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飓风莱斯利

飓风莱斯利英語:)是2012年9月对百慕大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构成轻微影响的一场大西洋飓风,是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2个热带气旋,源于8月30日背风群岛以东约2400公里海域的一股东风波,成为热带低气压仅12小时后就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获名“莱斯利”。气旋稳步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由于外界环境偏向有利而缓慢弱化,到了9月2日,风暴已回转向西北偏北行进至背风群岛北侧洋面。此后,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上空的阻塞天气格局令莱斯利持续飘流了4天。9月5日晚,气旋升级成一级飓风,但由于行进速度过于缓慢,产生的上升流海面温度降低,莱斯利又缓慢减弱,于9月7日降级成热带风暴。

飓风莱斯利
一級颶風(美國
9月5日,即将升级成飓风的莱斯利
形成2012年8月30日
消散2012年9月12日
2012年9月11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80英里/小時(13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68毫巴百帕);28.59英寸汞柱
死亡
損失$1010萬(2012年美元
影響地區背风群岛百慕大加拿大大西洋省份
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气旋继续飘流到9月9日并加速从百慕大以东掠过,给岛上带去强风,导致数百居民家中停电,还有电线杆倒塌,各种垃圾和被风刮断的树枝散落在道路上。此后莱斯利重新增强并再度达到飓风标准,于9月11日在纽芬兰岛附近转变成温带气旋。风暴给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的新斯科舍和纽芬兰带去暴雨,纽芬兰岛出现局部洪灾,特别是该岛西部。岛上许多树木和屋顶受损,约4万5000户居民失去供电。此外,波奇湾()有一套尚未建完的房屋和多户民宅受损。飓风莱斯利一共造成1010万美元(2012年美元)的损失,但没有引起人员丧生。[1]

气象历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8月26日,一股东风波伴随广阔的下层低气压区从非洲西海岸进入大西洋[2]。系统总体向西移动,组织结构在接下来几天里都很混乱[3]。到了8月29日,东风波内的雷暴和降雨都在朝中心靠拢,组织结构逐渐改善[2][4]。根据德沃夏克分析法和散射仪计算出的海面风速结果,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估计系统于协调世界时8月30日凌晨0点在背风群岛北部的东南偏东方向约2406公里洋面发展成第十二号热带低气压[2]。受北面的副热带高压脊影响,气旋在温暖的海域上空向西北偏西方向前进[5]。8月30日中午12点,低气压升级成热带风暴并获名“莱斯利”()[2]

成为热带风暴后,莱斯利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而转向西北偏西[2]。到8月31日清晨,气旋已向各个方向发展出层次分明的外流,环流中心也很接近主要对流区[6]。气象结构估计风暴这时的持续风速有每小时110公里[2]。8月31日晚,由于上空风切变增多,令对流同中心分离,系统一度停止增强[7]。9月1日清晨,卫星图像显示莱斯利发展出眼状特征,但无法确定这一特征是否位于气旋的下层环流中心[8]。风暴结构渐趋混乱,环流在数小时后已同主对流区分离[9]

虽然所处洋面水温超过29°C,但在风切变的不利影响下,气旋略有减弱,风速降至每小时95公里。9月3日清晨,风暴的移动速度减缓并回转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逼近百慕大高压脊的薄弱点,之后又略朝北面转向。受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上空的阻塞天气格局影响,莱斯利以每小时不到8公里的速度飘流了4天时间。随着风切变减少,风暴重新组织,于9月5日中午12点升级成飓风。[2][10]6小时后,莱斯利达到风力时速130公里的最高强度。但由于飓风的移动速度过于缓慢,海面温暖的海水因上升流影响而被下方温度偏低的海水取代,气旋因此开始缓慢减弱,到9月8日清晨已降级为热带风暴。系统虽在弱化,但环流直径却扩大到超过1850公里,风场也在扩张,从中心向外282公里范围内的风速都达到热带风暴强度。[2]9月9日清晨,大范围的中到上层低压槽及其关联的冷锋离开美国东岸,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上空的阻塞天气格局随即瓦解。莱斯利因此加速向东北偏北进发。当晚,风暴从百慕大以东约210公里洋面经过。离开这片上升流海域后,气旋开始再次增强,于9月10日中午12点达到飓风标准。次日清晨,风暴达到968毫巴百帕,28.6英寸汞柱)的最低气压。但由于海面温度降低、风切变增强,同时气旋还在逐渐同冷锋合并,共同导致莱斯利于9月11日上午9点在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圣劳伦斯()以南约137公里海域转变成温带气旋[2]不过,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认为莱斯利登陆比林半岛()时仍属热带气旋[11]。风暴残留快速穿越纽芬兰,于9月11日晚重返大西洋。次日早上6点,莱斯利的残留与拉布拉多海上空的另一片温带低气压区合并。[2]

