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l或Yanny爭論
Laurel或Yanny,又稱Yanny或Laurel,指的是發生於2018年5月11日起,在網路上流傳的一段簡短錄音,以及其引起的一連串錯聽爭論[2]。該段錄音是2007年,由歌劇演唱家·奧伯利·強斯(Jay Aubrey Jones)於vocabulary.com所錄製並發表的20萬個單字參考發音之一[注 1][4][5][6][7]。網路上主要的爭論點,在該段錄音所發出的單字究竟是「Laurel」(/ˈlɔːrəl/ 或 /ˈlɒrəl/)抑或「Yanny」(/ˈjæni/),而根據Twitter網路調查顯示,聽取該段錄音的逾50萬名網友,當中有53%的人回答聽見「Laurel」,剩下47%的人則表示聽見「Yanny」的單字發音[4]。
據《衛報》稱,此項爭論是繼藍黑白金裙之後,網路上出現意見分歧最大的爭論[8]。該爭論在網路上爆紅的數日後,Vocabulary.com增加「Yanny」條目,單字發音同「Laurel」條目,其定義是:「Yanny是一個能讓整個網路陷入苦惱至少24小時的單字或片語。當你『丟出一個Yanny』時,便是在若干類型的公共論壇上,開啟了一場具爭論性的激辯[9][10]。」
背景與反應
美國喬治亞州一名15歲女學生凱蒂·黑澤爾(Katie Hetzel),當時就讀福羅利·布朗其高級中學,透過vocabulary.com查詢「Laurel[注 2]」的單字發音,卻聽作「Yanny」,於是就將該段錄音發布至其Instagram動態上,其友人費南杜·卡斯楚(Fernando Castro)則將該段錄音製作成一部短片,並重新上傳至其Instagram動態上。翌日,網友RolandCamry將卡斯楚的短片發布至Reddit,YouTuber柯蘿·費德曼(Cloe Feldman)又轉載至其Twitter動態上,網路上的爭論進一步熱烈[4][5]。對該爭論作出反應的知名人士,包括艾倫·狄珍妮,史蒂芬·金、克莉絲汀·泰根、吉米·坎摩爾、官大為、陳孜昊[12][13][14][15][16],而名字與該兩個單字相似的雅尼及洛柔·哈蘿亦作出相關反應[17]。白宮在其Twitter動態上發布的一段短片中,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開玩笑地回應此項爭論:「我只聽到了Covfefe」[18]。
科學分析
明尼蘇達大學聽力科學教授班傑明·門生(Benjamin Munson)稱,「Yanny」可於較高頻率之下被聽到,而「Laurel」則在較低頻率之下被聽到[2]。高齡層由於罹患老年性耳聾,能聽到較高頻率的能力可能降低,所以通常會聽到「Laurel」。麻薩諸塞州眼科及耳科醫院的聽力學主任凱文·法蘭克(Kevin Franck)則表示,該段錄音存在於「感知邊界」,並將其與奈克方塊相較[19]。雪梨大學心理學院的大衛·阿萊斯(David Alais)教授亦將該段錄音與奈克方塊或魯賓之壺進行了比較,稱其為「模棱兩可的感知刺激」[8]。亞利桑那大學的表達、語言及聽力學教授布萊德·史托利(Brad Story)談道,低品質的錄音帶來模糊性[1]。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波·L·恩達爾(Bo L. Engdahl)闡述,此案例之接收者所聽取的頻率各異,其效應與三全音悖論類似,這取決於接收者平時所接觸到的經驗、語言或方言[20]。
若將原始錄音調至更高或更低的頻率,同一位接收者可以聽見不同的單字發音[21]。《紐約時報》在其網站上發布一個互動工具,接收者可將該段錄音調至更高或更低頻率,以聽到「Laurel」或是「Yanny」,這支持了門生的論述[22]。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心理教授黛安娜·德意奇(Diana Deutsch)說明:「如果你視覺上看到另外兩個詞彙,有些人可能就只會聽到他們看到的那些詞。」並解釋人們會下意識地把「很多的自我」帶入聽覺之中,其認為多數人之所以聽見「Yanny」或是「Laurel」的發音,是因為短片上明寫這兩個單字,導致促發效應的發生,此案例顯示經驗能使認知產生偏差[23]。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副教授吳民華則稱,除了接收者的主觀意願、過往經驗之外,接收者若在收聽前即已知道結果,同樣會影響接受結果[24]。
衍伸
YouTube頻道DosmRider於2014年5月9日上傳一支短片,內容是評論《少年骇客》系列的玩具周邊,至於其中一項玩具的音效當中,所說的詞究竟是「Brainstorm」抑或「Green Needle」[注 3],網路上亦出現廣泛爭論,其原理與此案例類似[25][26]。
釋義
- Vocabulary.com的共同創辦人馬可·亭克勒(Marc Tinkler)表示,Vocabulary.com需要口齒清晰、讀得懂國際音標的人來錄製單字發音。有鑑於歌劇演唱家須透過國際音標,以唱出自己不甚理解的語言,故該網站雇用了歌劇演唱家來錄製單字發音[3]。
- 「Laurel」原意為月桂、桂冠[11]。
- 原文為Brainstorm,中文譯名為「蟹甲智多星」,在《Ben 10 外星英雄》、《Ben 10 終極英雄》當中登場的變身英雄角色[25]。
參考資料
- Jackson, Amanda. . CNN. 2018-05-16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 Kirby, Jen. . Vox. 2018-05-16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 . Eyerys.com. 2018-05-15 [201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0).
- Salam, Maya; Victor, Daniel. . The New York Times. 2018-05-15 [201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 Matsakis, Louise. . WIRED. 2018-05-16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 . Vocabulary.com.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 . Time.com.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9).
- Watson, Chloe. . the Guardian. 2018-05-17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英语).
- . CBS News. 2018-05-17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英语).
- . www.vocabulary.com.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 . 劍橋詞典.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 Hoggatt, Aja.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8-05-15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英语).
- O'Kane, Caitlin. . CBS News. 2018-05-16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英语).
- Jimmy Kimmel. . 2018-05-16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0) (英语).
- Wiwi Kuan. . 2018-05-17 [201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9) (中文(繁體)).
- HowHow. . 2018-05-18 [201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2) (中文(繁體)).
- Gray, Julia. . Stereogum. 2018-05-16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 . Associated Press. 2018-05-17 [201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 Ducharme, Jamie. . Time. 2018-05-16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英语).
- . Aftenposten. 2018-05-16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挪威语).
- Gutman, Rachel. . The Atlantic. 2018-05-15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英语).
- Katz, Josh. . The New York Times. 2018-05-16 [2018-05-17].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美国英语).
- Web Only. . 天下雜誌. 由樂羽嘉翻译 . 2018-05-18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2) (中文(繁體)).
- .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5-18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2) (中文(繁體)).
- . The Independent. 2018-05-17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8) (英语).
- DosmRider. . 2018-05-17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