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ngelion

Evangelion日语:,简称:EVA)是在日本科幻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出现的、用于抗击使徒的人型兵器。正式名称是泛用人型決戰兵器 人造人EVANGELION

EVA标志

设计概念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的(euangelion)[1]。 设计的概念是“受拘束的巨大力量”。导演庵野秀明告诉负责设计的山下いくと“像鬼一样的设定”。在人类的控制下,好不容易才被安置下来的巨人。山下いくと想到了童话中的格列佛——受拘束的巨大力量。之后联想到被嵌进墙中的巨人。于是设计的时候,舍弃了TV动画中光是看到就可以感受到其性能或巨大感的这种机器人形象。[2] 为避免赞助商插手机械的设计,于是没有找玩具公司来做赞助商,打破以往机器人动画制作的模式[3]

企划期间,贞本义行收看了NHK的电视节目《脑与心》,了解到情侣之间、亲子之间的牵绊与A10神经有关[4]。突然灵感迸发并把想法告诉了庵野:「已去世的母亲存在于机器人之中,而机器人则通过孩子与母亲在精神上/心理上的纽带来操纵。而且由于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导致亲子关系也很紧张。」[5] 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操纵者是14岁的少年少女[6]

EVANGELION与操纵者之间就是因A10神经近同步而成为合而为一的战士,亦即利用爱的力量来操纵这种超级武器。

——贞本义行[4]

机体解说

为了對抗「使徒」而建造的泛用人型決戰兵器[7]。由特務機關NERV负责建造和運用[8]。 EVA不是人型機械人而是人造人,由亞當莉莉斯複製而來的巨大人型素体覆盖上装甲板兼压制原本力量的拘束具。能够展开以及中和A.T.力场,是对抗使徒的唯一战力。 只有日本設計建造的零號機和初號機,以及使用日本設計在德國建造的貳號機才使用零、初、貳等漢字來作名稱表記,3號機以後則是使用3、4等阿拉伯數字[8]

對於EVA的高度,作品中並沒有給出明確數據,企划书中设定为40米[9]:86,據傳这是庵野秀明在構思EVA時參照了昭和系奧特曼的平均高度,而超級機器人大戰αMXαIII)中的機體說明是40米、重700噸(目前為止少數有明確出處的具體數據)。

EVA必須消耗大量的電力来當活動能源,通常由「臍帶電纜」(Umbilical cable)提供電力,靠内藏電源只能活動1〜5分鐘。搭載S2機關後活動時間可以增大到無限,而4號機的S2機關搭載實驗造成美國第二支部消失的悲劇,初號機則是通過直接捕食使徒成功獲得S2機關。[8] 量產機成功搭載S2機關。

操纵系统

EVA需要选出適格者来操纵。操纵者(亦称驾驶员)乘坐于「插入栓」(エントリープラグ、Entry Plug)内部的操纵席[注 1][7],之后插入栓内注满羊水般的LCL液体以提供氧气等生命所需[10]。再将细长的胶囊状驾驶舱「插入栓」插入EVA脊髓部[8]并与核心连接,操纵者通过头部介面装置[注 2][11]从A10神经开始做神经连接从而完成启动并操纵EVA[8],之后可利用操纵杆[注 3]进入高机动模式[7]。神经连接的同步率影响到EVA的操纵,EVA在受創時會令駕駛員認為自己受傷。为提高同步率及保护驾驶员,驾驶员通常会身着驾驶服[注 4][12]

专属操纵者限定为14岁的少男少女[8]。是因为原本的EVA是没有灵魂的,为此,碇真嗣驾驶的初号机内寄宿著其母碇唯之魂、贰号机核内宿著明日香母亲之魂[12]。 EVA胸部中心皆有一个紅色球體,名為核心,是EVA靈魂的搭載媒介。贰号机的核心可以更换。

傀儡插入栓(ダミープラグ、Dummy Plug)是为了在无人状况下操纵EVA而开发的模擬插入栓,通过移植(模仿)駕駛員的人格来与EVA进行同步[8]。已知有两套模擬系統(傀儡系統[注 5]):搭载于初號機的系统是模仿綾波零的人格[10][8],搭载于量產機的系统是模仿渚薰的人格。[12]

武器

高振动粒子刀(プログレッシブ・ナイフ、Progressive Knife):利用高频震动粒子形成的刀刃,将接触到的物质分解成分子从而切断。近身格斗武器,EVA的标准装备,收纳于肩部。简称为“Prog Knife”。[8] 贰号机使用美工刀状的新型战刀(即使刀刃破损也能更换新品继续使用)。

