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spora (社交网络)

Diaspora(常写作diaspora*,之前常写作DIASPORA*)是一个非营利性、用户自有的分布式社交网络,基于Diaspora 软件

Diaspora
网站类型
社交网络
语言多语言
持有者
网址DiasporaFoundation.org
商业性质
注册
推出时间2010年11月2010-11
现状活跃

Diaspora 由一组独立拥有节点(称为pods)组成,其互相操作以形成网络。截至2014年3月,已有超过一百万帐号。[1]

此社交网络并非任何一人所有,亦非受制于企业或通过广告支持。 在2011九月,开发者说:“......我们的分布式的设计意味着没有大企业都不会控制流散。Diaspora* 绝不会出售你的社交生活给广告客户,你将不必遵守别人的任何规则或者在你说话之看看你的肩膀[註 1]。”[2]

Diaspora 软件的开发是由 Diaspora 基金会负责的,这个基金会是自由软件支持网络(FSSN)的一部分。FSSN 是由伊本·莫格林自由软件法律中心共同维护的。 FSSN 作为一个伞式组织,管理 Diaspora 的开发、商标、经济和法律资产。[3]

技术

Diaspora 社交网络基于一系列的被称为 pods 的网络节点,托管于很多个人和机构。此网络的每个节点作为一个 Diaspora 副本的主机,充当个人网络服务器。该网络的用户可以选择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管理一个节点或在已有节点创建帐号,并在自己的节点上和其他的节点通信。[4][5][6]

Friendica 也是 Diaspora 社交网络的一个部分,通过 Friendica Diaspora connector 和 Diaspora 保持连接[7]

特性

Diaspora 用户的数据归用户本人所有,但不能转让所有权。本软件允许用户在下载其上载的一切图像和文字资料。[2] Diaspora 软件允许用户按照“公开” ("public") 或“有限” ("limited")的方式发送贴文 (post)。在后一种情况下,贴文只能被进入某一个分组的人阅读,此分组称为 aspects,。每个新帐户会被默认地预设数个 aspect,同时,用户也可以按其喜好自行添加。[8]

不像其他的社交网络,本社交网络可以在没有加为好友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用户的公开的 post。[9] 用户也可以发起私信,这被称作对话(conversations)。[10]用户可以通过 aspect 过滤其信息流[8]

开发者认严格的分布式的特性是本软件成功的关键:[2]

Diaspora 的分布式设计是其设计的重要部分。就像互联网本身,Diaspora* 没有位于任何地方,它不是由任何一个实体(包括我们)控制。我们创建的这个软件可以让你在自己的 "pod" (即,服务器)上创建你自己的社交网络,而你自己创建的社交网络又可以和和更大的 Diaspora* 的生态系统中。你的 pot 可以只给自己用,也可以和你的朋友或家人分享,它让你能够完全地控制你自己的社交信息,以及如何分享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贴文和相片。或许你可以仅仅简单地......在开放的 pod 注册。[註 2] [2]

ISIS 的宣传部门被 Twitter 屏蔽之后,Diaspora 的分布式的设计吸引了他们[11][12][13][14]。随后,Diaspora 的开发者发表了一份声明,敦促用户举报不良内容,但由于软件的的设计,屏蔽这些内容,必须得到 pod 的管理员的同意,否则无法完成。[15]

Diaspora 受到了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政策允许使用化名,正好与 Facebook 相反。[4]

Diaspora 的 post 可以包含主题标签和“提及”(在用户名之前加入“@”)。用户可以为贴文上传照片,并且可以使用 Markdown 排版。 贴文可以被传递到FacebookTwitterTumblr的关联帐号。Diaspora* 支持嵌入来自 YouTubeVimeo 和很多的其他网站的媒体,并支持OpenGraph预览。[10]

