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国职棒大联盟全明星赛

2009年美國職棒大聯盟全明星賽大聯盟歷史上第80屆全明星賽[1]。比賽於2009年7月14日在聖路易斯紅雀的主場布希體育場舉行[2][3],這是時隔43年後全明星賽再度回到聖路易斯[4]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為本場比賽開球[5],並在2局下半開始擔任福克斯電視台的嘉賓解說。這是自1976年傑拉爾德·福特為全明星賽開球以來,首位在全明星賽上開球的美國總統[5]

2009年美国职棒大联盟全明星赛
1 2 3 4 5 6 7 8 9 R H E
美國聯盟 2 0 0 0 1 0 0 1 0 4 8 1
國家聯盟 0 3 0 0 0 0 0 0 0 3 5 1
日期2009年7月14日
球场布希體育場
城市密蘇里州聖路易斯
总教练美國聯盟喬·梅登光芒
國家聯盟查理·曼努埃爾費城人
MVP 卡爾·克勞福光芒
观众人数46,760
开球嘉宾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 2008年

2010年 >

在這場比賽中,美國聯盟以4比3擊敗國家聯盟,從而獲得世界大賽的主場優勢。比賽中美國聯盟一度連續解決18名打者,在全明星賽的歷史上排名第二。這場比賽僅僅進行了2小時31分鐘,是自1988年以來耗時最短的一場全明星賽。本場比賽之後,國家聯盟在全明星賽的總戰績仍以40勝38敗2和占據優勢,但自從1996年後國聯就再也沒有取得過勝利。

球迷投票

先發球員

2009年4月22日起,球迷可通過登入大聯盟官方網站投票選出自己心中的全明星先發陣容(不包含投手),每個位置獲得票數最多的球員將獲得在全明星賽中先發的機會。投票於7月5日結束,最終亞伯特·普荷斯以539萬7374票成為獲得最多票數的球員,美聯得票數最多的則是紐約洋基德瑞克·基特[6][7]

最終名單投票

大聯盟宣佈完兩個聯盟各32名球員後,最後一個名額將通過球迷最終投票來決出。每個聯盟各有5名候選球員,得票最多的可獲得最後一張晉級全明星賽的機會。最終來自底特律老虎布蘭登·英吉費城費城人謝恩·維克托里諾獲得了最後兩個全明星賽的名額。

球員 球隊 位置 球員 球員 位置
美國聯盟 國家聯盟
布蘭登·英吉 老虎 三壘手 謝恩·維克托里諾 費城人 外野手
西恩·菲金斯 天使 三壘手 克里斯蒂安·古茲曼 國民 游擊手
伊恩·金斯勒 游騎兵 二壘手 馬克·雷諾斯 響尾蛇 三壘手
亞當·林德 藍鳥 指定打擊 巴勃羅·桑多瓦爾 巨人 三壘手
卡洛斯·佩尼亞 光芒 一壘手 麥特·坎普 道奇 外野手

教練團

美聯和國聯的教練團分別由去年世界大賽對陣雙方的教練團擔當。坦帕灣光芒的總教練喬·梅登(Joe Maddon)挑選了西雅圖水手唐·若松(Don Wakamatsu)和堪薩斯市皇家特雷·希爾曼進入教練團,而費城費城人的總教練查理·曼努埃爾(Charlie Manuel)則選擇了洛杉磯道奇喬·托瑞聖路易斯紅雀托尼·拉魯薩(Tony La Russa)輔佐。這是托瑞第一次進入國聯全明星賽的教練團,之前他曾經六次率領美聯參加全明星賽[8]

陣容

兩隊先發陣容由球迷投票選出,而投手群以及板凳球員則是由雙方總教練挑選出來的。

42歲的波士頓紅襪投手提姆·韋克菲爾德首次入選全明星賽,他也成為了首次入選全明星賽時年齡第二大的球員[9]

美國聯盟

先發球員
位置球員球隊參加全明星賽次數
C喬·莫爾雙城3
1B馬克·塔克薛拉洋基2
2B達斯汀·佩德羅亞*紅襪2
3B埃文·朗歌利亞*光芒2
SS德瑞克·基特洋基10
OF傑森·貝紅襪3
OF喬許·漢米爾頓游騎兵2
OF鈴木一朗水手9

