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

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義大利語)于5月1日在意大利伊莫拉恩佐·迪诺·法拉利赛道举行,是1994赛季的第三场比赛。这场比赛因为巴西传奇车王埃尔顿·塞纳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岑伯格在比赛中意外身亡而广受关注。

 1994年圣马力诺大獎賽
賽事細節
1994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共16站中的第3站
日期 1994年4月29日-5月1日
官方名稱 14°圣马力诺大奖赛
義大利語:)
舉辦地點  義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伊莫拉
恩佐·迪诺·法拉利赛道
賽道類型 永久赛道
賽道長度 4.933公里(3.065英里)
比賽距離 58圈,286.114公里(177.77英里)
天氣
桿位
車手 雷诺-威廉姆斯车队
時間 1:21.548
最快單圈
車手 达蒙·希尔 雷诺-威廉姆斯车队
時間 1:24.335 在第10圈
頒獎台
第一名 福特-贝纳通车队
第二名
  • 尼古拉·拉里尼
法拉利车队
第三名 标致-迈凯伦车队

4月29日的练习赛中,巴西车手鲁本斯·巴里切罗在一场事故中严重受伤。4月30日,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岑伯格在事故中意外丧生。5月1日,三届世界冠军埃尔顿·塞纳在事故中意外丧生。这些悲剧事件对1994赛季和F1运动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贝纳通车队迈克尔·舒马赫赢得了该场比赛的冠军,法拉利车队尼古拉·拉里尼获得第二,迈凯伦车队米卡·哈基宁获得第三。埃尔顿·塞纳早逝之后,关于迈克尔·舒马赫的争议达到空前混乱的程度。

在这一场比赛之后,F1运动的安全性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已经解散12年的F1车手协会也重新组建。与此同时,很多赛道的设计得到了修改,赛车也进行了相应的一些更改以确保安全性。此外,国际汽联还制定了大量的规则来降低F1赛车的速度,并对缓冲区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赛事报告

背景

本场比赛开始之前,贝纳通车队车手迈克尔·舒马赫已经获得了20分,乔丹车队车手鲁本斯·巴里切罗获得7分位居第二,威廉姆斯车队车手达蒙·希尔法拉利车队车手加赫特·贝加获得6分并列第三,法拉利车队的另一位车手让·阿利斯获得4分位居第五。在车队积分榜上,贝纳通车队获得20分位居第一,法拉利车队获得10分排名第二,乔丹车队获得7分排名第三。[1][2]

在这场比赛中,两位车手人选发生了变动。JJ尼赫托取代贝纳通车队车手乔斯•维斯塔潘,维斯塔潘代替在季前测试中受伤的尼赫托参加了该赛季的前两场比赛安德烈日·塞萨瑞斯取代了铃木亚久里成为乔丹车队车手[3]

周五排位赛

4月29日-4月30日,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的排位赛在意大利伊莫拉举行[4]。在周五举行的第一阶段排位赛期间,乔丹车队车手鲁本斯·巴里切罗以225公里/小时的速度冲出瓦利昂特-巴萨弯道(Variante Bassa corner)撞到路边护墙,巴里切罗被击飞到了空中而他的赛车则在空中翻了几圈方才落地[5] 。医疗团队在事发地点对他进行了紧急治疗,稍后他被送往赛道医疗中心,紧接着又被送往博洛尼亚的马焦雷医院(Maggiore Hospital)[6]。他第二天到达了比赛现场,但是鼻子和手臂上的伤使得他未能上场参加比赛[7]

周五排位赛结束后,埃尔顿·塞纳位列第一,舒马赫加赫特·贝加位列第二、三名。

周六排位赛

罗兰德·拉岑伯格在排位赛中遭遇到了致命的事故

最后一节排位赛开始20分钟后,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岑伯格在维伦纽夫看台(Villeneuve curva)处失控冲出赛道撞击到水泥护墙受到重伤。虽然他大脑还是较为完好的,但是冲击力还是导致了颅底骨折,在赛道上接受短暂的紧急治疗后他被送往赛道医疗中心,紧接着又被送往马焦雷医院[8]

