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賽車 (1997年遊戲)

GT賽車(日语:,英语:,)是一款由山內一典設計、索尼電腦娛樂開發的賽車遊戲。此遊戲於1997年在日本發佈,是GT賽車系列的首作。此遊戲的開發團隊於1998年組成索尼電腦娛樂內部的電子遊戲開發公司Polyphony Digital。[4][5]

GT賽車
《GT賽車》遊戲封面
类型賽車
平台PlayStation
开发商索尼電腦娛樂
Cyberhead[1]
发行商索尼電腦娛樂
设计师山內一典
音乐Masahiro Andoh[*]
系列GT賽車系列
引擎組件分離,用戶自己組裝引擎
模式單人多人
发行日
  • 日本:1997年12月23日[2][3]
  • 欧洲:1998年5月8日[2]
  • 北美:1998年5月12日[2]

經過五年的開發[6],此遊戲發佈後獲得極佳的評價。截至2008年4月30日,此遊戲已於全球售出逾1085萬套遊戲,是PlayStation最暢銷的電子遊戲。[2][3]此遊戲開啟了GT賽車系列,並衍生了10餘款續作。

遊戲系統

遊戲截圖

在《GT賽車》中,玩家主要的任務為駕駛一輛賽車在各種比賽中擊敗對手。此遊戲採用了兩種不同的遊戲模式:街機模式和GT模式。在街機模式中,玩家能自由選擇賽道和賽車來進行比賽。勝出比賽後,一些賽道和賽車會解鎖。

在GT模式中,玩家需要考取不同級數的駕駛執照以獲得參加不同賽事的資格。而玩家在賽事中勝出則能賺取金錢、獎杯和賽車。贏得特定的比賽亦能解鎖紀錄片和一些額外的示範影片。而金錢的作用則是購買賽車和改裝零件。

《GT賽車》共有142種賽車和11條賽道。但日本版的兩種本田DEL SOL汽車卻沒有在歐美版中出現。另外,馬自達Roadster雪佛蘭科爾維特均只限於街機模式中。

開發

在一次與山內一典訪問中,他指出他們於1992年下半年開始開發工作。他亦指出只有15人參與這次開發工作。[7]當他被問及開發工程是否困難,他回應:「它[開發工程]花了五年時間。在這五年中,我們不能看到盡頭。我會在工作中醒來,在工作中睡覺。當溫度越來越冷時,我才知道冬季來臨了。我估計每年我在家裡的時間只有四天」。[6]

當《GT賽車》在日本發佈時,Polyphony Digital只是索尼電腦娛樂內的一個開發小組。而於1998年4月,Polyphony Digital才正式成為一間電子遊戲開發公司。[4]山內一典估計此遊戲利用了PlayStation約75%效能。[8]儘管開發工程花了五年時間,但山內一典仍然覺得此遊戲的音效因製作時間不足而做得較差。另外,雖然山內一典相信此遊戲的人工智能已設計得很好,但他仍然不滿足。[9]

評價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94.95%[10]
Metacritic96/100[11]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Eurogamer7/10[12]
GameSpot8.6/10[13]
IGN9.5/10[14]
PlayStation杂志10/10[15]

此遊戲獲得的評價多為正面。Metacritic得出此遊戲的分數為96/100分[11],而GameRankings則得出此遊戲的分數為94.95%。[10]

IGN給予此遊戲9.5/10分,並稱之為Playstation史上最佳賽車遊戲。 [14]GameSpot給予此遊戲8.6/10分,並指出「不管你喜歡什麼味道的賽車,GT賽車帶給你的旅程將很難忘記」。[13]Eurogamer則給予此遊戲7/10,稱讚其賽車種類和遊戲模式,但就批評其操控。[12]

此遊戲獲得不少獎項。於1999年,此遊戲獲頒聚光燈獎的最佳模擬獎。同年,此遊戲獲英國官方PlayStation雜誌頒發“最佳賽車遊戲”和“最佳畫質”獎。[16]於2001年,Game Informer將此遊戲列為「史上100強遊戲」的第21位。[17]此遊戲亦獲IGN頒發「編輯選擇獎」。[14]

銷售

截至2008年4月30日,此遊戲已於日本售出255萬套遊戲、於東南亞售出1萬套遊戲、於歐洲售出430萬套遊戲和於北美售出399萬套遊戲,總共售出逾1085萬套遊戲,是PlayStation最暢銷的電子遊戲和系列中第三暢銷遊戲。[2][3]此遊戲於澳洲發佈後3個月售出10萬套遊戲,並於1998年10月超越13萬套。[18]

參考文獻

  1. . Cyberhead. [201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0-24).
  2. . Polyphony Digital. June 2008 [2008-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6).
  3. (新闻稿).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2008-05-09 [200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6).
  4. . polyphony.co.jp. [2012-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4).
  5. . MobyGames. [201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6. Vaughn, Mark. . AutoWeek Magazine. 2009-06-03 [200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2).
  7. Takahashi, Dean. . GamesBeat. 2010-01-14 [2011-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8. . Edge (Future Publishing). February 1999, (68): 46.
  9. . Edge (Future Publishing). February 1999, (68): 48–49.
  10. . GameRankings.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英语).
  11. . Metacritic.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英语).
  12. . Eurogamer.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英语).
  13. . Gamespot.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英语).
  14. . IGN.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15. 《PSM》第32期(1998年5月)
  16. Official UK PlayStation Magazine issue 50, page 38, Future Publishing, October 1999
  17. . [201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18. . Official PlayStation Magazine (Australia). October 1998, (15): 1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