电磁步枪(パレットライフル、Pallet Rifle):初号機频繁使用的突击步枪状枪支。利用磁軌砲原理高速射出劣化铀。

阳电子步枪(ポジトロンライフル、Positron Rifle):使用阳电子对物质中的電子湮灭。TV第六話中使用试作型自走阳电子炮贯穿第五使徒Ramiel,之后小型化。

實驗型

零號機之前的EVA

零號機之前的EVA,均存放於NERV中央大垂直溝的收容場。從動畫片段來看,除了頭部與脊椎骨以外其他身體部分通通遭到解體,其外型與零號機相當類似,絕大多數都是與零號機相同的單眼設計,但也有出現複眼的樣式。在真正的原型機零號機出現以前,起碼製造了不下百架的試作品,由此可見製造EVA時NERV砸下了相當大的金額。

零號機

試作零號機(EVA-00 PROTO TYPE)

零號機是最早開發成功的試用型EVA,駕駛者是第一適格者綾波零。頭部設計與之前失敗的嘗試類似,但為單眼。頭部頂端的兩枚鏡片似乎是為了彌補單眼視覺在立體感的不足。

最初機體同之前的試用型一樣為橘黃色塗裝,但在與使徒Ramiel的戰鬥中盔甲受損。修復後稱作零號機改,塗裝改為藍色並在肩部裝甲追加吸附翼和高振動粒子刀。

零號機中的靈魂一直是不解之謎。雖然零可以和零號機同步,但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電視版本一直沒有出現與零號機靈魂有關係的資料,唯一的提示是零號機兩次暴走中的行動及律子說的話。現時比較流行的說法分別是赤木直子說、碇唯說及無魂說。當中無魂說能解釋比較多的疑團,但障礙有二,一是沒有靈魂在內的早期EVA機型是否啟動及保護駕駛員、其次是無法解釋律子認為零號機想攻擊她。至於碇唯說,因律子在介紹模擬駕駛艙(Dummy Plug)的時候提到靈魂未能數位化,而且真嗣不能操控零號機,所以說法正確的可能性比其他說法低。赤木直子說的主要障礙是直子憎恨零(直子遇到第一個零時才知道源堂一直只把她看待成工具),所以零號機理應拒絕和排斥零。

因為試驗型的身份令其配備較初號機及二號機差,所以零號機在戰鬥中多是擔任後援的角色。

在電視版消滅第十六使徒-子宮天使時零號機吸納使徒並自爆,而零號機改和第二個零也在該次戰鬥後永遠從戰鬥名單中除名(零號機自爆,而第二個零也在爆炸中身亡)。

在新劇場版登場中,一直保持黃色的塗裝。與第十使徒交戰使用N2飛彈進行自殺式攻擊,但仍無法突破第10使徒的AT力場,在獸化2號機的幫助下成功突破並引爆,但仍未造成損傷,後被第10使徒吞噬吸收。

初號機

位于静安新业坊的EVA初号机,高25.06米

試驗初號機(EVA-01 TEST TYPE)

寄宿著碇唯靈魂的EVA。塗裝為主色系為紫色,副色系為螢光綠,強調整部機體的異型感,駕駛者是第三適格者碇真嗣

外型與其他的EVA可說是天壤之別,頭盔如同獨角獸般的銳角設計,以及具有人形但更偏於獸性般的銳利雙眼設計,嘴的部分在暴走狀態下還能開闔,具有利牙能啃食對方,而最明顯的不同處在於平坦的片狀胸部裝甲版,以及有稜有角的外表。據說初號機稜稜角角的外表,是為了在暴走時帶給敵人身體巨大損傷所配置的,擁有攻擊型裝甲的設計概念。

標準武裝為裝置在左肩拘束器上的高振動粒子刀,而初號機有專屬的式樣,與普通的粒子刀相比,更具殺傷性及恐怖的破壞力。

暴走(失控)系統是令初號機迥異於其他EVA的原因之一,總共暴走過4次,似乎每次都是為了救真嗣而觸發暴走。暴走狀態時的初號機其攻擊模式會完全改變,用拳頭、銳爪、咬合及AT力場戰鬥。速度會有大幅的提升,而且也拋棄了人的形態。攻擊變得殘暴、敵我不分,甚至能將使徒直接當成食物般吞噬肚中,思考性傾向於弱點攻擊,且主要攻擊使徒的要害—核心。

因機體的特異性而時常做為作戰時的殺手鐧,但暴走系統一旦啟動後,想讓其機體停止就必須等到能源用盡,因此除非戰況惡劣,NERV盡可能不想讓初號機使用到該系統。

其中與夜天使的戰鬥更令夜天使的身體四分五裂,血流如注。在電視版中總共暴走了三次,該三次的戰鬥的對象分別為水天使,夜天使及力天使。當中暴走目的都是為了保護駕駛員碇真嗣。在第一次的暴走中,初號機表現出嫻熟的戰鬥技巧,而且懂得攻擊使徒的核心(當時是初號機第一次的戰鬥,而真嗣更是完全在狀況外的就被推上戰場),似乎顯示EVA也有自我的思維。第三次的暴走令初號機的行動模式回覆到野獸般的狀態,而且吞食了力天使(第十四使徒)的S2機關,SEELE事後的討論說那是一個「永久動力機關」,而初號機則變相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因此SEELE事後將初號機封印。

