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1mm

5.8×21mm DAP92是一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研制的小口径军用手枪子弹,以侵彻力高和形成大容积空腔伤道的能力见长。

5.8×21mm DAP92
類型手枪子彈
个人防卫武器子弹
原產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服役记录
使用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产历史
研发者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发日期1979—1987年
生产日期1987年—
衍生型
  • 5.8×21毫米DAP-92
  • 5.8×21毫米DCV-05
基本规格
彈殼類型無緣,縮口瓶型[1]
彈頭直徑6.00 mm(0.236英寸)
彈頸直徑6.57 mm(0.259英寸)
彈肩直徑7.77 mm(0.306英寸)
殼底直徑7.95 mm(0.313英寸)
底緣直徑7.97 mm(0.314英寸)
底緣厚度1.13 mm(0.044英寸)
彈殼長度21.00 mm(0.827英寸)
全長32.50 mm(1.280英寸)
彈道表現
彈頭重量/種類 槍口初速 能量
45 gr(3 g) AP 1,574 ft/s(480 m/s) 247 ft·lbf(335 J)

概述

5.8×21毫米子弹因为在1992年研制成功而命名為DAP-92。DAP-92式子弹的开发是旨在取代当时解放军使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及与其相关的轻武器,其发射所造成的伤口可以与标准型9×19毫米鲁格弹相当甚至更大。这种子彈是以标准來提供两种口徑,并且使用亚音速版本的设计。[2]无论是正式使用的92式手槍(QSZ-92,QSZ为源自拼音“枪—手—自动”的类别代码)還是05式微声冲锋枪(QCW-05,QCW为源自拼音“枪—冲锋—微声”的类别代码)都会提供9毫米鲁格弹的口径版本以作出口用途(QSZ-92和QCW-05的9毫米口径版本為QSZ-92-9和CS/LS2型冲锋枪),QSZ-92和QCW-05并是解放军的制式武器之一。[3][4]不过,如果想消声效果更好的话,就要使用DCV-05微声弹配合消声器使用。

5.8×21毫米比同类的西方个人防卫武器弹药(例如5.7×28毫米4.6×30毫米)的槍口初速稍逊。它具有一颗细长的3(46格令钢铅复合弹芯弹头,在冲锋枪的枪管里发射的枪口初速枪口动能分別为530米/秒(1,700英尺/秒)和420 焦耳的(310英尺磅)。该子弹可在100米的距离上貫穿1.3(0.051英寸的头盔钢板,以及在其以后的50(2.0英寸)厚松木板。[5]细长的钢铅复合弹芯设计使得弹头在以较高速度击中软目标时容易产生翻滚,造成大容积空腔伤道,从而提高对有生目标的停止作用

性能

結構

5.8×21毫米手槍子彈全彈長33.5毫米,全彈重6克,不及9毫米鲁格弹的彈頭重。比7.62×25mm托卡列夫手槍彈7.62×17毫米和9毫米鲁格弹分別輕44%、22%和50%。採用瓶形、無凸緣、覆銅鋼彈殼,底緣直徑為8毫米。由於彈徑小,92式手槍彈匣容彈量達到20發。發射藥採用雙基火藥,底火採用制式無鏽蝕底火。彈頭初速(V5)為480米/秒±10米/秒,最大膛壓220 MPa。在25米的距離上,射彈20發,R50≤22毫米,R100≤55毫米,為目前中國之內精度最好的手槍子彈。彈頭為尖頭、弧形及鋼芯鉛柱複合結構。在50米的距離上,穿透1.3毫米厚的232頭盔鋼板後,仍能穿透50毫米厚松木板。5.8毫米手槍子彈在肥皂中所產生的彈道空腔是9毫米鲁格弹的2.5倍;生物殺傷試驗,用灰色理論計算,5.8毫米手槍彈的綜合效度比是0.925,9毫米鲁格弹是0.452,51式7.62毫米手槍彈是0.379。5.8毫米手槍彈綜合效度比分別高出兩彈1倍和1.4倍。

威力

5.8毫米手槍子彈雖然威力較大,但彈頭長徑比大,進入軟目標後阻力大,能量釋放快,通過目標後,餘能很小,無過分穿透危險。在侵徹肥皂試驗中,彈頭進入目標後約110毫米處開始翻滾,造成大容積空腔傷道,從而提高對有生目標的停止作用。該子彈可在100米的距離上貫穿1.3毫米(0.051英寸)的頭盔鋼板,以及在其以後的50毫米(2.0英寸)厚松木板。其发射所造成的伤口可以与标准型9毫米鲁格弹相当甚至更大。

後坐力

此外,5.8毫米手槍子彈還具有後坐力小、射擊舒適的優點。

使用枪械

DAP-92子弹

DCV-05子弹

相關條目

資料來源

  1. . [March 23,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2. (英文)5.8x21 China pistol / 5.8 DAP 92 / XCR 06 021 BGC 0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 (英文)Modern Firearms—QSZ-92 pist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英文)Modern Firearms—Type 05 5.8mm / JS 9mm submachine gu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5. . [201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