板凳球員

投手
位置球員球隊參加全明星賽次數
P安德魯·貝利#運動家1
P賈許·貝基特#紅襪2
P馬克·伯爾利白襪4
P布萊恩·弗恩特斯#天使4
P扎克·格林基皇家1
P洛伊·哈勒戴藍鳥6
P費利克斯·赫南德茲水手1
P艾德溫·傑克森老虎1
P喬·內森雙城4
P喬納森·派柏邦紅襪4
P馬里安諾·李維拉洋基10
P賈斯丁·韋蘭德#老虎2
P提姆·韋克菲爾德#紅襪1
野手
位置球員球隊參加全明星賽次數
C維克多·馬丁尼茲印地安人3
1B賈斯汀·摩爾諾雙城3
1B卡洛斯·佩尼亞[A]#光芒1
1B凱文·尤克里斯紅襪2
2B艾倫·希爾藍鳥1
2B本·佐布里斯特光芒1
3B西恩·菲金斯[B]#天使1
3B布蘭登·英吉老虎1
3B邁克爾·楊游騎兵6
SS傑森·巴列特光芒1
OF卡爾·克勞福光芒3
OF尼爾森·克魯斯[C]#游騎兵1
OF柯蒂斯·格蘭德森老虎1
OF托利·杭特#天使3
OF亞當·瓊斯金鶯1

國家聯盟

先發球員
位置球員球隊參加全明星賽次數
C雅迪爾·莫里納紅雀1
1B亞伯特·普荷斯紅雀8
2B崔斯·阿特利費城人4
3B大衛·萊特大都會4
SS亨利·拉米瑞茲馬林魚2
OF卡洛斯·貝爾川*大都會5
OF萊恩·布勞恩釀酒人2
OF勞爾·伊巴涅斯費城人1

板凳球員

投手
位置球員球隊參加全明星賽次數
P希斯·貝爾教士1
P查德·畢林斯利道奇1
P喬納森·布朗克斯頓#道奇1
P麥特·凱恩#巨人1
P弗朗西斯科·科德羅紅人3
P扎克·杜克[D]#海盜1
P萊恩·福蘭克林紅雀1
P丹·哈倫響尾蛇3
P崔佛·霍夫曼[E]釀酒人7
P喬希·約翰遜#馬林魚1
P泰德·李利#小熊2
P蒂姆·林斯肯巨人2
P傑森·馬奎斯#落磯1
P法蘭西斯科·羅德里奎茲大都會4
P尤漢·山塔納#大都會4
野手
位置球員球隊參加全明星賽次數
C布萊恩·麥肯勇士4
1B普林斯·菲爾德釀酒人2
1B艾德里安·岡薩雷斯教士2
1B萊恩·霍華德費城人2
2B奧蘭多·哈德森道奇2
2B弗雷迪·桑切斯#海盜3
3B萊恩·齊默爾曼國民1
SS米格爾·特哈達太空人6
OF布拉德·霍普落磯1
OF杭特·潘斯#太空人1
OF賈斯汀·厄普頓響尾蛇1
OF謝恩·維克托里諾費城人1
OF傑森·沃斯[F]費城人1
  1. ^ 卡洛斯·佩尼亞取代達斯汀·佩德羅亞的位置,佩德羅亞由於家庭原因退出。艾倫·希爾頂替佩德羅亞成為先發二壘手。
  2. ^ 西恩·菲金斯取代埃文·朗歌利亞的位置,朗歌利亞由於受傷退出。邁克爾·楊頂替朗歌利亞成為先發三壘手。
  3. ^ 尼爾森·克魯斯取代托利·杭特的位置,杭特由於受傷退出。
  4. ^ 扎克·杜克取代麥特·凱恩的位置,凱恩由於受傷退出。
  5. ^ 崔佛·霍夫曼取代喬納森·布朗克斯頓的位置,布朗克斯頓由於受傷退出。
  6. ^ 傑森·沃斯取代卡洛斯·貝爾川的位置,貝爾川由於受傷退出。謝恩·維克托里諾頂替貝爾川成為先發中外野手。

*表示該球員未先發。

#表示該球員未上場。

比賽

美國總統奧巴馬為比賽開球。

開場儀式

比賽開場由歌星雪兒·克羅(Sheryl Crow)演唱美國國歌

在開球儀式上,美國總統奧巴馬身穿芝加哥白襪的外套進場(奧巴馬是白襪隊的球迷),將球投給紅雀隊的頭號球星亞伯特·普荷斯[10]

