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e Precision

Crye Precision是一家位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的戰術服裝及裝備生產商,並研發了MultiCam系列迷彩[1]

Crye Precision LLC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成立2000年2000
創辦人
  • Caleb Crye
  • Gregg Thompson
總部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
標語口號Serving Those Who Protect Freedom
業務範圍全球
产业戰術服裝及裝備生產
產品
營業額$53,010,000
員工人數>200
网站cryeprecision.com

歷史

Caleb Crye和Gregg Thompson原先成立的Crye Associates的商標,Crye Associates現成為Crye Precision設計團隊的一部分
展示未來戰士系統上半身裝備的假人,可見當中的整合式頭盔
2004年的展示的未來戰士作戰套裝。可見當中的G1戰鬥服、插入式關節護具及裝甲機架組

Caleb Crye和Gregg Thompson在2000年時於雀兒喜市場上方的工作室成立了Crye Associates。起初公司只是兩人業餘時間中的冒險,並設計了新款的便攜迫擊砲彈道計算機[2][3]

Crye和Thompson馬上領會到此非獲得軍方合同的方法,因此在勝出未來戰士(英語:Future Force Warrior)後改為專注於個人裝備的研發[3],設計了一個整合了通訊、攝影機、眼部防護及核生化防護的頭盔[4],並成立了Crye Precision[5]。在研發期間發生了九一一襲擊事件,因此美軍對個人裝備的需求大幅增加。

由於特種部隊有著十分現實的需求,而且可以直接提供產品回饋,因此Crye Precision逐漸傾向特種部隊裝備的研發。但當時Crye Precision並不是生產商,無法滿足大量需求,因此Crye Precision決定在研發的同時踏進生產的領域[2]

2002年,Crye Precision搬遷到布魯克林造船廠[3][6]

2004年,Crye Precision將用於參與美國陸軍評選的天蠍迷彩經細部修改後,命名為MultiCam並商業化[5],同時與Eagle Industries簽訂合約讓其獨家生產使用MultiCam的裝備[7]

2005至2006年間,美國陸軍將MultiCam與2004年6月採用的通用迷彩(UCP)作對比,結果MultiCam在全部環境的偽裝效果皆高於UCP,但美國陸軍並未因此而棄用UCP[8]

由於UCP極不有效,因此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在2006年獨立地改用MultiCam。後來在2009年,經過士兵大量投訴UCP無效,國會下令陸軍改善[9],並在測試16種迷彩後MultiCam被評為最優[8]。同時,MultiCam亦在英國陸軍的測試中被評為最優,因此英國陸軍將改用基於MultiCam,同樣由Crye Precision設計的多地形圖樣(英語:,簡稱MTP)[10][11]

2010年,美國陸軍再次進行迷彩評測,MultiCam再次被評為最優。因此在持久自由行動期間作為臨時措施,陸軍改為配發MultiCam裝備,並將其命名為持久自由行動迷彩圖樣(英語:,簡稱OEF-CP)[8]

同時在2010年,澳洲亦延長了特種部隊在阿富汗的MultiCam測試[12],並在2011年宣佈Crye Precision將為澳洲設計新的迷彩[13],亦即後來的澳洲多地形迷彩(英語:,簡稱AMC)。

2011年,美國陸軍決定採用一系列迷彩,Crye Precision亦提交了基於MultiCam,加入了乾旱迷彩及熱帶迷彩的迷彩系列,並再一次被評為最優[5][8]

儘管MultiCam在多次評測中皆為最佳,美國陸軍認為MultiCam的價格太高,並要求Crye Precision大幅節省成本。期間,美國陸軍在2013年宣佈MultiCam將成為陸軍的主要迷彩圖樣。Crye Precision亦向美國陸軍提出裝備價格可控制在UCP裝備的1%內,但陸軍否決了Crye Precision的提案[8]。而根據Military.com報導,美國陸軍一直不正式採用MultiCam是因為陸軍不想向Crye Precision支付2480萬美元的版權使用費[9]