初號機是在EVA中最先擁有S2機關的特殊核心機體,該機體擁有了(理論上)無限的動力,加上有著生命之果的使徒肉體(因此擁有極優秀的自我再生能力)和智慧之果的碇唯靈魂(TV版第一話,初號機自發性的保護真嗣,似乎是因為如此),而成了近乎於神的存在,這也是SEELE所不樂見的。在劇場版中,初號機會被當作第三次衝擊的儀式道具也是因為如此。

新劇場版中,其腹部及胸部裝甲有一部分改為螢光綠色,專用粒子刀改為摺疊式。在劇場版破中,提示了靠駕駛員強烈戰鬥意識而覺醒的可能性。

與第10使徒交戰覺醒,和原作一樣擁有了強大的AT力場,全身螢光綠裝甲變換成紅色,以AT力場建構左臂,並可將之壓縮彈射,眼部和使徒一樣可發出光束攻擊,頭上出現光環,在吸收第10使徒後擴散引發第三次衝擊,新劇場版的覺醒和原作有差異,一,新劇場版的覺醒是有意識的覺醒(為了救回綾波零),而原作則無意識的。二,新劇場場版中的覺醒成神化狀態,原作則是變成獸化狀態。

整體的設計比起機器人,更像是真正有知性與獸性結合的生物,這樣的設計概念奠定了之後的機器人動畫,初號機算是動漫產業作品中生化機器人設計概念上的始祖。(不過在EVA之前就有類似的生物融合機械人出現,比如五星物語裡的電氣騎士MH和丹拜因裡的奧拉戰士)

制式型

制式型EVA眼睛數目:貳號機是四個,3、4號機是兩個。

貳號機

實用型貳號機(EVA-02 PRODUCTION MODEL)

  • 共通
    • 世上第一台為實戰而製造的EVA,也是第一架不需外部指令就能由駕駛員從EVA外部自行啟動的EVA(此处的驾驶员是指渚薰,其使徒的灵魂能够和复制自第一使徒、并且封闭了内心的EVA二號機产生共鸣)。
    • 外表塗裝為紅色,機體結構與零號機(改)相當類似,但血液顏色是紫色(新劇場版為紅色),眼睛數目為四顆。
    • 標準武裝為高振動粒子刀,與初號機一樣擁有專屬款式,與其他EVA所持有的震動粒子刀不同的是,刀刃較脆而且為可替換式,在戰鬥中損壞也可即時更換(類似於現實生活中可替換刀刃的美工刀),擁有高水準的破壞力。
    • 零件的設計和製造在日本,最終的組裝和啟動實驗則在德國。[9]:104
  • 動畫
    • 駕駛員為惣流·明日香·蘭格雷。在TV版第八話初登場,並和第六使徒對戰,這也是EVA第一次在水中迎擊使徒。
    • 初期表現亮眼,但後期因駕駛者明日香的內心崩潰及對EVA的不信任感,同步率降至10℅以下而無法活動,後由第五適任者渚薰(同時也是十七使徒)接手駕駛員職務。
    • 曾使用S型裝備執行任務。
    • 渚薰被消滅後,戰自派兵攻打NERV。覺醒了的明日香駕駛二號機痛擊戰自大隊,當中更使用了AT力場攻擊(是第二架運用AT力場作攻擊用途的EVA);雖然電源被截斷,但是仍將戰自全滅。在電源僅剩三分二十幾秒的艱難狀況下,還是將9架裝備了S2機關的EVA量產機擊破。但是EVA量產機擁有不可思議的再生能力,貳號機造成的損傷完全無效。貳號機在電力耗盡前被EVA量產機展開其武器內藏的仿製隆基努斯之槍貫穿左眼部,以致無法行動,被EVA量產機分屍、啃食而殲滅,死狀極慘。
  • 漫畫
    • 漫畫中的駕駛員亦為惣流·明日香·蘭格雷。
    • 渚薰成為二號機駕駛員後有一次正式出擊,對手為子宮天使。
    • 根据漫畫中The End of Evangelion部份的劇情,二號機再次對上EVA Series。因為初號機先現身,量產機才隨後復活,因此二號機免於被分屍的命運。
    • 和The End of Evangelion不同的是,因為二號機還未被量產機啃食,因此精神狀態復原的明日香有再次和真嗣對話(The End of Evangelion的真嗣則是接近崩潰)。
  • 遊戲
    • 遊戲中的駕駛員亦為惣流·明日香·蘭格雷,所有的EVA遊戲都會登場。而於有收入Evangelion的超級機械人大戰也是全部有登場,並且除了F及F Final外有「A.T.力場」作為最終武器。
    • 於超級機械人大戰的The End of Evangelion劇情當中,明日香及二號機都能存活,並獲得幫助以打敗Eva Series。