历史

起初

Diaspora 项目被四个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研究所四个学生建立于2010年,他们是Ilya Zhitomirskiy、Dan Grippi、Max Salzberg 和 Raphael Sofaer。软件取名是来自希腊文的“diaspora”(流散)。[16]

Ilya Zhitomirskiy 和 Daniel Grippi (2011)

在听完2010年二月5日的哥伦比亚法学院的教授伊本·莫格林的演讲并倍受激励后,Grippi、Salzberg、Sofaer和Zhitomirskiy 开始这个项目 。在他的演讲中,他讲述了互联网协会的纽约章节,“自由在云端[註 3]”, 莫格林说中心式社交网络“监视自由[註 4][6][17] 在一次 纽约时报 的采访中,Salzberg 说“当你放弃了这些数据,你就永远放弃了它......他们给我们的价值是或许可以因为它们的大小而被忽略,然而我们正在放弃的是我们所有的隐私。”Sofaer 说,“我们不再需要把我们的信息传给一个中心了。实现 facebook 的用户的功能不是什么难事。所有的小游戏,小墙,小聊天,并不真的是罕见的事物。技术已经存在”[6]然而,Salzberg 曾说过:“Facebook并不是我们要模仿的”。[18]

这个小组定通过创建分布式社交网络来解决此问题。为了获得必要的资金,本项目在2010年四月24日在 Kickstarter,一个群众募资网站,发布。该项目刚启动的前39天,被分配去筹集10,000美金,这是估计这个项目所需要的金额;然而这个目标早在第12天时就达到了;最终,这个项目收集到了来自6000个支援者的200,000美金,并使之成为第二成功的 Kickstarter 项目。[19] Grippi 说:“我们震惊了。出于某种奇怪的原因,大家也都同意这整个隐私的事情。”在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也贡献了数额不详的资金,他说:“我捐,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酷的想法。” [6][20][21][22]

“Diaspora 正在尝试摧毁那个可以完全被控制的网络”Sofaer 在谈及 Diaspora 的地位时说。[20]

发展

纽约大学的教师和数字媒体研究员 Finn Brunton,于2010年五月开始从事 Diaspora 软件的开发,他认为他们的方式是“传统的极客意义上的产品:批萨、拉面和在桌子下睡觉的家伙,因为这是十分振奋人心和富有挑战性的。”[6] 一个开发者预览版在九月15日发布并受到了对许多安全性的 BUG 的批评。[23]

第一个 Diaspora 的 "pod" 在十一月23日被开发团队启动,并作为私密的、个人专属的 alpha 测试版本。[24]

在2010年10月,ReadWriteWeb 说这个项目是他们的“2010年的十佳启动项目”,并说“Diaspora 更清楚的展现了众筹的力量,并且还提供了保证社交网站不被中心化于一家公司的方法”.[21] 2011年一月7日 Black Duck 软件说该项目是2010年其开源新秀之一,因为它的“私密使用、个人控制、自己搞定的开源社交网络。”[25]

2011十一月, 尽管本社交网络及其软件还在alpha阶段,《自由软件杂志》的 Terry Hancock 将它描述成“已经对某些使用意图是可用的了”。虽然它支持文本、图片(包括GIF动态图)以及链接,但是它仍旧缺乏一些特性,比如链接预览、上传和嵌入视频(虽然视频可以被通过链接的方式展现)以及聊天。 [5]

在本社交网络发布之后,许多其他社交网络也出现了本社交网络的一些特性。[26]在2011年九月,开发者注意到了诸如 Google+ 的社交圈 (circles)(就像 Diaspora 的 aspects) (a version of Diaspora's aspects) 以及 Facebook 的一系列新的用户隐私控制系统。他们说:“我们不能帮忙,但是我们很高兴这些东西冲击了我们的已有产品”。谷歌大力借鉴了 Diaspora 是 Zhitomirskiy 引以为傲的事,虽然谷歌否定了 Diaspora 影响了他们的设计。[20][27]

