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Safe

MagSafe(Mac)是一款由蘋果公司所推出,用於該公司筆記型電腦的電源插頭,它首次於2006年1月10日在舊金山的MacWorld會議與博覽會上與MacBook Pro一同展出。MagSafe透過磁力固定,因此即使在用力拖拉──例如在某人絆到電線的情況下會安全地自插口中移除,而不會造成損壞或拖跌在桌子上的電腦[1]

MagSafe(Mac)
MacBook Pro上的MagSafe電源適配器
類別 電腦電源插頭
製造商 蘋果公司
製造时间 2006年
前身 Apple Power Connector
热插拔
外接
引脚 5
公頭,前視圖
引脚1 GND (0V)
引脚2 V+
引脚3 充電控制接腳
引脚4 V+
引脚5 GND (0V)
灰色區域為磁鐵吸附區

2012年6月11日,蘋果公司推出MagSafe2搭配新改款的視網膜螢幕15吋MacBook Pro,比原先的MagSafe較扁,同時也推出轉接頭。

特色

2010年-2012年使用的L型插頭

MagSafe的接口腳位經過設計因而其長方形的插頭可自任一方向插入,兩面的LED會在電池充電時顯示橙色及於充滿時顯示綠色。MagSafe現時用於13、15與17寸的MacBook Pro及2011年或更早的MacBook Air筆記型電腦上,而 MagSafe 2 用于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之间推出的所有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上[2]

儘管各个适配器擁有相同的MagSafe或MagSafe2插頭,但蘋果公司建議只使用隨機器供應的適配器或更高功率的适配器,因为较低功率的适配器可能导致故障。

插腳作用

MagSafe的接口腳位正如人們所預料為回文設計,中央小型腳位每邊的第一與第二個腳位與其鏡像腳位擁有連通性。

  • 內部的大型腳位為V+
    • 14.5V 45W充電器 (MacBook Air)
    • 16.5V 60W充電器 (MacBook 及 13" MacBook Pro)
    • 18.5V 85W充電器 (15" 及 17" MacBook Pro)
    • 20V 85W充電器 (15" MacBook Pro Retina)
  • 外部的大型腳位為GND(Ground,0V)
  • 中央的小型腳位为充电控制信号

該長方形的金屬罩沒有電力功能,其用途為保护腳位以及作為筆記型電腦電力插座磁石的鐵吸引子。

最大功率

第一代MagSafe充電器提供三款不同功率,分別是45W、60W和85W。

功率電壓電流
45W14.5V3.1A
60W16.5V3.65A
85W18.5V4.6A

MagSafe 2

2012年版Macbook Air改用了新的MagSafe 2

2012年,苹果改变了设计,適應更薄的新型筆電,将插口变扁,所有的五个针脚大小相同来防止中间的感应针脚接触不良的问题,重新采用T形正後方出線设计而非MagSafe第一代後期的側方出線設計,不过插头外殼的材料由塑料换成了铝製。

2013年,僅餘下Macbook Pro 13"使用舊的MagSafe,但它是唯一可自行更換RAM和硬盤的型號。

MagSafe 2充電器提供三款不同功率,分別是45W、60W和85W。

功率電壓電流
45W14.85V3.05A
60W16.5V3.65A
85W20V4.25A

爭議

在電源方塊旁發生自發性短路並造成熔化的情形

對MagSafe適配器的投訴集中在对于第一代MagSafe插頭前方的磨損以及一些在該區域融化或起火的案例。但人們亦指出MagSafe在電線被絆到的情況下多次拯救他們的筆記型電腦,可是亦有趨勢指出MagSafe的前方甚至在掉下發生後仍保持連接。2009年5月1日,一个关于MagSafe可能火热甚至引发火灾的诉讼在北加地区法院圣何塞办公室被提出[3]

瑣事

MagSafe與許多電熱水瓶、電油炸鍋及日式工作檯面煮食爐具為避免危險的高溫内含物濺出而使用的磁性電源插頭相似。但蘋果公司有為MagSafe申請專利(美國專利7311526號[4]),所以其他廠商在未取得授權情形下無法使用MagSafe。

终止使用

蘋果公司在2015年3月9日發布了新一代MacBook,使用了單一USB Type-C插頭用作充電,資料傳輸及影像傳輸,首次棄用MagSafe充電插頭。

USB-C充電器提供三款不同功率,分別是29W、61W和87W。

參考資料

  1. .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3).
  2. .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3. . [200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4. .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