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tprint

footprint印刷电路板上針對表面安装技术(SMT)元件接觸銲點的配置,或是通孔插装技术的通孔配置,目的是讓電氣元件及積體電路可以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且可以和電路的其他部份相連接[1]。電路板上的footprint需要和元件的引腳一致。

注意:本條目主題可能尚無中文譯名,因而使用原文或其拉丁字母转写作為標題。如果您在可靠來源中找到本主題的中文名稱,请勇于将其移动至中文标题。(2020年1月)
印刷電路板上有擺件(後方)及未擺件(前方)的TSOP元件footprint
一排的通孔,可以做為排针的footprint

元件製造商一般會對一個產品生產許多和其他競品針腳兼容的型號,讓系統整合者方便更換零件,不需要修改印刷电路板上的footprints。這對系統整合者降低成本很有幫助,尤其是針腳很密集的球柵陣列封裝(BGA)元件,其中的銲點可能會連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其他層。

許多元件製造商(像是德州儀器[2]及CUI[3])也會提供其元件的footprint資料。footprint的來源也包括第三方廠商,例如SnapEDA[4][5]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IPC. 2005: 4.
  2. .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2).
  3. .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4. . [202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5. . Electronics-Lab. 2019-07-26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美国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