在2011年10月,Diaspora 宣布他们开始开始新一轮的资金筹集。Maxwell Salzberg 说:“现在的重点是建立一些我们的社区想要用,而且可以改变我们的用户的生活的东西。在未来,我们会继续和我们的社区一道,研究如何能够让 Diaspora* 自养地运作” 数日之后,他们筹集到的45,000美金,而 Diaspora 的 PayPal 账户被冻结了,并且没有给出理由。在众多的抱怨声以及对法律措施的警告,Paypal 解冻了这个账户并且进行了道歉,但还是没有给出说明。这个事故促進了其他的付款账户提供者的使用,包括 Stripe比特币[28][29][30][31]

Diaspora 项目网站于2011年九月29日开始运作。[32]它对外公布的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更好的社交网站,就是那种100%由你和其他 diaspora人 (Diasporans)拥有的”[2]

2011年十一月12日,合作创始人 Zhitomirskiy 在他22岁的时候自杀。这件事情被报道说和 Diaspora 的压力有关。[20][33][34][35]Zhitomirskiy 的母亲,Inna Zhitomirskiy 说:“我深信,倘若 Ilya 没有开始这个项目并且留在学校,他会很好地活到现在。”[20]

2012年二月,开发者写下了呈现出改变这个项目工作中心的研究。他们开始想要让 Diaspora 的用户和世界各地的不认识的人交流,不像传统社交网站上仅仅与自己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交流。传统社交媒体主要被用来交流用户的自己的琐碎日常小事,而 Diaspora 却是被用来交流自己的主意和社会原因。 所以,在本项目变为beta 状态,开发者决定要改变它的接口,以便使之更好地适应复杂的问题上的更长的对话。[36]

在2012年八月,剩余的创建者正式地将本项目交付予社区。[37] 自此,社区完全地掌控了 Diaspora 的开发和管理。社区开发团队开始创建标准版软件发布,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这创建了软件语义化版本编号的基础,改进了 pod 之间的数据结构,并允许越多越好的志愿者为本项目创建代码。本项目亦同时吸收了 Loomio 平台以允许民主的小组决定。[3]

开始被广泛接受

在2011年九月14日,《自由软件杂志》的 Terry Hancock 在他的文章《为什么你应当在此时加入 Diaspora,就像你的自由取决于它》中支持 Diaspora 网络已经足够好得可以被用于流用途。他说出了支持人们注册的原因::[5]

带着对那些控制着“社交网站”者的担忧(之前,我们已经在《自由软件杂志》讨论了这些问题的一部分)——就是 Google+ 的姓名政策和其他隐私问题,Facebook 的可疑的道德标准和被控制的网络的从头到脚的危险。我认为,一个更去中心化、更民主、更开放、更自由的解决方案会在在个人互联网自由的兴趣中成功。而且在我看来,Diaspora 是这个方案中必要的一部分,所以我现在支持它,纵使它现在还没有“准备好”。 [註 5][5]

在2011年十一月14日,Suw Charman-Anderson 在 firstpost.com 写下来,如何促进(与 Zhitomirskiy 的死有关的)开发进度减缓:[38]

然而,一个关键问题不同,那就是用户数。Google+ 有4000万,而 Diaspora 仅有180,000用户,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服务器仍在 alpha 测试版本。这可能会在长期的运行以及更多的时间建立社区支持中促进 Diaspora 的进步。经验告诉我们,网络社区增长得过快地碎片化,并且易被不同的小组因对不同的行为的容忍度的争执激怒。

[註 6][38]

Diaspora 被 2011年Mashable.com奖项 提名为“最好的社交网络”。[39]

参见

  • GNU social:基于 OStatus 协议的社交网络
  • Identi.ca:去中心化的微博平台
  • Tent,一个开放、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协议