该节排位赛因为这一事故而暂停,该节排位赛在25分钟后重新开始。稍晚一些时候,医院方面宣布拉岑伯格已不治身亡。拉岑伯格成为自里卡多·帕雷蒂(在1982年加拿大大奖赛中意外身亡)之后第一位死于F1比赛的车手,距离上一位F1测试车手埃里奥·德·安吉尼斯(为布拉汉姆车队试车时意外身亡于保罗·里卡多赛道)的死亡也已经有8年了[7]西德·沃特金斯博士(后来的一级方程式赛事赛道救援组组长)回忆艾尔顿·塞纳这一事件的反应时说:“艾尔顿崩溃了,他趴在我的肩头哭泣[9]。”沃特金斯博士试图劝说塞纳不要参加次日的比赛,他对塞纳说:“你还需要做什么吗?你已经是三届世界冠军了,你是最快的车手,放弃这场比赛吧,我们去钓鱼吧。”但是塞纳说:“西德,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我不可以放弃,我要继续[9]。”

塞纳之后获得了该场比赛的杆位,积分榜领跑者迈克尔·舒马赫获得第二,加赫特·贝加获得第三,塞纳的队友达蒙·希尔获得第四名,拉岑伯格在事故之前作出的成绩排名第26。

第一次起步

比赛刚起步时,贝纳通车队JJ尼赫托的赛车便在发车位抛锚。因为赛车的阻挡,后面的车手佩德罗·拉米未看到停止不动的贝纳通赛车,结果佩德罗·拉米的赛车直接撞到了尼赫托赛车的尾部,导致赛车轮胎飞向空中。这一次事故导致9人受轻伤[10]

这一次事故导致安全车出动,在这期间,因为赛车一直以一个较慢的速度行驶,轮胎温度急剧下降,在赛前的车手采访时,塞纳和加赫特·贝加就对安全车不能达到足够的速度来保持较高的轮胎温度的问题表示担忧[10]

塞纳撞击围墙事故现场

赛道碎片被清理干净后,安全车驶离赛道,比赛重新开始。在重新开始后的第二圈,塞纳的赛车便冲出赛道,在从306公里/小时的速度减速到211公里/小时之后,塞纳的赛车撞击到了场边的混凝土围墙[11]

坦布雷罗弯(Tamburello corner)--塞纳发生事故的地点

当地时间下午2点18分,赛道出示红旗表示比赛结束,国际汽联赛事医生赶往事发现场救治塞纳。当一场赛事在红旗状态结束时,车手必须低速驾驶赛车返回维修站通道或者发车点等待进一步的通知。这样可以确保赛事干事和医疗团队尽快到达事故发生地。但是在事故发生大约10分钟后,Larrousse车队错误地允许他们的车手埃里克·科马斯离开维修站[12],而在当时,赛道仍处于红旗状态之下。他基本已全速行驶到了塞纳的事故地点,赛事工作人员疯狂地招手让他停下[13]。欧洲体育解说员约翰·沃特森用这样的话语描述当时的情形:“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荒唐的场景[13]。”科马斯并未撞到赛道上的工作人员和车辆,但是当他看到事故现场之后他非常的痛苦和紧张,稍后他宣布放弃该场比赛。

在接受了大约15分钟的现场急救之后,塞纳被直升机送往博洛尼亚的马焦雷医院,他是在这个比赛周第三位被送往该医院的车手。在直升机上,医疗团队仍然在对他进行急救。事故发生35分钟之后(当地时间下午2点55分),比赛重新开始[14]

第二次起步

根据比赛规则,比赛将从第6圈重新开始,全场比赛共进行了58圈,第一次起步跑了5圈,第二次起步跑了53圈,比赛结果由车手完成两部分时间之和决定。在第二次起步时,亨茨·赫拉德·弗伦岑在试图驶离发车位是赛车抛锚,他不得不从维修站起步,其他车手则是按照比赛暂停时的排名顺序发车。