3號機

實用型3號機(EVA-03 PRODUCTION MODEL)。部分作品作:參號機

  • 共通
    • 基於美國強烈要求之下與肆號機同時製造的福音戰士,建造地為在麻薩諸塞州的NERV第二支部,外表塗裝為黑色,眼睛數目有兩顆,血液顏色為紅色。在肆號機於S2機關實驗被消滅後送到日本,但在運送過程中遭使徒-霰天使巴迪爾寄生、啟動實驗時開始活動並毀了松代實驗場。手臂能伸長應是使徒能力所造成,造成一半機械化的肉體結構有七成結構變異為生物化,可做出機械不可能做出的柔軟動作。
  • 動畫
    • 動畫中的駕駛員為鈴原冬二,參號機後被擬人操縱模式中的初號機嚴重破壞,先被初號機掐斷脖子,再拋到地面上(其實使徒在此已經死亡)。初號機先掀起其胸部的裝甲,再把其頭顱壓爆。初號機繼續攻擊其身軀,更把手腳扯斷。最後初號機把插入栓攥碎后才停止行動。戰鬥後參號機的血液遍佈河流兩岸,體內器官亦散滿一地。駕駛者鈴原冬二也在戰鬥受重傷,需要切除左腳。
    • 動畫中的霰天使巴迪爾編號為第13使徒。
  • 漫畫
    • 漫畫中的駕駛員亦為鈴原冬二,初號機與使徒的戰鬥亦差不多,但冬二在漫畫中是直接死亡。
    • 漫畫中的霰天使巴迪爾編號為第8使徒。
  • 遊戲
    • 遊戲中的駕駛員亦為鈴原冬二,絕大部分的EVA遊戲都會登場。較值得一提的是「碇真嗣育成計畫」中的參號機會因為遊戲路線不同不會被使徒寄生,而是改成冬二內心矛盾造成參號機暴走,最後不會被破壞。
    • 依遊戲的不同,霰天使巴迪爾的編號也都不盡相同。
  • 新劇場版
    • 新劇場版中的駕駛員為式波‧明日香‧蘭格雷。遭使徒寄生後拘束具掙脫從肩膀多出兩條手臂進行攻擊。其遭遇與動畫版無異,但沒有與2號機及零號機交戰,而初號機行動比動畫版更殘忍暴力,五臟六腑被初號機扯出後啃食,最後3號機慘遭初號機分屍,而插入栓更是被初号机咬碎,此片段因過度血腥暴力而在各國上映時被審核一陣子後才終於同意正常播出。
    • 新劇場版中的使徒編號為第9使徒。

4號機

次世代試驗4號機(EVA-04 NEXT GENERATION TESTBED)

  • 共通
    • 位於美國NERV第二支部所製造,於設定中和其他EVA有很大的不同,其外表裝甲有很強烈的金屬感,外表塗裝為銀色,眼睛數目有兩顆,血液顏色為紅色。
    • 於S2機關實驗時連同在美國內華達州的第二支部一起消失。
    • EVA四號機及NERV第二支部是直接消失而並非爆炸。
    • 該事故原因是人造的S2機關開啟了狄拉克之海,導致兩者一起被吸入而消失。
  • 動畫
    • 據電視版的資料,四號機的S2機關在啟動時發生暴走,開啟了空間與狄拉克之海的連接,導致第二支部被狄拉克之海吸入。至於意外發生的原因,從設計出錯到材料強度不足等錯誤多達35,000項,足可見人類為了保存自身而不惜使用未知的技術。(另一种说法是SEELE故意用来销毁四号机)在此意外後,S2機關的研究停止了。在四號機消失的意外發生後,美國急忙將EVA三號機的起動實驗轉移到松代實驗場進行,以免再次發生意外,這間接導致了EVA三號機的悲劇。
    • 於The End Of Evangelion中S2機關再次出現,而且已經開發成功,搭載在EVA Series上。在此之前,只有EVA初號機擁有S2機關。
    • 在動畫中並沒有直接出現。
  • 玩具
    • 山口式可動玩具系列推出過四號機玩具,武器是類似HK MP5冲锋枪、火箭筒、盾牌,有美式風格。
  • 遊戲
    • 鑑於Evangelion遊戲之世界觀有別於原作,在部份遊戲作為可使用的隱藏機體出現。依遊戲不同,有渚薰駕駛,也有相田劍介駕駛。在EVA的柏青哥系列遊戲中,只要玩家達成一定條件,渚薰就會駕駛持有隆基努斯之槍的四號機登場。通常作為SEELE的王牌即人類補完計劃順利進行的保險,在NERV側的EVA處於劣勢時,以壓倒性的戰力殲滅使徒。
    • 於所有收入了Evangelion的超級機械人大戰作品皆沒有登場。
  • 新劇場版
    • 正式名称:泛用人型決戰兵器 人造人Evangelion 次世代試驗4號機(EVANGELION NEXT GEN TESTBED-04)
    • 與電視版本的遭遇基本相同。
    • 同樣沒有直接出現。
  • 大阪環球影城4D劇場 EVANGELION THE REAL 4D
    • 改編自新劇場版破的結尾,並未在美國消失而是在NERV本部進行啟動實驗,由真希波駕駛與觀眾一同乘坐。途中第十使徒入侵,由零、一、二、四號機一同對抗。其餘與劇場版相同,零號機被吞噬而初號機覺醒,其中四號機獸化,雙臂變形為類似蝙蝠的翅膀。