参考

  1. . [2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20日).
  2. Grippi, Dan; 等. . September 2011 [2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8).
  3. . 27 August 2013 [2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4. Kaste, Martin. . National Public Radio. September 2011 [30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2).
  5. Hancock, Terry. . Free Software Magazine. September 2011 [30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Dwyer, Jim. . New York Times. May 2011 [30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7. . [14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5).
  8. The diaspora* Project. . n.d. [2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6).
  9. The diaspora* Project. . n.d. [2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6).
  10. The diaspora* Project. . n.d. [2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6).
  11. . BBC News. 21 August 2014 [2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0).
  12. Ben Makuch. . 21 August 2014 [2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13. Iain Thomson. . 22 August 2014 [2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4. Gibbs, Samuel. .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1 August 2014 [24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15. . The diaspora* blog. 20 August 2014 [2015-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16. Dictionary.com. . 2011 [1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17. . 2010-02-05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1).
  18. Shiels, Maggie. . dot.Maggie. BBC News. May 12, 2010 [October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4).
  19. . TechCrunch. [201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6).
  20. Weise, Karen. . Bloomberg Businessweek. 15 May 2012 [14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3).
  21. Watters, Audrey. . ReadWriteWeb. December 2010 [2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5).
  22. Van Grove, Jennifer. . Mashable. May 2010 [14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7).
  23. Goodin, Dan. . The Register. [September 17,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2).
  24. Grippi, Dan; 等. . November 2010 [2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2).
  25. Black Duck Software. . January 2011 [2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26. Gannes, Liz. . October 13, 2011 [2015-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27. Grippi, Dan; 等. . September 2011 [2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2).
  28. Brockmeier, Joe. . ReadWriteWeb. October 2011 [14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4).
  29. Grippi, Dan; 等. . October 2011 [12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4).
  30. Kobie, Nicole. . PC Pro. October 2011 [14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1).
  31. Companys, Yosem. . October 2011 [14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3).
  32. Grippi, Dan; 等. . September 2011 [2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8).
  33. Kumparak, Greg. . TechCrunch. [13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1).
  34. Muncy, Jeremy. . Web Pro News. 15 November 2011 [1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3).
  35. Chen, Adrien. . Gawker.com. 14 November 2011 [1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2日).
  36. Grippi, Dan; 等. . Diaspora Foundation Blog. 3 February 2012 [4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6).
  37. Grippi, Daniel and Maxwell Salzberg. . 27 August 2012 [28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30).
  38. . [17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7).
  39. Haberman, Stephanie. . Mashable. 21 November 2011 [1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7).

注释

  1. 即对危险保持警惕
  2. 原文:Diaspora’s distributed design is a huge part of it. Like the Internet itself, Diaspora* isn’t housed in any one place, and it’s not controlled by any one entity (including us). We’ve created software that lets you set up and run your own social network on your own “pod” (or server) and connect your network to the larger Diaspora* ecosystem. You can have a pod all to yourself, or one for just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family, giving you complete ownership and control over your personal soci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your identity, your posts, and your photos) and how it’s all stored and shared. Or you can simply ... sign up at one of [the] open pods.
  3. 原文:Freedom in the Cloud
  4. 原文:spying for free.
  5. 原文:With all of the concerns over who controls the “Social Web” (We’ve addressed some of these problems before in Free Software Magazine) – regarding the Google+ name policy and other privacy issues, Facebook’s questionable ethics, and the overall danger of controlled networks. I think it is extremely for a more decentralized, more democratic, more open, and more free solution to succeed in the interest of personal freedom on the internet. And it looks to me like Diaspora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at solution, so I’m endorsing it now, even though it’s not entirely “ready”.
  6. 原文:One key difference, however, is in number of users. Google+ has 40 million, whereas Diaspora has just 180,000 users, in part because the service is still in alpha testing. This might actually work to Diaspora’s advantage in the long run as it will have more time to build a sense of community. Experience shows us that online communities that grow too fast fragment and can become fractious as different groups clash over what kind of behaviour they think should be allowed.

外链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Diaspora (社交网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