迈克尔·舒马赫最终赢得了该场比赛,尼古拉·拉里尼米卡·哈基宁分列第二、三名。这是拉里尼F1生涯中唯一一个领奖台位置。在颁奖典礼上,出于对艾尔顿·塞纳罗兰德·拉岑伯格的尊重,并没有喷洒香槟庆祝的环节。

赛后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分站冠军舒马赫表示他“一点没有感受到满足与快乐(couldn't feel satisfied, couldn't feel happy)”。舒马赫冲过终点线2小时20分钟之后(当地时间下午6点40分),玛利亚·特雷萨·菲安德里博士(Dr. Maria Teresa Fiandri)宣布艾尔顿·塞纳已经死亡。稍后官方公布了塞纳的死亡时间,塞纳死于当地时间下午2点17分死亡,这意味着塞纳是在事故发生时即已死亡。[15]尸体解剖结果表明了塞纳的死亡原因:轮胎和悬架撞击头部导致头部重伤。[16] BBC解说员穆瑞·沃克称这是“这是我记忆中F1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7]

1994年5月3日,国际汽联照会意大利赛车俱乐部(Italian Automobile Club)重新调查这起事故[18]。国际汽联对下一站比赛(摩纳哥大奖赛)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19] ,包括

  • 进入和驶离维修站通道的道路被改成弯道来控制车速
  • 除非是赛车进站,否则任何技师不得进入维修站通道
  • 用抽签决定赛车进站顺序,不按照顺序进站的情况仅限于紧急情况,因为紧急情况进站不允许加油或者换胎
在这次比赛之后,伊莫拉赛道受到了一些更改

从这一次比赛开始,伊莫拉赛道便不再承办任何F1比赛。在这一次事故之后,赛道方面对伊莫拉赛道进行了一些修改。包括

  • 将坦布雷罗弯(Tamburello corner,加赫特·贝加在1989年,内尔松·皮奎特在1987年都曾在这个弯道发生过严重事故)由高速弯改为双急转弯
  • 国际汽联对赛车的设计规则进行了非常巨大的修改,以致于所有车队必须为1995赛季设计出全新的赛车,因为1994赛季的赛车并不符合新的规则[20]
  • 1961年创建但于1982年废除的世锦赛车手协会因为该站的事故在下一站比赛(1994年摩纳哥大奖赛)重新建立了,车手协会重建的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给予车手参与赛车安全问题的讨论,以此来提高赛车的安全性

那一年的摩纳哥大奖赛的前两个发车位被涂上了奥地利和巴西国旗,以此来纪念两位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中去世的车手: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岑伯格和巴西车手艾尔顿·塞纳。两人各自的车队:威廉姆斯车队Simtek车队在1994年摩纳哥大奖赛中也都只派出一辆赛车参加比赛。除此之外,在比赛之前也为他们两人默哀了一分钟。

1996年10月,国际汽联开始研究新的车手保护系统来确保车手的安全,他们准备将汉斯装置(头颈保护装置)引入F1。汉斯装置第一次面世是在1991年,它设计的目的便是为了在事故中保护车手的头部和颈部,防止车手发生颅底骨折,这正是导致拉岑伯格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的报告中就显示汉斯装置是有效的,在2000年圣马力诺大奖赛中,最后一份报告认为汉斯装置应该被引入F1。从2003赛季开始,佩戴汉斯装置成为一项强制性规则[21]

塞纳死后直到2015年没有车手死于F1比赛事故。2014年日本大奖赛中,儒勒·比安奇遭遇致命事故。2015年7月17日,儒勒·比安奇死亡,成为继塞纳之后第一位死于F1比赛事故的车手。但是期间还有3名赛道工作人员因为赛道事故而死亡:保罗·吉斯里伯蒂(Paolo Gislimberti )死于2000年意大利大奖赛;格拉汉姆·伯维利奇(Graham Beveridge )死于2001年澳大利亚大奖赛;马克·罗宾逊(Mark Robinson)死于2013年加拿大大奖赛[22]