量產機

量產型5〜13號機(EVA-05〜13 MASS PRODUCTION MODEL)

  • 共通
    • 塗裝為白色,量產機的物理構造和之前的EVA不同,胸部和肩部更窄嘴部更寬,裝甲(或者說拘束具)明顯少了許多,動作似乎也因為如此而更為流暢,身體偏向於生物結構,是在整體設計上最接近使徒生命體的變異機種。
    • 在外觀上,比起像人,它在外表上像是鳥類,且胸部以上至頭部類似流線型的鯨魚,並用同樣的加固塑料覆蓋。嘴呈長形,其中有紅色肌肉唇、金屬牙、灰色舌頭並能產生大量的唾液。量產機外表沒有眼睛。
    • 每台量產機上都搭載有S2機關,它們擁有無限動力而不需臍帶供電並沒有操作時間限制。同時S2機關在理論上讓它們具有像使徒一樣的自我修復能力,不過它們直到結局才展示這種能力。
    • EVA量產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它們有巨大的機械摺疊翼,具備飛行能力,戰鬥時可以收藏在身後。但它們的肩膀處沒有像以往的EVA一樣放置作為武器的刀。
    • 量產機主要的兵器是隆基努斯之槍的複製品(能夠轉換為與隆基努斯之槍的造型,平時的外型為笨重的雙刃盾劍)。重點是盾劍能變形成為“隆基努斯之槍”,但不能取代於補完計劃中的真品,且攻擊力似乎比真品為低,不過它仍然擁有突破AT力場的能力。這種長槍因是複製品的關係,在基礎效果上無法與莉莉絲執行補完計劃,但仍擁有與原長槍同等的破壞力。
  • 動畫
    • 這些EVA由分佈於世界各地的七個NERV支部製造,這七個支部所在地可能是:美國麻薩諸塞州、德國、日本松代、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
    • 量產機是SEELE啟動人類補完計劃的備用方案的一部分,但設想的十二台中因時間與成本問題,僅有九台完成。
    • 這些量產機由SEELE通過基於渚薰的替代系統模式(Dummy System,台灣版翻譯成「擬人操縱模式」)直接控制,因此沒有駕駛員,以避免無可預料的人類(駕駛員)舉動。於動畫中量產機的行為方式與禿鷲相似,它們在空中盤旋並撕咬二號機。
    • The End of Evangelion中段登場並與二號機對戰。先被二號機逐個擊破,但S2機關為他們帶來可怕的再生能力,及後全部復活。最後用盾劍變形而成的“隆基努斯之槍”貫穿二號機眼睛,並把二號機分屍吞食。
    • 在實行人類補完計劃時,量產機與初號機共同形成卡爾巴拉生命之樹[注 6]作為人類補完計劃的一部分,量產機用隆基努斯之槍的複製品刺穿自己。第三次衝擊後,量產機以被釘死於十字架的姿勢跌落地球。
  • 漫畫
    • 於第十二卷登場,依舊成為二號機的對手。結局同動畫版,但被新生世界的人們當做神祕的遺跡看待。
  • 遊戲
    • 於大部份EVA遊戲中會登場並成為敵人。
    • 在有The End of Evangelion的超級機械人大戰作品中會登場,並成為敵人。劇情仍然是二號機獨力對抗量產機(MX,α及3α)。
  • 新劇场版
    • 五,六,八,九,十三號機以不是量產機的身份登場,而其餘編號的機體也未知會否登場。此外,《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结尾的预告片中出现了不同于旧剧场版量产机的大量机体,外观与Mark 06相同,涂装为深绿色;尚未明确这些机体是否新剧场版的EVA量产机。

