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二E号热带低气压

第二号热带低气压英語:)是2006年6月初形成的一场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热带气旋,在墨西哥西南部产生暴雨,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二个热带低气压,也是这年6月东北太平洋仅有的热带气旋。系统源于6月3日的一股东风波,起初向东北方向移动,对墨西哥米却肯州格雷罗州构成威胁,而且有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可能。但是,气旋强度一直没有超过热带低气压标准,并因风切变以及同陆地间的相互影响而减弱,最终在距墨西哥海岸线不远处完全消散。系统在阿卡普尔科产生486毫米雨量,引发泥石流和洪灾。共有42幢房屋被淹,72人被迫离开家园,但没有出现人员丧生的报道。

第二号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美國
第二号低气压形成后不久的卫星图像
形成2006年6月3日
消散2006年6月5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35英里/小時(55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1005毫巴百帕);29.68英寸汞柱
死亡无报道
影響地區墨西哥西部和西南部
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气象历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第二号热带低气压源自2006年5月下旬墨西哥南面近海的一股东风波。东风波关联有对流区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外界环境有利于热带气旋发展[1]。系统得到热带辐合带强化并向北飘移,其东侧和西侧有反气旋存在[2][3]。6月1日,对流变得更加集中[4],到次日清晨已发展成低气压区,并开始稳步向西北方向移动[5]

系统北面的上层反气旋令外界环境有利于热带天气系统发展,对流逐渐组织成带状特征[5]。系统还发展出良好的外流[6],不过表面环流起初相对热带气旋而论还过于拉长[7]。6月3日清晨,附近的反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令系统上空的风切变增多,组织结构受到影响[8]。不过,环流中心上空的对流有所增长[9],气旋发展出足够有组织的对流和闭合表面环流,促使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于协调世界时6月3日下午15点将位于格雷罗州锡瓦塔内霍西南方向约240公里洋面的系统归类为第二号热带低气压[10]

成为热带气旋后,低气压因与陆地相互作用,还受到风切变的不利影响导致无法显著增强[10]。系统稳步向东北方向移动,其中心因距海岸线较近而难以确定方位。不过,气旋的整体结构在短时间内呈现改善迹象,气象部门预计低气压会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1]6月4日清晨,对流已大幅减弱,环流中心部分暴露出来[12]。持续存在的风切变将大部分关联雷暴活动带到墨西哥西南沿海地区,但低气压的中心仍然位于海上[13]。6月4日下午,系统从阿卡普尔科以南近海掠过,在此期间环流加速同深层对流分离[14]。6月5日凌晨,系统的环流已经消散[15],其残留随后进入陆地上空[16]

防灾措施和影响

第二号热带低气压在墨西哥西南部附近时的卫星图像

由于气象机构不能确定热带低气压是否会达到热带风暴标准[15]墨西哥政府向米却肯州蓬塔圣特尔莫()到格雷罗州阿卡普尔科之间地区发布热带风暴警告[17]墨西哥国家气象局哈利斯科州科利马州、米却肯州、格雷罗州和瓦哈卡州发布暴雨公告,还指出风暴有可能引发洪灾和泥石流[18]。政府官员在相应地区共计开设了21个避难所[19]

热带低气压在墨西哥西南海岸沿线产生暴雨,阿卡普尔科的48小时雨量达486毫米。格雷罗雷和瓦哈卡州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18],引起山洪爆发和多起泥石流[15]。气旋导致约40套房屋部分被淹,共有72人被迫离开家园[20]。洪水将阿卡普尔科街头巷尾的垃圾冲到海滩上,格雷罗州其他地区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因洪水和泥石流被迫封闭[21],导致数十辆车被困,还有一幢监狱的围墙因降雨倒塌[19]。降雨导致阿卡普尔科部分树木倒塌,多条输电线缆中断,导致停电之余,还有变压器爆炸引发的火灾[22]。不过,没有报道表明气旋有引起任何人员伤亡[15]

参见

参考资料

  1. James Franklin.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5-31.
  2. Martin Nelson.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1.
  3. Jack Beven.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1.
  4. Lixion Avila.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1.
  5. Hugh Cobb.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2.
  6. Hugh Cobb.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2.
  7. Robbie Berg.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2.
  8. Hugh Cobb.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3.
  9. RRG.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3.
  10. Lixion Avila.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3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1. Lixion Avila.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3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2. Mainelli; Beven.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4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3. James Franklin.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4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4. Stacy Stewart.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4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5. Avila, Lixion A./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6-07-05 [2014-08-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21).
  16. Wally Barnes.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5.
  17. Lixion Avila.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6-03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18. Alberto Hernández Unzón and Cirilo Bravo Lujano. (PDF). Servicio Meteorológico Nacional (Mexico). 2006 [2008-11-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6-25).
  19. General Director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 2006-06-05.
  20. Staff Writer. . El Universal. 2006-06-05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21. Staff Writer. . Associated Press. 2006-06-04.
  22. Staff Writer. . El Universal. 2006-06-04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外部链接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
TD TS C1 C2 C3 C4 C5



* 中太平洋颶風
# 大西洋颶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