先發名單

美國聯盟國家聯盟
打序球員球隊位置打序球員球隊位置
1鈴木一朗水手RF1亨利·拉米瑞茲馬林魚SS
2德瑞克·基特洋基SS2崔斯·阿特利費城人2B
3喬·莫爾雙城C3亞伯特·普荷斯紅雀1B
4馬克·塔克薛拉洋基1B4萊恩·布勞恩釀酒人RF
5傑森·貝紅襪LF5勞爾·伊巴涅斯費城人LF
6喬許·漢米爾頓游騎兵CF6大衛·萊特大都會3B
7邁克爾·楊游騎兵3B7謝恩·維克托里諾費城人CF
8艾倫·希爾藍鳥2B8雅迪爾·莫里納紅雀C
9洛伊·哈勒戴藍鳥P9蒂姆·林斯肯巨人P

比賽概要

2009年7月14日 19:50 (美國中部時間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布希體育場
球隊123456789RHE
美國聯盟200010010481
國家聯盟030000000351
先發投手
美聯:洛伊·哈勒戴
國聯:蒂姆·林斯肯
勝投 喬納森·派柏邦 (1勝0敗)   敗投 希斯·貝爾 (0勝1敗)   救援成功 馬利安諾·李維拉 (4)[11] [12]

美國聯盟在1局上半就去的2比0的領先優勢。鈴木一朗率先擊出右外野方向的一壘安打,德瑞克·基特靠著觸身球上壘,隨後馬克·塔克薛拉的滾地球造成了亞伯特·普荷斯的失誤,基特回到本壘得到第一分。之後喬許·漢米爾頓的滾地球再為美聯添得一分。國家聯盟在2局下半發動攻勢,大衛·萊特謝恩·維克托里諾雅迪爾·莫里納連續的一壘安打加上普林斯·菲爾德場地二壘安打幫助國聯以3比2反超比分。5局上半喬·莫爾查德·畢林斯利手中擊出一支二壘安打,幫助美聯追平比分。8局上半柯蒂斯·格蘭德森擊出一支三壘安打,隨後亞當·瓊斯的高飛犧牲打使得美聯再度超前比分。8局下半國聯獲得追平甚至超前比分的機會,但喬·內森三振了萊恩·霍華德,化解了二三壘有人的危機。9局下半馬利安諾·李維拉完美的三上三下為他自己拿到了全明星賽上的第4次救援成功。

來自坦帕灣光芒卡爾·克勞福憑借著7局下半沒收布拉德·霍普的全壘打,獲得本年度全明星賽的最有價值球員[13]

自從1997年以來,美聯取得了12勝1和的戰績,這是全明星賽歷史上最長的不敗紀錄。這場比賽也是自1999年以來首次未出現全壘打的全明星賽。

全壘打大賽

全壘打大賽於7月13日進行,最終來自密爾瓦基釀酒人普林斯·菲爾德獲得了冠軍[14]

球員球隊第一輪第二輪預賽合計決賽合計
   普林斯·菲爾德 釀酒人11617623
   尼爾森·克魯斯 游騎兵11516521
   萊恩·霍華德 費城人781515
   亞伯特·普荷斯 紅雀5a61111
   卡洛斯·佩尼亞 光芒555
   喬·莫爾 雙城555
   艾德里安·岡薩雷斯 教士222
   布蘭登·英吉 老虎000

註釋:
^a 靠著附加賽晉級。普荷斯 2,佩尼亞 1,莫爾 0

未來之星賽

未來之星賽於7月13日舉行,由於下雨的關系,比賽於第7局提前結束,世界隊以7比5擊敗美國隊,來自明尼蘇達雙城小聯盟的加拿大球員勒內·托索尼(Rene Tosoni)獲得MVP。

參考資料

  1. Leach, Matthew. . News (MLB.com). 2008-07-16 [200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1).
  2. 美聯社. . Baseball (今日美國). 2007-01-16 [200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9).
  3. ESPN news services. . ESPN. 2007-01-16 [200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4. Matthew, Leach. . News. MLB.com. 2007-01-16 [200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5. Mark Newman. . MLB.com. 2009-07-14 [200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9).
  6. Leach, Matthew. . MLB.com. 200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7. Schlegel, John. . MLB.com. 200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8. . News (MLB.com). 2009-06-17 [2009-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30).
  9. John Tomase. . 波士頓先驅報. 2009-07-05 [200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10. . MLB.com. 2009-07-14 [200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6).
  11. . [200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30).
  12. MLB.com Game Data
  13. . ESPN.com. 2009-07-15 [200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14. . 體育畫報. 2009-07-13 [200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外部鏈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