轉播台 英國廣播公司(BBC)
賽場 英國
倫敦
溫布利會議中心
獲勝歌曲 法國
《鳥兒和孩子》
"L'oiseau et l'enfant"
投票方式
每個國家給出12、10、8-1分給最喜愛的10首歌
參賽國數 18
初次登臺國家
重返比賽國家 瑞典
撤回參賽國家 南斯拉夫
未獲分
開幕式 進行英國四個組成地區的空中旅行
幕間式 阿克·比克和他的派拉蒙爵士樂人表演
歐洲歌唱大賽
◄19761978►

十八個國家參加了本屆比賽。瑞典從上一屆缺席之後返回,而1976年參加的南斯拉夫則沒有參加。

本屆冠軍獲勝者為法國,歌曲為《鳥兒和孩子》 "L'oiseau et l'enfant",由瑪麗·米麗安演唱,詞曲創作人為喬·格蕾西讓·保羅·卡拉。這是法國在比賽中的第五次勝利,分別是1958年1960年1962年1969年的勝利(第四次為臭名昭著的四國平局獲勝)。英國,愛爾蘭,摩納哥和希臘進入前五名,希臘取得了迄今為止最好的成績,排名第五。後來,在1992年,這等於當時的成績相等,直到2001年獲得第三名。當時的五場勝利也是創紀錄的,而法國則保持了七年之久,直到1983年被盧森堡奪冠。後來,1993年被愛爾蘭奪冠。英國,1997年,瑞典,2012年,荷蘭,2019年

主辦場地

倫敦是英格蘭英國的首都,從大多數方面來看,它是英國最大的大都市區,也是歐洲最大的市區。倫敦自兩千年是主要的定居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由羅馬人創建的城市,該城市命名為倫蒂尼恩拉丁文:Londinium)。[2] 溫布利會議中心於1977年啟用,是英國第一個專門建造的會議中心。該中心被選為新聞大賽的主辦地,由新聞主播安吉拉·裡彭主持。

格式

1973年取消母語演唱規則四年後,該規則又被帶回了比賽。但是,德國比利時被允許用英文唱歌,因為在重新引入該規則之前,他們已經選擇了要演奏的歌曲。

正如作者和歷史學家約翰·肯尼迪·奧康納在《歐洲歌唱大賽–官方歷史》中所指出的,該比賽原定於1977年4月2日舉行,但由於BBC攝影師技術人員的罷工,該比賽不得不推遲 一個月。因此,這是自首屆歌唱大賽以來在五月份舉行的首屆歐洲歌唱大賽。[1]

這可能是歐洲歌唱大賽得分最高的錯誤,因為巡視員克利夫·布朗不得不多次阻止東道主安吉拉·裡彭來糾正比分。

由於英國廣播公司攝影人員的罷工,以及缺乏組織比賽的時間,這被視為歐洲歌唱大賽唯一在歌曲之間沒有明信片的地方。展示了比賽觀眾的各種鏡頭,各個國家的評論員將即將播放的歌曲告知觀眾。

參賽國

  參賽國
  過去參賽過,但本年未參賽國

突尼西亞定將參加比賽,按計劃將在比賽中第四位出場,但後來退出。[1] 南斯拉夫在1976年參加比賽后便沒有參加比賽,而瑞典則返回比賽。[3]

比利時的代表夢想快車在媒體上引起了一些爭議,有報導稱這三名女性成員將穿著透明的上衣。 這對於實際事件並沒有實現。[4]

英國指揮家羅尼·哈茲勒赫斯特在進場時,曾用一把雨傘和一頂禮帽。[5][6]

指揮家

每個國家的演出都會有一個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指揮。[7]

  • 愛爾蘭諾埃爾·凱勒漢
  • 摩納哥 – 伊馮·里奧蘭德(Yvon Rioland)
  • 荷蘭哈利·范·霍夫
  • 奥地利克里斯蒂安·科洛諾維茨
  • 挪威卡斯滕·克勞曼
  • 德國羅尼·哈茲勒赫斯特
  • 卢森堡強尼·阿泰
  • 葡萄牙何塞·卡爾瓦里奧
  • 英國 – 羅尼·哈茲勒赫斯特
  • 希臘喬治·哈茲納西奧斯
  • 以色列埃爾達德·史瑞姆
  • 瑞士彼得·雅克
  • 瑞典安德斯·伯格隆德
  • 西班牙拉斐爾·伊巴比亞
  • 義大利毛里齊奧·法布里佐
  • 芬兰奧西·倫內
  • 比利時艾琳·安斯沃思
  • 法國雷蒙德·唐納特

再次參賽歌手

有幾位歌手回到了1977年的比賽。蝴蝶樂團比阿特麗克斯·尼昂德林格昆特·格羅斯勒徹1972年代表奧地利參加了里程碑樂團帕特里夏·梅森比安卡·梅森斯特拉·梅森以前曾在1970年代表荷蘭參加心靈之心樂隊,並於1977年以夢想快車樂隊的名義代表比利時。