审判

意大利检察官对6名与塞纳之死有关的人员提起诉讼。这6人分别是威廉姆斯车队主席弗兰克·威廉姆斯,车队设计师帕特里克·海德,车队设计师亚德里安·纽维恩佐·迪诺·法拉利赛道代表费德里克·本迪内利(Fedrico Bendinelli),赛道经理乔吉奥·博吉(Giorgio Poggi)和比赛干事罗兰德·布瑞斯瑞德[23]。1997年12月16日,法院裁决这6位被告无罪[24],法院也给出了导致塞纳死亡这次事故的原因:赛车转向柱断裂。

在1997年的法院裁决之后,意大利检察官提出上诉继续起诉帕特里克·海德和亚德里安·纽维。在1999年11月22日,法院宣布这两人无罪,法院称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赛车的黑匣子记录器有一部分数据因事故而丢失,赛车摄像机也有1.6秒的空白,因为在事故之前,转播被转到另一台车的摄像机上),根据意大利刑法第540条规。这一份法院裁决在2003年1月被意大利最高法院否决,因为意大利最高法院认为在这一案件中刑法第539条被错误理解了[25],因此对此案的审判重新开始。2007年4月13日,意大利上诉法庭宣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转向柱的断裂,这是因为糟糕的设计和修改,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在帕特里克·海德身上”尽管被判对塞纳的事故负责,但是帕特里克·海德并未被逮捕,因为在意大利,过失杀人的审判时效是7年6个月,但是最后判决是在事故后的第13年才给出的[26]

葬礼

塞纳的墓碑

1994年5月4日,巴西航空派出专机护送塞纳的遗体回到巴西,巴西政府为其举行国葬,超过100万的巴西民众沿途追悼塞纳[17]。巴西以国家元首的礼节将塞纳的遗体安葬在其家乡圣保罗市,在塞纳的墓志铭上刻着: “没有什么可以让我远离上帝的爱(原文为葡萄牙文:NADA PODE ME SEPARAR DO AMOR DE DEUS)。”赛车界的主要人物大都参加了塞纳的葬礼,但是时任国际汽联主席的马克斯·莫斯利并未出席,他参加了5月7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举行的罗兰德·拉岑伯格的葬礼[27]。10年之后,莫斯利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我去参加拉岑伯格的葬礼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去参加塞纳的葬礼,我认为对拉岑伯格来说有人来参加他的葬礼很重要。”[28]

