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

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平假名:)是日本海军使用的轻型舰载火炮。也可称为“12.7厘米炮”。这种火炮为应对恶劣天气与弹片,成为了第一种配备全方位防護的驱逐舰用火炮,日本海军从吹雪型驱逐舰开始作为主要的驱逐舰炮。

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
使用方大日本帝国海军
采用年
口径127毫米
炮身长(50倍径
炮身重量4.205
尾栓类型多段隔断螺旋式
初速910m/秒
最大射程18,445米(仰角44度)
最大射高
寿命550发
发射速度10发/分(平射时)
俯仰角根据炮架变化
俯仰速度12度/秒
旋回角
旋回速度6度/秒
动力电动油压
炮室重量25.4吨(A型联装)
约32吨(B型联装)
使用弾
炮弹重量23.5
炸药重量
装药重量7.67(也有7.28)
制作数

概况

这种火炮水平射击时拥有初速每秒910米,射速每分钟10发的优秀性能。日本海军认为舰队决战以及夜间战斗能获得优势,然而此时航空发展迅速,该炮虽可提高射击仰角,但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对空战斗,落后于时代,导致从吹雪型驱逐舰到夕云型驱逐舰都无法满足对空战斗需要。

各种型号

联装炮

A型
基础版本,吹雪型Ⅰ型(及改Ⅰ型)搭载。最大仰角40度、最低仰角-7度的平射炮,两门炮不能独立仰俯。炮室采用3.2毫米厚度钢板,不能防御弾片,只可抵御海浪强风不影响射击。炮室重24.5吨。
B型
吹雪型Ⅱ型、Ⅲ型以及部分初春型、改装前的千鸟型水雷艇搭载。左右两门炮管可各自独立仰俯,最大仰角从40度提高至75度。没装备专用高射管制装置,加上装弹与装药仍为分开填装导致上弹时需要将炮管降至平射,因此高射时射速仅为每分钟4发(相较而言10厘米高射炮为每分钟19发,12.7厘米高射炮为每分钟14发),实际上不能和同时代美英等国驱逐舰装备的高平两用炮一样对空战斗。此外由于重量增加至约32吨造成头重脚轻。在友鶴事件发生后改进后的形状更接近C型炮架。
B型改1
仰角55度。在初春型驱逐舰“有明”和“夕暮”上搭载。
C型
将B型炮恢复至平射专用后的版本(75度仰角降低至55度)。在白露型朝潮型陽炎型上搭载。
D型
夕云型岛风(丙型)上采用的型号,再次将最大射击仰角提高到75度,但并没有改良填装机构。

单装炮

A型
B型联装砲的单装版本,最大射击仰角75度,炮室重量约为17吨。于改装前的千鸟型水雷艇上搭载。
A型改1
最大射击仰角75度,在初春型上搭载。不过“白露”号驱逐舰上搭载了本型的仰角55度版本。
B型
最大射击仰角55度。除“白露”外其他白露型驱逐舰搭载。

参考文献

  • 雑誌『丸』編集部『写真 日本の軍艦 第10巻 駆逐艦Ⅰ』(光人社、1990年) ISBN 4-7698-0460-1
  • 雑誌『丸』編集部『写真 日本の軍艦 第11巻 駆逐艦Ⅱ』(光人社、1990年)
  • 雑誌『丸』編集部『軍艦メカ4 日本の駆逐艦』(光人社、1991年)
  • 森恒英著『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 日本の駆逐艦』(グランプリ出版 1995年)
  • 雑誌『TAMIYA NEWS』別冊『軍艦雑記帳』第4刷(株式会社 田宮模型 1991年)

相关条目

  • 大日本帝国海军武器列表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