2013年末,Crye Precision推出了MultiCam的旱地(Arid)、熱帶(Tropic)、高山(Alpine)及黑色(Black)版本[5][14]

2014年,Crye Precision在SHOT Show展出了透過研發了Honey BadgerMasada的Eric Burt加入而研發的SIX12散彈槍[15]

2014年5月,美國陸軍採用基於天蠍迷彩的天蠍W2,命名為作戰迷彩圖樣(英語:,簡稱OCP)[16],並在2018年10月全面自UCP及OEF-CP換裝成OCP[17][18]

當初美國陸軍選用OEF-CP時,Crye Precision曾兩度與Duro Textiles簽訂MultiCam獨家商業及非獨家政府銷售協議,當中條款指明Duro Textiles不可生產任何與MultiCam色板、圖樣等相似的產品。在2014年第二次協議結束後,Duro Textiles開始印製政府專利的天蠍W2迷彩,因此Crye Precision對Duro Textiles展開法律行動,但最終被法院駁回[19][20]

2016年,Caleb Crye和Gregg Thompson在田納西州成立了新公司Vantage Arms以生產SIX12[21]

2020年4月,Crye Precision聯合Lafayette 148生產可重用個人防護裝備,以協助前線人員應對肺炎疫情[22][23]

2020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宣佈採用Crye Precision G4戰鬥服為先鋒打擊連的作戰服[24]

產品

服裝

  • 戰鬥服:採用Crye Precision專利插入式AIRFLEX關節護具、四面彈性布料等設計的服裝。當中有一套沾有賓·拉登血跡的AOR-1迷彩NC戰鬥服因為被用在海神之矛行動中,因此被Crye Precision放在公司展示[3]
    • G1:未來戰士作戰套裝中的戰鬥服。部分區域以500D CORDURA布料加強,護膝高度調節帶外露於戰鬥褲前方雜物袋外。在G2推出前曾有多種款式作測試。
    • AC/G2:正式名稱為陸軍定製版(英語:)。首款商業版本的戰鬥服,相比G1戰鬥褲加入了彈性布料,護膝高度調節改為褲管內;戰鬥衣排汗布料部分則因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指引而改用DRIFIRE阻燃布料。
    • NC海軍定製版(英語:),戰鬥衣與AC無大差異,戰鬥褲相比AC版褲襠改用鈕扣,多個口袋亦加入鈕扣孔,亦可使用更粗的腰帶。主要使用責任區域迷彩(英語:,簡稱AOR),亦即海軍工作服二型(NWU Type II)及三型(NWU Type III)的迷彩布料生產。
    • G3:戰鬥衣側面由一整面改為兩條以加強活動性,護肘改為內置式;戰鬥褲加強部分位置,設有腰圍調節,並改用了MultiCam色四面彈性布料。另外有全部使用加上耐天候NanoSTX塗層的四面彈性布料生產的全天候戰鬥服,以及取消了腳踝口袋和衣袖口袋的LAC戰鬥服。
    • LE01:為執法人員設計,保持一定傳統制服外觀的戰鬥褲。
    • G4:從以往50/50 NYCO改為新的VTX Ripstop彈性布料[25][26][27]。戰鬥衣側面改為較軟的MultiCam色,並重新加入G1中的飛行服式衣袖拉鍊口袋;戰鬥褲改用新的口袋配置,並因新布料已內建一定彈性而取消了G2/G3上額外彈性布料區塊設計。另外有為叢林/旱地環境而設計並改用更輕薄快乾的Polartec Power Dry布料的酷熱天氣戰鬥服[28],以及為女性用家設計並改用更適合剪裁的女版戰鬥服[29]
  • 阻燃戰鬥服:改用阻燃布料的戰鬥服。
    • AC/G2
    • G3:曾有Crye Precision Custom版使用阻燃布料生產,後來改為與DRIFIRE合作推出改用DRIFIRE FORTREX阻燃布料的FR版。
    • G4:改用新的COMMANDO阻燃布料生產[26]。由於COMMANDO不像VTX Ripstop般有彈性,因此在生產時會將布料旋轉45度,以提供少量彈性。
  • 野戰服:採用內置式AIRFLEX關節護具設計的服裝,野戰衣設有胸前口袋及衣袖口袋,野戰褲則有著與戰鬥褲一樣的口袋配置。包括G1、G2、G3、G4、以及AC、NC定製版。
  • 阻燃野戰服:改用阻燃布料的野戰服。細節與阻燃戰鬥服相同。
  • 連身服:一系列採用Crye Precision專利上身拉鍊設計,主要基於G3系列的連身服,分別有一般版及阻燃版。
    • FIELDSUIT:連身野戰服。胸前口袋改用拉鍊,加上內建腰圍調節。
    • COMBATSUIT:連身戰鬥服。改用內建腰圍調節及移除四面彈性布料。
    • FLIGHTSUIT:連身飛行服。口袋配置跟一般飛行服相同。
  • 外套:各種風衣、軟殼衣、吉利服,以及MultiCam Alpine雪地服。
  • 關節護具:用於戰鬥服及野戰服的AIRFLEX護具。