新劇場版的EVA

2號機

  • 正式名称:泛用人型決戰兵器 人造人Evangelion 正規實用型2號機(先行量産型)(Evangelion Production Model-02)
    • 在新劇場版中,外型有明顯的改變,例如塗裝的顏色有改變,特別是頭部有一對角,武器方面更增設了一對類似日本刀的近戰兵器(芬里爾之刃)。
    • 曾使用F型裝備從天而降,並於落地前單機打敗使徒。
    • 在劇情中出現過將2號機的核心卸除的畫面。似乎是正式量產型才有的機能。
    • 駕駛者是式波·明日香·兰格雷,但與第10使徒決戰時,則改由真希波‧真裡‧伊拉崔亞斯負責。
  • 2號機獸化
    • 新增Beast Mode,參考初號機的暴走系統設計而成,於Beast Mode是把2號機人工造成類似於暴走的狀態,被稱為「2號機獸化」,可自由控制使用時機,處於駕駛員真希波‧真理‧伊拉崔亞斯的控制之下。必需斷開電源供應,並且解開拘束具。從身體中的展開綠色棒狀物似乎也是拘束具的一部份。Beast Mode能讓EVA2號機擁有超乎想像的速度及力量,但駕駛員及EVA本身皆需要承受極大痛苦。战斗时可用利齿进行撕咬,以及多了四肢利爪的攻擊模式。
    • 最後仍是不敵第10使徒,並且機體嚴重受損。後被改造成「改2號機」。
  • 改2號機
    • 於Q中以Wunder所屬的EVA的身份再次出場,外觀上增加了機械化的右半頭顱和左手,名稱也更改為「改2號機」。改2號機的特點是左手為可替換部件。已知的替換手有四種:搶奪初號機時裝備的彈射錨發射器、於Wunder點火時裝備的可伸縮手臂、對抗第13號機及Mark.09時裝備的仿真機械手及最終戰時的手炮。另外開首至中段登場的改2號機全稱為「改2號機β」,而最終戰裝備的改2號機全稱為「改2號機γ」,但性能上似乎無顯著分別,只有部份裝甲板顏色不同。
  • 改2號機獸化
    • 前作中的「The BEAST」模式發展為「777」模式,「777」模式下的改2號機的形態稱為「改2號機獸化」。比2號機獸化更接近貓科動物,包括尾巴、後肢及足部特徵。性能上相信也更進一步,可以用口接住覺醒Mark.09的光彈,也可以徒手擊走光彈。
    • 改2號機在Q表現活躍,開首就和8號機合作搶奪初號機成功(初號機短期覺醒後成功)、中段於Wunder對抗Mark.04系列時成功點火而直接迎來勝利、尾段於中央大垂直溝攻擊真嗣和渚薰的13號機。但由於能源不足未能成功壓制13號機,被真嗣引發近第四次衝擊,後以手炮攻擊復甦的第12使徒不果,13號機得以吞食生命之果升格為神。於近第四次衝擊中為保護Wunder啟動「777」模式企圖破壞Mark.09,但由於Mark.09覺醒(被美里他們稱為「亞當的容器」),因此具有不可思議的再生能力,於接近斷電時迫於無奈自爆同歸於盡,明日香脫離成功。
    • 於結尾被Wunder回收,但機體嚴重受損,四肢被爆炸破壞,僅餘下頭部至上軀的部份被成功回收。駕駛員明日香連同真嗣及綾波零(暫稱)被留在大戰後的地表上。
  • 新2號機
    • 於:||中以Wunder所屬的EVA的身份再次出場,增加了不同的重裝備,因此外型比以前更肥大,名稱也更改為「改2號機」。

Mark.04

  • 正式名称:Evangelion Mark.04

出现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中的机体。非人型的EVA,但拘束具勉強能看出EVA的外形;配色類似初號機的綠/紫色配色,從外觀來看似乎并沒有插入栓或駕駛員。與4號機無直接關係。劇中共出現10架,分為看守初號機封印的Mk.04A、存在於初號機封印內部的Mk.04B以及在海上攻擊奇跡號的Mk.04C(又稱“涅墨西斯系列”)。血型種類同使徒的藍色波形,使用類似第10使徒的帶狀肢體攻擊。最終被EVA改2號機和奇跡號全數擊毀。

暫設5號機

  • 封印監視特化限定兵器 人造人Evangelion 局地限用型暫設5號機(EVANGELION PROVISIONAL UNIT-05)

出现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中的机体。由真希波·真理·伊拉絲多莉亞斯駕駛。不過,在電影一開始時真希波提到「EVA臨時5號機,啟動」,可能表示EVA5號機的建造並未完成。

