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轰炸机

伊留申 ДБ-3,中文译做“德勃3”轰炸机,直译为“远程轰炸机-3”,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研发装备的主力轰炸机。双发、下单翼,1935年首飞,1939年改型为Il-4(当时称DB-3F)。

伊留申 ДБ-3
一架DB-3M在莫斯科中央空軍博物館
类型 轰炸机/ 鱼雷轰炸机
制造商 伊留申
首飞 1935年夏
主要用户 苏联空军
国民革命军空军
芬兰空军
生產年份 1936-1939
制造数量 1,528
衍生型 Il-4

设计研发

谢尔盖·弗拉基米洛维奇·伊留申的BB-2在竞争中败给了图波列夫的斯勃轰炸机,转而把精力与时间用于把BB-2改型为远程轰炸机,与图波列夫的DB-2,满足了空军提出的要求:携带1000kg航弹,航程3000km,最大速度不低于350km/h。

1934年,苏联购买了法国Gnome-Rhône Mistral Major14Kdrs星型发动机的许可证,定为M-85航空发动机。伊留申于1934年开始设计BB-2 2K-14作为TsKB-26。[1]TsKB-26实际上是概念验证机,大量使用木材制造机鼻与肋部,于1935年夏首飞。 飞行效果良好,是苏联第一种执行双发特技飞行的飞机,[2]创造了所在级别的六项飞行世界纪录,如在5000km闭合航线上的载重、高度、速度等。[2]

1936年3月完成了DB-3的真正原型机TsKB-30。全金属结构、机鼻延长、先后滑动的驾驶舱顶盖,固定风挡,改进的发动机整流罩等等。成功通过了国家验收试飞,1936年8月量产定型为DB-3。[2]

DB-3采用了很多当时工艺上的极限设计,因此不便于生产。如每侧翼梁由四部分铆接而成,并有多个焊接处,都必须用X光机探伤。内部的小孔径铆接都很耗时。[3]航弹舱设计为携带10枚FAB-100航空炸弹,但近程轰炸任务也能用外部的挂弹夹装上总重2500kg的重型航弹。机组3人,装备了3挺7.62毫米ShKAS機槍。其中机鼻上部的一挺由领航员操纵,机背与机腹的各一挺机枪都由同一个射击员操纵。[3]

1937年5月-10月对预生产型的第二架做了飞行测试,虽然性能不如TsKB-30,但仍远超空军的使用需求。5000米高空航速达到390km/h,携带500kg航弹航程4000km,携带1000kg航弹航程3100km。作为对比,He_111轟炸機航速慢10-20km/h,携带750kg航弹的航程为1660km,携带1500kg航弹的航程为910km。因而,DB-3是1937年全世界在役双发轰炸机中性能最好的。[4]当年,莫斯科的第39工厂、沃罗涅日的第18工厂生产了45架DB-3入役苏联空军。[4]

1938年生产的DB-3改用了改进版的950马力的M-86航空发动机。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第126工厂也开始生产DB-3.[5]

1938–1939年,逐渐过渡使用图曼斯基M-87A发动机、VISh-3可变距螺旋桨。M-87的起飞马力不变,但高空马力输出更大。1939-1940年使用了M-87B发动机,进一步增大了高空马力数。到1940年使用图曼斯基M-88发动机,起飞时1100马力,6800米高空航速达到了429km/h.[6]

使用历史

1939年,向国民革命军空军提供了30架DB-3,装备了空军第8大队,用于从四川轰炸武汉的日军。直至1944年被B-24轟炸機替换。

1940年6月14日,两架DB-3击落了芬兰容克52民用客机Kaleva号。

苏芬战争中,芬兰俘获了5架受伤迫降的DB-3M,1941年又向德国购买了在布良斯克缴获的6架DB-3M与4架DB-3F/Il-4。[7]

1941年8月7-8日夜,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15架DB-3T鱼雷轰炸机对德国首都柏林实施了轰炸。8月11日,苏联空军的DB-3F也轰炸了柏林。

型号

TsKB-26
概念验证机
TsKB-30
第一架型号原型机。后去除装甲,用作远程纪录创造。命名为"Moskva". 1938年6月27-28日,从莫斯科飞到斯帕斯克达利尼,航程7580km,用时24 h 36 min,平均速度307km/h,飞行高度7000m,机长为Vladimir Kokkinaki,领航员A. M. Berdyanskij。1939年4月28日,企图从莫斯科不间断飞抵美国纽约,参加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但遇上恶劣天气,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米斯库岛降落,8000km,用时22 h 56 min,8000米高度平均航速348km/h [4]从1959年起,莫斯科-纽约民航航班也是沿着这条航线飞行:莫斯科-诺夫哥罗德-赫尔辛基-特隆赫姆-法韦尔角-米斯库岛-纽约
DB-3 2M-85
最初的量产型号
DB-3 2M-86 (DB-3A)
航发升级为M-86
DB-3 2M-87A (DB-3B)
航发升级为 M-87A
DB-3T
1938年生产的鱼雷轰炸机,装备45-36-AN 或 45-36-AV 鱼雷
DB-3TP
掠海鱼雷轰炸机,1938年设计,未投产。
DB-3M
航发升级为M-87B或M-88
DB-3F
Il-4.
TsKB-56
1940年的更大改型,机翼位置更高,双垂尾,使用AM-37发动机。生产了2台原型机后项目取消。空军选择了Er-2
DB-4
TsKB-56生产型号。未实施。
Il-4
DB-3F从1942年改称
Il-6
远程轰炸机,使用2台Charomskiy ACh-30柴油发动机,或2台M-90星型发动机

使用者

芬兰的DB-3M
 中華民國
 芬兰
  • 芬兰空军
    • 芬兰空军第46中队
    • 芬兰空军第48中队
 德國
  • 纳粹空军
 蘇聯

规格(DB-3B后期生产型)

基本

  • 飛行員:3
  • 長度:14.22m
  • 翼展21.44m
  • 高度:4.19m
  • 翼面積:
  • 空重:5,030kg
  • 最大起飛重量9,450kg

性能

  • 最高速度:439km/h ()
  • 航程3,800km
  • 實用升限:9,600m
  • 爬升率6.93m/s

武器

参见

相关开发

类似型号

相关列表

  • 轰炸机列表

参考文献

  1. Gordon, p. 81
  2. Gordon, p. 82
  3. Gordon, p. 83
  4. Gordon, p. 84
  5. Gordon, pp. 85–86
  6. Gordon, p. 86
  7. Finnish Air Force Aircraft (FAF in Color: Ilyushin DB-3)

书目

  • Template:Aviation.ru
  • Gordon, Yefim; Khazanov, Dmitri. . 2: Twin-Engined Fighters, Attack Aircraft and Bombers. Earl Shilton, UK: Midland Publishing Ltd. ISBN 1-85780-084-2.
  • Gordon, Yefim; Komissarov, Dmitriy and Sergey. . London: Ian Allan. 2004. ISBN 1-85780-187-3.
  • Keskinen, Kalevi; Stenman, Kari; Niska, Klaus. . Suomen Ilmavoimien Historia 9. Espoo, Finland: Tietoteos. 1982. ISBN 952-99432-7-X.
  • Nowarra, Heinz J.; Duval, G.R. . London: Fountain Press. 1971. ISBN 0-85242-460-4.
  • Stapfer, Hans-Heiri. . Aircraft 192. Carrollton, Texas: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2004. ISBN 0-89747-471-6.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DB-3轰炸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