防灾措施和影响

百慕大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2012年9月9日针对热带风暴莱斯利发布的5日预报

气象机构因飓风莱斯利发布的热带气旋警告很少。9月6日晚上21点,百慕大收到热带风暴观察预警,再于9月8日上午9点升级成热带风暴警告并持续到9月10日清晨中止[2]。9月6日,百慕大官员敦促居民做好“最坏的打算”。多间学校准备在周五停课,以便居民对逐渐逼近的风暴做好准备。百慕大应急措施组织方面称:“莱斯利的规模非常庞大,而且天气预报中认为它在逼近期间会急剧强化,可能会成为百慕大的一场历史性风暴……岛上风速可能达到飓风强度,并且有可能持续两天之久。”[12]

风暴从百慕大经过的位置比之前的预计更偏东面,因此只造成很小的影响。圣大卫岛的持续风速为每小时63公里,阵风时速则有87公里,岛上还测得80毫米雨量[13]。百慕大多地零星出现停电,数以百计的居民受到影响,刮断的树枝和其它垃圾散落在道路上,哈密尔顿有1条电线杆倒塌[14]

加拿大

9月11日经过纽芬兰后,莱斯利已属温带气旋。

9月10日早上6点,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的印第安港()向南至斯通湾之间地区,以及福戈岛()到夏洛特敦()之间地区接获热带风暴观察预警。与此同时,斯通湾至夏洛特敦之间地区进入飓风观察预警生效状态。到9月10日下午15点时,热带风暴观察预警已经中止,同时印第安港到特里顿()收到热带风暴警告。到了9月11日晚,所有观察预警和警告均已中止。[2]为防万一,巴德格尔()镇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5]

莱斯利尚处热带气旋阶段时就在新斯科舍大部分地区产生51到102毫米降水,其中降雨量最高的舒贝纳卡迪()达170毫米[2]。新斯科舍部分地区此前就已爆发洪灾,这些降水很可能导致灾害的持续时间延长[16]。纽芬兰岛大部分地区也出现51至102毫米降水,降雨量最高的牛头镇()有108毫米。降雨引发局部洪灾,部分道路和桥梁无法通行,波尔半岛港与纽芬兰岛内陆的交通一度中断[2]。莱斯利产生时速达137公里的狂风,致使许多树木和屋顶受损,约4万5000户居民失去供电,特别是纽芬兰岛东南部的阿瓦隆半岛情况严重[15]。阿瓦隆半岛的波奇湾有套还只建成一部分的房屋被风暴摧毁,临近的圣约翰斯普莱森特维尔()也有多套尚未建成的民宅受损[17]。普莱森特维尔有多条街道封闭,以便工作人员清理四处散落的垃圾。纽芬兰纪念大学部分校园因有碎玻璃掉落在人行步道上而封闭[15]。莱斯利的残留之后还给努纳武特带去降水,伊魁特在3天里的降雨量一共为36毫米[18]。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一共因这场风暴遭受了约1010万美元(2012年美元)的损失[1]

其它地区

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面海域经过期间,莱斯利给背风群岛、维尔京群岛波多黎各多个岛屿带去大浪[19]。气旋还和飓风艾萨克共同影响,在佛罗里达州东部海岸沿线产生离岸流,其中又以拿骚县向南至马丁县沿海区域为主[20]。此外,风暴还于9月5至6日在特拉华州新泽西州沿海产生离岸流[21]

参见

参考资料

  1. (PDF). Aon Benfield: 2.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30).
  2. Stacy R. Stewart.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1-27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2-04).
  3. Lixion A. Avila. (TX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8-28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1).
  4. Daniel P. Brown. (TX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8-29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1).
  5. Eric S. Blake.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8-30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6. Robbie R. Berg.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8-31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7. Eric S. Blake.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8-31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8. Robbie R. Berg.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9-01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9. Eric S. Blake.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9-01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10. Stacy R. Stewart.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9-05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3).
  11. Lixion A. Avila; Robbie R. Berg.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9-11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3).
  12. . CNN.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3).
  13. Jeff Masters. . Weather Underground. 2012-09-10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4).
  14. . The Washington Post. Associated Press. 2012-09-09.
  15. . CBC News. 2012-09-12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3).
  16. Sue Bailey. . Toronto Star. 2012-09-10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2).
  17. . CBC News. 2012-09-11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5).
  18. . Environment Canada. 2012-12-20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1).
  19. Rob Gutro.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2012-09-12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20. . Houston Chronicle. Associated Press. 2012-09-06 [2015-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6).
  21. Rhonda Herndon. .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57 & 184.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2012年飓风莱斯利
2012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
A
C
F
G
H
J
K
M
O
P
T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
TD TS C1 C2 C3 C4 C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