裝備

  • 攜板背心
    • AC:裝甲機架組(英語:)。未來戰士作戰套裝中的攜板背心。曾提供予《變形金剛》劇組作道具[30]
    • CAC:CAGE裝甲機架(英語:),其中CAGE是Crye突擊裝備(英語:)的簡稱。CAC是一套可結合戰術腰帶使用的模組化重型裝甲系統,除一般上半身的前、後、側面,CAC還有腰帶、肩膀、前臂、鼠蹊部及大腿裝甲可添加至系統上。
    • CPC:CAGE攜板背心(英語:)。相比CAC系統較為低輪廓,仍提供相當程度的模組化[31]
    • AVS:自適應背心系統(英語:)。AVS由一系列模組化裝備組成,其中攜板袋、前板、側板袋、側圍、背包等皆可依需求自由配搭[32]。在2019年都喜D2酒店襲擊事件中協助搜救的隊員Christian Craighead當時正穿著了AVS背心[33][34]
    • JPC:可跳傘攜板背心(英語:)。採用海帕龍肩帶、骨架式側圍等設計的輕型攜板背心。
    • JPC 2.0:JPC的模組化版本。改用了AVS的前板及拉鏈後板系統,亦可與市面上的可拆式胸掛系統(如SwiftClip、QASM等)相容。分別有為一般SAPI設計的JPC 2.0、為加大活動範圍的「游泳抗彈板」(英語:)設計的JPC 2.0 Swimmer Cut、以及為加快排水而改用網布製作的水際版JPC 2.0 Maritime及JPC 2.0 Maritime Swimmer Cut。
    • EK:在2013年推出,首批使用AirLite專利層壓布料製作的一系列極輕量化攜板背心。包括為SAPI設計的EK01/EK02,及為游泳抗彈板設計的EK03/EK04,當中EK01及EK03的側圍為簡單的一條織帶配插扣,EK02及EK04則在兩側加上了側板袋[35]。此外,由於背心上不設有,因此Crye Precision亦推出了EK系列及LV-MBAV用的AirLite胸掛[36]
    • SPC:結構性攜板背心(英語:)。基本設計與JPC 2.0一樣,改用減重30%的AirLite專利層壓布料製作,以在保持JPC的輕量化的同時提供與AVS及CPC相當的負重能力。分別有為SAPI設計的SPC及為游泳抗彈板設計的SPC Swimmer。
    • 背心配件
  • 隱蔽式抗彈背心
    • LV-RBAV:被USSOCOM採用,可添加RBAV軟式內襯的隱蔽式攜板背心。
    • LV-MBAV:被USSOCOM採用,可添加MBAV軟式內襯的隱蔽式攜板背心。
    • LVS:隱蔽式IIIA級抗彈背心,分別有一般版LVS及加大活動範圍的LVS Patrol Cut。可依需求額外加上隱蔽硬式抗彈板、側板,以及依環境加上不同的背心外罩[37]
    • MPC:極簡攜板背心(英語:)。設有雷射切割MOLLE及,以及彈性側圍[38]
  • 頭盔AirFrame防破片頭盔及AirFrame ATX抗彈頭盔,以及AirFrame的ARC導軌、附加護片、頭盔罩等配件。
  • 腰帶:包括各種戰術腰帶及內外腰帶系統。
  • 背包