塗裝以綠色為主的5號機,上額及下顎部的裝甲部份呈錐狀突出,眼睛部份由V字形的黃色眼罩遮蓋。雙手方面,左手為錐矛狀的武器(類似中世紀時代歐洲騎士的長槍),而右手則是鉗子。腳部由四個用肢狀結構所連接的輪子組成,移動速度及靈活性比兩腳的EVA高。在電影中未能確認5號機有沒有核心,但已知道5號機的電力來源類似電車,雙肩有裝置連接到電纜上(從電影中可以見到因兩者摩擦而出現的火花)。

但於設定中的5號機,身體結構及拘束具與其他EVA接近,但雙手的武器皆是錐矛。塗裝為深啡色,而且電力來源似乎是臍帶電纜或內置電池。

5號機的操作方式不同於其他EVA。從真希波的駕駛過程中可以看見,5號機的視覺不是由駕駛倉提供,而是一個由駕駛員戴著,紅色的頭盔提供。另外,神經的連結方式是由六根綠色條狀物把駕駛員手腳和EVA連接,而在5號機的腳損毀的時候真希波並未感到痛楚,可以猜測5號機的腳部是機械結構。而駕駛服也不是以往的薄緊身裝,而是綠色,厚而緊的衣服。不過劇中有提到,為真希波而設的駕駛服在5號機戰鬥時並未送到,這件可能只是訓練用的駕駛服。後來於真希波用2號機戰鬥時已經更換了一件粉紅色的緊身駕駛服。而且真希波當時身處的可能只是駕駛倉之類的地方,並未用到魂之座。

Mark.06

  • 正式名称:Evangelion Mark.06

由使徒渚薰駕駛,SEELE稱之為「真正的EVA」,冬月耕造則稱Mark.06為「真正的神」。

造型與初號機有少許接近,頭上有角及光環,塗裝為藍色,眼睛由紅色V字型眼罩遮蓋。

Mark.06由SEELE在月球上建造而成,似乎是把月球上戴著近似七目耶和華之眼(即TV版的莉莉絲面具)的黑色巨人(可能是新劇場版的四個亞當之一)穿上EVA的裝甲後作為EVA使用。

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结尾处,渚薰駕駛Mark.06以卡西乌斯之枪自空中投出刺中初号机,进而终止了第三次冲击。

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中,Mark.06與莉莉絲的無頭身體融合。第13號機拔出兩支朗基努斯之槍後,莉莉絲的頭顱和身體爆炸,Mark.06恢復原貌,其中的第12使徒活性化;8號機和改2號機未能阻止Mark.09砍下Mark.06的頭部釋放第12使徒。此後,第13號機吞噬第12使徒,令第13號機變為疑似神化形態,從而引發第四次衝擊。

8號機

  • 泛用人型決戰兵器 人造人Evangelion 正規實用型(WILLE改装)8號機(Evangelion Production Model Custom Type-08)

出现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中的机体。粉色涂装,拥有八眼,隶属于反nerv组织wille,善用枪械进行远距离支援作战,驾驶员則是由真希波·真理·伊拉絲多莉亞斯擔任。在wille进行的太空回收被封印初号机的“US作战”中,使用AA狙击枪可穿透AT力場,另有非AA的手槍但有強大穿甲力,两发即打掉Mark.09的头部,在近地轨道上为2号机提供远程火力支援,之后因轨道高度不足降落。

Mark.09

  • 正式名称:Evangelion Mark.09

外貌酷似零號機,出現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中的機體。由綾波零 (暂称) 駕駛。

在第13號機神化的同時也以Adams的容器覺醒(被美里稱為Wunder的原本之主),覺醒後不受綾波控制,在無頭部的狀態下,發出光束攻擊AAA Wunder,並重新長出和原本完全不一樣的頭部,其後解除頭部的光環,機體色調也隨之變暗,和AAA Wunder接觸,企圖侵占初號機,與進入獸化狀態的改2號機交戰,被改2號機咬掉頭部,此時系統阻斷,綾波便依照自我意志射出插入栓,明日香才把核心破壞,但由於Mark.09全部都是核心組成,便毫無損壞的回復,在此情況下明日香射出插入栓令改2號機自爆,Mark.09終被摧毀。

Mark.10

  • 正式名称:Evangelion Mark.10

最初出現於镰仓雪洞祭2020展示的庵野秀明监督的亲笔行灯,後於《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特報3出現。

第13號機

  • 正式名称:Evangelion 第13號機(Evangelion 13)

外貌酷似初號機,出现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中的机体。雙人駕駛型,由碇真嗣與渚薰共同駕駛。被碇源堂稱為儀式中「最後的道具」。

