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I

智慧平台管理介面(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原本是一種Intel架構的企業系統的週邊設備所採用的一種工業標準。IPMI亦是一個開放的免費標準,使用者無需支付額外的費用即可使用此標準。

IPMI 能夠橫跨不同的作業系統、韌體和硬體平台,可以智慧型的監視、控制和自動回報大量伺服器的運作狀況,以降低伺服器系統成本。

發展歷史

1998年Intel、DELL、HP及NEC共同提出IPMI規格,可以透過網路遠端控制溫度、電壓。

2001年IPMI從1.0版改版至1.5版,新增 PCI Management Bus等功能。

2004年Intel發表了IPMI 2.0的規格,能夠向下相容IPMI 1.0及1.5的規格。新增了Console Redirection,並可以通過Port、Modem以及Lan遠端管理伺服器,並加強了安全、VLAN 和刀鋒伺服器的支援性。

2014年2月11日,發表了v2.0 revision 1.1, 增加了IPv6的支持。

特性

IPMI獨立於作業系統外自行運作,並容許管理者即使在缺少作業系統或系統管理軟體、或受監控的系統關機但有接電源的情況下仍能遠端管理系統。IPMI也能在作業系統啟動後活動,與系統管理功能一併使用時還能提供加強功能,IPMI只定義架構和介面格式成為標準,詳細實作可能會有所不同。

IPMI 1.5版和之後的版本能透過直接串接、區域網路、或Serial over LAN到遠端送出警報,系統管理員能使用IPMI訊息去查詢平台狀態、查看硬體的日誌、或透過相同連線從遠端控制台發出其他要求,這個標準也為系統定義了一個警報機制送出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平台事件圈套(PET, Platform Event Trap)。

組成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介面

IPMI包含了一個以 基板管理控制器(BMC) 為主的控制器和其他分佈在不同系統模組(被稱為「衛星」控制器)的管理控制器,衛星控制器包含了相同的架構透過IPMB(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Bus/Bridge) - 一個I²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加強實作的系統介面連結到基板管理控制器(BMC),基板管理控制器(BMC) 也能與 遠端管理控制協定(RMCP) - 一個在此規格內的特殊有線協定一同被管理。

一個 實地替換單元(FRU) 擁有可替換設備的詳細清單(如:供應者ID、製造商),一個 感應器資料記錄(SDR) 則記錄了板上個別感應器提供的屬性資料,例如:板上可能包含了感應溫度、風扇速、電流的感應器。

版本歷史

IPMI的標準規範的演進如下:

  • v1.0是在1998年9月16號公布的,其為原始版本
  • v1.5則於2001年3月1號發行,新增如下:
   1.IPMI over LAN,
   2.IPMI over Serial/Modem,
 和3.LAN Alerting. 三種功能。
  • v2.0是在2004年2月14號發行,新增如下:
   1.Serial over LAN,
   2.Group Managed Systems,
   3.Enhanced Autentication,
   4.Firmware Firewall,
 和5.VLAN Support. 五種功能。
  • v2.0版在2014年2月11號發布了1.1版的調整,改動如下:
   1.amended for errata(修正勘誤),
   2.clarifications(易混淆的澄清),
   3.addenda(新增附錄), 
 和4.IPv6定址的支援。

参考文献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