其他

  • SDNY:保持紐約社交距離(英語:)主題產品,包括非醫療可重用口罩及服裝
  • 服裝
  • MultiCam系列:自天蠍迷彩發展的迷彩系列。包括MultiCam、Arid、Tropic、Alpine、Black
    • 多地形圖樣(MTP):為英國設計,採用類似擾亂性圖樣(DPM)的色塊形狀,並採用MultiCam色版的迷彩
    • 紐西蘭多地形圖樣(NZMTP):基於英國的MTP,2020年起取代原有的多地形迷彩制服(英語:,簡稱MCU,此處所指的多地形迷彩並非MultiCam,而是沙漠色調的數位迷彩[39]
    • 澳洲多地形迷彩(AMC):為澳洲設計,採用類似擾亂性圖樣迷彩(DPC)色版,並採用MultiCam色塊形狀的迷彩
  • SIX12
左至右分別為MultiCam、澳洲多地形迷彩(AMC)、多地形圖樣(MTP)及天蠍W2(OCP)

外部連結

資料來源

  1. . Police1. 2019-10-29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美国英语).
  2. . cooper.edu. 2013-03-06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0) (美国英语).
  3. Lisa M. Collins. . The Bridge. 2017-08-21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美国英语).
  4. aac. . DEVTSIX. 2020-09-13 [2020-12-18] (美国英语).
  5.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4-05-23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美国英语).
  6. . brooklynnavyyard.org.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美国英语).
  7. David Crane. . DefenseReview.com. 2004-07-11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美国英语).
  8. . Military Times. 2017-08-08 [2020-12-18] (美国英语).
  9. Cox, Amy Bushatz and Matthew. . Military.com. 2014-03-11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10. . 2009-12-20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英国英语).
  11.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09-12-18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美国英语).
  12.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0-11-19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美国英语).
  13.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1-05-30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8) (美国英语).
  14.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3-11-26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美国英语).
  15. Steve Johnson. . The Firearm Blog. 2014-01-16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美国英语).
  16. Cox, Matthew. . Military.com. 2014-05-23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17.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4-05-23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美国英语).
  18. May 2015, 4. . Military.com. 2015-05-04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英语).
  19.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6-04-26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0) (美国英语).
  20. Pamela Chestek. . Property, intangible. 2016-05-03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美国英语).
  21.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6-08-30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7) (美国英语).
  22. Kristine Garcia. . WPIX. 2020-04-06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美国英语).
  23. News 12 Staff. . News 12 - Brooklyn. 2020-04-06 [2020-12-18] (美国英语).
  24. . www.royalnavy.mod.uk.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英语).
  25. RECOILtv. . Recoil. 2019-01-25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6) (美国英语).
  26. . www.armyrecognition.com. 2018-05-23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27. . www.cordura.com. 2018-01-22 [2021-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美国英语).
  28. . www.innovationintextiles.com. 2018-12-06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29. . 2020-12-21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美国英语).
  30. . popularairsoft.com. 2012-05-22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美国英语).
  31.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0-01-04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美国英语).
  32.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3-04-09 [2020-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8) (美国英语).
  33. Lucy Fisher, Krista Mahr, Jerome Starkey, Eman El-Sherbiny. . 2019-01-16 [2020-12-24]. ISSN 0140-0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34. . The Reptile House. 2019-01-16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35. David Crane. . DefenseReview.com. 2013-12-14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美国英语).
  36.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3-11-17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1) (美国英语).
  37.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6-01-23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美国英语).
  38. . Soldier Systems Daily. 2019-02-05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美国英语).
  39. . New Zealand Defence Force. [2021-02-10] (en-NZ).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