愛爾蘭的參賽者斯瓦布里格兄弟1975年首次出場後返回。以色列伊蘭妮1973年曾代表該國後返回,以及1966年曾代表盧森堡蜜雪兒托爾在本屆大賽代表摩納哥參賽。最終,葡萄牙費爾南多·托多保羅·德·卡瓦略友情樂團的一部分成員)在他們之前分別代表該國代表1973年和1974年的個人表演之後再次返回。

結果

下表反映了最終的官方成績,在比賽傳送後經過了驗證。在現場表演的投票順序中,比分的宣佈出現了一些錯誤,然後在廣播之後進行調整。希臘和法國都重複了得分,將相同的分數授予多個國家。從希臘的得分來看,英國,荷蘭,奧地利和芬蘭在比賽后均扣除了1分;從法國的得分來看,奧地利,德國,以色列,意大利和比利時均得到了1分。 這些調整均不影響任何歌曲的放置。

順序 國家 歌手 歌曲 歌曲原文名稱 語言 排名 分數
01 愛爾蘭 斯瓦布里格兄弟 《再次相愛真是太好了》 "It's Nice to Be in Love Again" 英文 3 119
02 摩納哥 蜜雪兒托爾 《法國小婦人》 "Une petite française" 法文 4 96
03 荷蘭 赫迪·萊斯特 《旋風》 "De mallemolen" 荷蘭文 12 35
04 奥地利 蝴蝶樂團 《蹦蹦,迴旋鏢》 "Boom Boom Boomerang" 德文a 17 11
05 挪威 安妮塔·斯科根 《卡薩諾瓦》 "Casanova" 挪威文 14 18
06 德國 銀色公約 《電報》 "Telegram" 英文 8 55
07 卢森堡 安妮·瑪麗·B 《賈克修士》 "Frère Jacques" 法文 16 17
08 葡萄牙 友情樂團 《葡萄牙之心》 "Portugal no coração" 葡萄牙文 14 18
09 英國 琳茜·德·保羅邁克·莫蘭 《最低點》 "Rock Bottom" 英文 2 121
10 希臘 帕斯卡里斯瑪麗安娜·托利羅伯特·威廉姆斯維西 《音樂遊戲》 "Mathima Solfège" () 希臘文 5 92
11 以色列 伊蘭妮 《愛情是兩首歌》 "Ahava Hi Shir Lishnayim" () 希伯來文 11 49
12 瑞士 佩佩·利恩哈德樂團 《瑞士女郎》 "Swiss Lady" 德文 6 71
13 瑞典 福布斯樂團 《披頭四》 "Beatles" 瑞典文 18 2
14 西班牙 米奇 《教我唱歌》 "Enséñame a cantar" 西班牙文 9 52
15 義大利 米婭·馬蒂尼 《自由》 "Libera" 義大利文 13 33
16 芬兰 莫妮卡·阿斯佩倫德 《拉普蘭》 "Lapponia" 芬蘭文 10 50
17 比利時 夢想快車 《數百萬的一,二,三》 "A Million in One, Two, Three" 英文 7 69
18 法國 瑪麗·米麗安 《鳥兒和孩子》 "L'oiseau et l'enfant" 法文 1 136

備註

a. ^ 以上歌曲包括一些英文

得分

結果
投票國
愛爾蘭
摩納哥
荷蘭
奧地利
挪威
德國
盧森堡
葡萄牙
英國
希臘
以色列
瑞士
瑞典
西班牙
義大利
芬蘭
比利時
法國
參賽國
愛爾蘭 1198151258112101281248310
摩納哥 965816167122610812525
荷蘭 353311171108
奧地利 115231
挪威 18322155
德國 551132288855561
盧森堡 17278
葡萄牙 18221436
英國 121127127101212883241212
希臘 9210104446105317121663
以色列 4977535103612
瑞士 7161010544644108
瑞典 22
西班牙 526177343777
義大利 3386332227
芬蘭 501246827524
比利時 694126847105643
法國 1361048731210567101261010124
該表按外觀排序

最高分數

以下為各國在投票中給予最高12分的參賽國列表:

順序參賽國投票國
6英國奧地利, 比利時, 法國, 盧森堡, 摩納哥, 葡萄牙
4愛爾蘭以色列, 挪威, 瑞典, 英國
3法國芬蘭, 德國, 瑞士
2摩納哥希臘, 義大利
1比利時荷蘭
芬蘭愛爾蘭
希臘西班牙

參考文獻

  1. O'Connor, John Kennedy. . UK: 卡爾頓出版集團. 2007: 68. ISBN 978-1-84442-994-3.
  2. . The 倫敦博物館. [7 June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2).
  3. . 歐洲歌唱大賽. [202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2).
  4. O'Connor, John Kennedy. . UK: 卡爾頓出版集團. 2007: 71. ISBN 978-1-84442-994-3.
  5. Leigh, Spencer. . The Daily Telegraph. 4 October 2007.
  6. . The Times. 3 October 2007 [202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8).
  7. . [6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