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馬可·魯比奧競選美國總統

馬可·魯比奧競選總統
竞选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候选人馬可·魯比奧
美國參議員(2011年至今)
佛羅里達州衆議院議長(2007–2009)
党派共和黨
狀態宣佈:2015年4月13日
暂停:2016年3月15日
总部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P.O. Box 558701
关键人物特里·沙利文(競選經理)
竞选捐款47,713,472美元(2015年12月25日[1]
口号A New American Century
(新美國世紀)
网站
www.marcorubio.com

2015年4月13日,曾任佛羅里達州眾議院議長(2006年-2008年)、現任美國參議員(2011年就職)以及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共同主席的馬可·魯比奧邁阿密市中心的自由塔宣布投入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2]。而在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的時候,馬可·魯比奧已經被提名為當時共和黨的參選人米特·羅姆尼副總統人選之一。因此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也考慮提名馬可·魯比奧為總統候選人[3]。魯比奧也是第二個競選美國總統的古巴裔美國人。在本州佛羅里達州初選落敗後宣佈退選[4]

背景

2012年總統選舉

魯比奧參議員在2014年保守政治行動會議上發言

早在2011年1月,就有傳言說馬可·魯比奧可能會尋求競選總統或副總統,但之後他表示沒有興趣成爲總統或副總統候選人[5]。儘管如此,依然有許多猜測認爲米特·羅姆尼可能選擇他作爲競選搭檔[6]。2012年,魯比奧位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的副總統候選人提名名單中五人之一[7],但最終羅姆尼選擇了威斯康星州衆議員保羅·萊恩[8]

2016年總統選舉

魯比奧在新罕布什爾州Salem對選民演講

2015年1月,魯比奧開始準備競選總統,他接觸捐助者,並任命顧問。魯比奧還在一次籌款活動前指示他的助手「爲總統競選而準備」[9]

競選活動

2015年3月30日,魯比奧通過福斯新聞和社交媒體表示,他將在4月13日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作出「重大公佈」。雖然他沒有說明是否涉及競選參議員連任或競選總統,大多數媒體認爲,魯比奧將宣佈參選總統。他在邁阿密市中心的自由塔宣佈了這個消息[2][3]。魯比奧在演講中說自己具有新一代美國人的前瞻性和領導力,此外,他還宣佈不會尋求連任參議員[2][10]。魯比奧是第四個宣佈投入2016年總統大選的主要政黨成員。

參考資料

  1. . InsideGov. [2016-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2. Jaffe, Alexandra; Bash, Dana (April 13, 2015) "He's in: Marco Rubio announces presidential b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NN. Retrieved April 14, 2015.
  3. Nelson, Rebecca (April 13, 2015) "Marco Rubio Makes His Pitch as the Fresh Face of the GOP in 20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tional Journal. Retrieved April 14, 2015.
  4. Jeremy W. Peters, Michael Barbaro. .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6).
  5. Rahn, Will. . The Daily Caller. January 10, 2011 [2015-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6. Roig-Fanzia, Manuel. .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20, 2011 [2015-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0).
  7. Sean Sullivan and Philip Rucker. .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31, 2013 [November 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8).
  8. Rucker, Phillip; Helderman, Rosalind S. .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12, 2012 [2015-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1).
  9. Caputo, Marc. . Miami Herald. January 23, 2015 [January 2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2).
  10. Leary, Alex. . Tampa Bay Times. April 13, 2015 [April 1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