比赛成绩

排位赛成绩

排名车号车手车队Q1时间Q2时间时间差
1 2 埃尔顿·塞纳 雷诺-威廉姆斯车队 1:21.548 未参加Q2
2 5 迈克尔·舒马赫 福特-贝纳通车队 1:22.015 1:21.885 +0.337
3 28 加赫特·贝加 法拉利车队 1:22.113 1:22.226 +0.565
4 0 达蒙·希尔 雷诺-威廉姆斯车队 1:23.199 1:22.168 +0.620
5 6 JJ尼赫托 福特-贝纳通车队 1:22.717 1:24.029 +1.169
6 27 尼古拉·拉里尼 法拉利车队 1:22.841 1:23.006 +1.293
7 30 亨茨·赫拉德·弗伦岑 梅賽德斯-索伯車隊 1:23.119 未参加Q2 +1.571
8 7 米卡·哈基宁 标致-迈凯伦车队 1:23.611 1:23.140 +1.592
9 3 片山右京 雅马哈-泰利尔车队 1:24.000 1:23.322 +1.774
10 29 卡尔·温德林格 梅賽德斯-索伯車隊 1:23.788 1:23.347 +1.799
11 10 詹尼·莫比德里 福特-Footwork车队 1:23.663 1:24.682 +2.115
12 4 马克·布伦德尔 雅马哈-泰利尔车队 1:23.703 1:23.831 +2.155
13 8 马丁·布伦德尔 标致-迈凯伦车队 1:24.443 1:23.858 +2.310
14 23 皮耶路易吉·马提尼 福特-米纳尔迪车队 1:24.078 1:24.423 +2.530
15 24 迈克尔·阿尔伯雷特 福特-米纳尔迪车队 1:24.276 1:24.780 +2.728
16 9 克里斯蒂安·费迪帕尔蒂 福特-Footwork车队 1:24.655 1:24.472 +2.924
17 25 埃里克·伯纳德 雷诺-Ligier车队 1:24.678 1:40.411 +3.130
18 20 埃里克·科马斯 福特-Larrousse车队 1:26.295 1:24.852 +3.304
19 26 奥利维耶·潘尼斯 雷诺-Ligier车队 1:24.996 1:25.160 +3.448
20 12 约翰尼·赫伯特 本田-无限 -莲花车队 1:25.114 1:25.141 +3.566
21 15 安德烈日·塞萨瑞斯 哈特-乔丹车队 1:25.234 1:25.872 +3.686
22 11 佩德罗·拉米 本田-无限 -莲花车队 1:26.453 1:25.295 +3.747
23 19 奥利维尔·伯瑞塔 福特-Larrousse车队 1:27.179 1:25.991 +4.443
24 31 大卫·布拉汉姆 福特-Simtek车队 1:27.607 1:26.817 +5.269
25 34 贝特朗·加邵 Ilmor-Pacific车队 1:27.732 1:27.143 +5.595
26 32 罗兰德·拉岑伯格 福特-Simtek车队 1:27.657 1:27.584 +6.036
27 33 保罗·贝尔蒙多 Ilmor-Pacific车队 1:28.361 1:27.881 +6.333
28 14 鲁本斯·巴里切罗 哈特-乔丹车队 14:57.323 未参加Q2 +13:35.775
来源:[29]

正赛成绩

排名车号车手车队圈数时间/退赛发车位积分
1 5 迈克尔·舒马赫 福特-贝纳通车队 58 1:28:28.642 2 10
2 27 尼古拉·拉里尼 法拉利车队 58 +54.942秒 6 6
3 7 米卡·哈基宁 标致-迈凯伦车队 58 +70.679秒 8 4
4 29 卡尔·温德林格 梅賽德斯-索伯車隊 58 +73.658秒 10 3
5 3 片山右京 雅马哈-泰利尔车队 57 +1圈 9 2
6 0 达蒙·希尔 雷诺-威廉姆斯车队 57 +1圈 4 1
7 30 亨茨·赫拉德·弗伦岑 梅賽德斯-索伯車隊 57 +1圈 7
8 8 马丁·布伦德尔 标致-迈凯伦车队 57 +1圈 13
9 4 马克·布伦德尔 雅马哈-泰利尔车队 56 +2圈 12
10 12 约翰尼·赫伯特 本田-无限 -莲花车队 56 +2圈 20
11 26 奥利维耶·潘尼斯 雷诺-Ligier车队 56 +2圈 19
12 25 埃里克·伯纳德 雷诺-Ligier车队 55 +3圈 17
13 9 克里斯蒂安·费迪帕尔蒂 福特-Footwork车队 54 驶离跑道 16
Ret 15 安德烈日·塞萨瑞斯 哈特-乔丹车队 49 驶离跑道 21
Ret 24 迈克尔·阿尔伯雷特 福特-米纳尔迪车队 44 轮胎问题 15
Ret 10 詹尼·莫比德里 福特-Footwork车队 40 引擎问题 11
Ret 23 皮耶路易吉·马提尼 福特-米纳尔迪车队 37 驶离跑道 14
Ret 31 大卫·布拉汉姆 福特-Simtek车队 27 驶离跑道 24
Ret 34 贝特朗·加邵 Ilmor-Pacific车队 23 引擎问题 25
Ret 19 奥利维尔·伯瑞塔 福特-Larrousse车队 17 引擎问题 23
Ret 28 加赫特·贝加 法拉利车队 16 悬挂系统问题 3
Ret 2 埃尔顿·塞纳 雷诺-威廉姆斯车队 5 正赛事故导致车手死亡 1
Ret 20 埃里克·科马斯 福特-Larrousse车队 5 放弃比赛 18
Ret 6 JJ尼赫托 福特-贝纳通车队 0 碰撞 5
Ret 11 佩德罗·拉米 本田-无限 -莲花车队 0 碰撞 22
DNS 32 罗兰德·拉岑伯格 福特-Simtek车队 排位赛事故导致车手死亡
DNQ 33 保罗·贝尔蒙多 Ilmor-Pacific车队
DNQ 14 鲁本斯·巴里切罗 哈特-乔丹车队 受伤
来源:[30]

