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级核潜艇

685型“鱼鳍”(俄語:)攻击型核潜艇,北约命名为“麦克级”(英語:)。最初由“波浪”设计局设计,总设计师是H·A·克利莫夫;1974年“波浪”设计局与第143特种设计局合并,685型项目改由红宝石设计局接手继续设计,总设计师Ю·H·科尔米利()。

685型(K-278)
M级

航行中的共青团号
概观
舰种 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拥有国 苏联
前型 塞拉级核潜艇
次型 阿库拉级核潜艇
同型 1艘
竣工 1984年12月31日
结局 1989年4月7日沉没
技术数据
水上排水量 5880吨
潜航排水量 8500吨
水上吃水 8米
全长 117.5米
全宽 10.7米
艇体结构 双壳体
全钛合金壳体
动力系统 单座OK650b-3压水堆,热功率190兆瓦。
two 45000马力汽轮机2座
2台汽轮发电机2×2000千瓦
1台ДГ-500型柴油发电机
1×500千瓦
2台辅推电机
2×300千瓦
1组蓄电池,112块。
燃料 -235
水上极速 14.6节
续航力 核续航力
自持力 50天
乘员 57人 (33军官, 21专业士官, 15水兵)
武器装备
鱼雷 6座533毫米
装备53-65/53-65k型鱼雷
导弹 PK-55“石榴石”潜射战略飞航导弹
代號
北约代号 Mike
苏俄代号 685
苏俄名称 (鱼鳍)

全艇为双壳体结构,耐压艇体有48-T钛合金制成,这是苏联第3型采用钛合金制造的核潜艇。艇为球形首,水滴型尖尾。685型比其他3型(P级、A级和S级)钛合金制造的潜艇的下潜深度都大很多,是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核潜艇。

艇上配有“鳐”主、被动声呐。“鳐”声呐1978年列装,搜索距离可达200千米,比“卢比康”声呐的作用距离还大。本艇还配有全纬度自动导航系统“牧熊星座-685”型,“海湾”侦察雷达;“凤头麦鸡”导航雷达,“闪电-Л”通信系统(包括“综合”卫星通信站,以及“茴香”和“树皮”短波和超短波电台)。有“公共马车”作战情报指挥系统。

该型唯一的一艘K-278号潜艇,1978年4月22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工,1983年6月3日下水,1983年12月28日开始服役于北方舰队,1988年10月被命名为“共青团员”号以奖励它试验中下潜到水下1020米;1989年4月7日因火灾沉没,有42名艇员丧生。


K-278“共青团员”号失火沉没处置图,其中图例文字的翻译: ПЛА:核潜艇; Гису: ИЛ:伊尔(飞机)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вертолёта: 可能的直升机 «Си Кинл»;из справочника «Джейн»:根据«简氏»;Крейсерская скорость:巡航速度;

Радиус досягаемости:半径距离;Дальность полёта:航程;

расстояние до района аварии и расчётное время на переход судов:到事故区的距离和船舶移动的时间;миль 英里;время 时间

расстояние и расчётное время. затрачиваемое вертолётами 距离与估计时间,用于直升机;для приьытия в район аварии 到达事故区时间;

азродромы в Сев. Норвегии 挪威北部的机场;Вуде 博德;расстояние до района аварии 到事故区的距离;дальность полёта с посадкой на о. медвежий 到熊岛的距离;время полёта 飞行时间

включая время на 包括时间用于:

подготовку к вылету с основного азродрома 从机场准备起飞

дозаправку в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х пунктах 中间点加油时间

ПЬ(Плавучая база)补给船-tender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