本機於《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的劇情中段完成,建造場地推測位於NERV的本部。當時表現為13號機從一個充滿疑似LCL液體的紅色「卵」中破繭而出,情形如同羊水膜破裂後新生兒出世。

第13號機外表上與初號機接近,但為雙插入栓式的EVA,意即為由兩人同時操作,是第一台為雙人而設的EVA(TV版中2號機亦曾被真嗣和明日香同時操作,但設計上仍是單人式)。但於劇中表現而言,即使只有單人操作也不會對機體制御有影響,但未知機體能否於單人駕駛下起動。第13號機和初號機同為人形EVA,塗裝僅有數處不同,角的形狀亦稍為不同。但第13號機眼睛數目為四顆,一對眼睛對應一位駕駛員(上排對應駕駛員α,下排對應駕駛員β),而且胸前有一塊形似交叉的裝甲。而性能上,第13號機並沒有配備常規武器,而且也沒有製造AT力場的能力。實際上,第13號機本體似乎也沒有AT力場。劇中當真希波發現AA彈(Anti-A.T.Field,反AT力場)沒有傷害第13號機而是直接穿透機體時就驚訝地表示「沒有AT力場?」。但第13號機有4枚劇中稱為「RS Hopper」的浮游裝置,會依照駕駛員的意思移動和產生AT力場作為攻擊或防守之用,原理暫時未能得知。劇中真嗣在中央大垂直溝的戰鬥中就用RS Hopper一時間壓制駕駛2號機的明日香。

據渚薰的台詞得知,第13號機有解開中央大垂直溝封印的能力。於接近長槍途中,渚薰的操作權限被中止,但兩雙眼睛依然亮著。胸前的交叉裝甲內部的一對手破出,兩對手試圖將朗基姆斯槍拔起,當即將拔出兩桿槍時,第13號機才展現了表來的面目:兩雙眼睛的顏色由黃色變成紅色,。在真嗣拔出兩桿朗基努斯之槍後,第13號機覺醒,肩膀裝甲脫落,長出紅色尖角。吞噬了生命之果而神化的第13號機通體變白同時肩膀紅色尖角變白形成「翼」,身後出現大小兩光圈,超越了擬似神化狀態(近乎等同神的存在),左右手各握一桿長槍衝上半空並且打開了「Guf之門」。最後渚薰以自己生命為代價想要關閉「Guf之門」,但由於真嗣未脫出以致未能成功,此時第13號機的下排眼睛閉合。最後駕駛8號機的真希波一躍而上強制排出了真嗣的駕駛栓,此時,第13號機由白恢復成原紫色塗裝。「Guf之門」才完全關閉,第13號機也因沒有駕駛員操作而直接墜落到地面上,失去蹤影。

第13號機已確認於最後的電影「福音戰士新劇場版:│▌」中登場,並與初號機對決。

遊戲的EVA

甲、乙號機

隸屬於SEELE的兩部EVA,出現PS2遊戲「戰鬥交響曲」。

甲號機(EVA Alpha)外表塗裝為綠色,最大的特色是配備了八個浮游砲。除了自動追蹤目標、滯空進行定點射擊外,也可命其滯空後由本體朝浮游砲發射光束,使光束產生折射以進行全方位攻擊。

乙號機(EVA Beta)駕駛員為渚薰,外表塗裝為金黃色。具有翅膀,配備武器為單手用的長劍。

影响

注释

  1. インテリア、Interior
  2.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ヘッドセット、Interface Headset,另译 头部接口装置、感应介面装置
  3. コントロールレバー
  4. プラグスーツ、Plug Suit,另译 作战服
  5. ダミーシステム、Dummy System
  6. 在動畫OP中,曾出現卡爾巴拉生命之樹,但在TV動畫中並沒有明確的參照(它同樣出現在了碇源堂辦公室的天花板上)。

參考文獻

  1. ヱヴァンゲリヲン新劇場版:序_公式サイト_キャラクター相関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 山下いくと于漫画第一卷的留言
  3. エヴァ制作開始インタビュー,月刊Newtype 1995年4月号
  4. 贞本义行于漫画第1卷的留言
  5. 貞本義行Interview,Der Mond―貞本義行画集 (Newtype illustrated collection). 1999, ISBN 4-04-853048-8
  6. 貞本義行Interview,录像带(VHS)0卷(Genesis 0:0)
  7. 新世纪福音战士FILMBOOK第2卷
  8. DVD附带解说书,臺灣普威爾國際发行中文版
  9. . Newtype 100% Collection. 角川書店. 1997年2月. ISBN 4-04-852700-2 (日语).台灣東販中文版 ISBN 957-643-522-6)
  10. 劇場版 死与新生 场刊
  11. EVANGELION CHRONICLE
  12. 劇場版The End of EVANGELION 场刊
  13. EVA rac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日語)
  14. .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