RET:未完赛
DNS:未起步
DNQ:未获参赛资格

赛后排名

车手排名
排名 车手 积分
1 迈克尔·舒马赫 30
2 达蒙·希尔 7
3 鲁本斯·巴里切罗 7
4 加赫特·贝加 6
5 尼古拉·拉里尼 6
车队排名
排名 车队 积分
1 福特-贝纳通车队 30
2 法拉利车队 16
3 雷诺-威廉姆斯车队 7
4 哈特-乔丹车队 7
5 梅賽德斯-索伯车队 6

参考

  1. . The Official F1 Website. 1994-03-27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英语).
  2. . The Official F1 Website. 1994-04-17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英语).
  3. . GP Encyclopedia. grandprix.com. [200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30) (英语).
  4. . RICHLANDF1. 2014-05-01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英语).
  5. Hamilton, Maurice. . London: Macmillan. ISBN 0-333-71716-3.:232
  6. David Tremayne, Mark Skewis, Stuart Williams, Paul Fearnley. . Motoring News (News Publications Ltd.). 1994-04-05.
  7. . Grand Prix Blogger. [200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8. . THE INDEPENDENT. 1994-05-01 [201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英语).
  9. Hamilton, Maurice. . Macmillan. : 234. ISBN 0-333-71716-3.
  10. . The Times (London: News International). 2004-04-19 [2012-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11. . sportinglife.com.
  12. . Autosport. 1994-05-05.
  13. Watson, John (Commentator). (Television). Eurosport. 1994.
  14. Duncan Phil. . Daily Mail (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 2014-04-29 [2014-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9).
  15. . Senna Files. ayrton-senna.com. 1997-03-18 [200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2).
  16. Thomsen, Ian.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1995-02-11 [200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3).
  17. . BBC News. 1994-05-01 [200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3).
  18. Allspop, Derek. . The Independent. 1994-05-03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19. . Reading Eagle. 1994-05-05: D6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20. Wright, Peter. . grandprix.com. 1995 [200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30).
  21. . Formula1.com. [201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22. Henderson, Charlie. . BBC Sport Onlin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1-03-05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1).
  23. Hamilton, Maurice. . Macmillan. : 276. ISBN 0-333-71716-3.
  24. . Senna Files. ayrton-senna.com. 1997-12-16 [200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0).
  25. . Senna Files. ayrton-senna.com. [200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2).
  26. . Gazzetta.it. [201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27. David Tremayne, Mark Skewis, Stuart Williams, Paul Fearnley. . Motoring News (News Publications Ltd.). 1994-04-05.
  28. Baldwin, Alan. . ESPN. 2004-04-22 [201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29. Henry, Alan (ed.). . Hazleton Publishing Ltd. 1994: 128–129. ISBN 1-874557-95-0.
  30. .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
上一场:
1994年太平洋大奖赛
1994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
下一场:
1994年摩纳哥大奖赛
上一届:
1993年圣马力诺大奖赛
下一届:
1995年圣马力诺大奖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