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Kin

Microsoft Kin是美國微軟發表的自有品牌手機。Kin 不是智慧手機,至少不能外加軟體,用的手機系統也不是 Windows Mobile,更不是 Windows Phone。有Kin One以及Kin Two兩種,微軟掌控軟硬體設計,交由日本夏普公司(Sharp)生產[1],並透過Verizon Wireless發售。

Microsoft Kin
生產商Sharp
兼容的網絡CDMA
上市日期2010年4月至6月,缩减后的m系列从2010年12月起
手機規格slider
重量ONE: 3.9 oz(110 g), TWO: 4.7 oz(130 g)
作業系統KIN OS (基于Windows CE)
CPU飞思卡尔 i. MX31L 处理器 ARM 核心
nVidia Tegra APX 2600
記憶體256 MB DDR RAM
儲存空間ONE: 4 GB, TWO: 8 GB, KIN Studio (unlimited)
記憶卡槽
感應器類型QWERTY键盘
顯示器ONE: 2.6', TWO: 3.4'
後置相機ONE: 五百万象素, TWO: 八百万像素
連接能力EV-DO Rev, Wi-Fi, Bluetooth 2.1
目前狀態停止销售后再次发布

歷史

發展

Kin 最早的專案代號是 'Project Pink', 由微軟的高層J Allard 所主導. 2010年4月12日, Microsoft 宣布兩款Kin 機種, 2010年5月6日上線,並於2010年5月13日由 Verizon Wireless開始銷售。Kin 的市場主要是瞄準社交網路.[2],年齡層鎖定在15到30歲[3]。為了開發 Kin 平台, 微軟用了二年的時間, 從併購 Danger Incorporated 開始, 這是一家創造Danger Hiptop/T-Mobile Sidekick的公司.[4] 微軟以五億美金收購Danger公司[5]

Kin 被 Premium Mobile Experiences (PMX) 部門所發展[6],大部份的員工都來自Danger公司。由於Windows Phone 7 的延誤,Kin 軟件基礎必須直接在Windows CE平台上發展。二年後,微軟揭開Kin序幕,2010年4月12日在舊金山舉行記者會,該邀請函上寫說:“是分享的時候了”。

終止

微軟公司的官員告訴《紐約時報》說,他們对Verizon推動Kin的发展不夠積極感到遗憾。僅上市48天,2010年6月30日,微软已经决定不再推广Kin品牌手机,並且終止Kin手机的欧洲沃達丰发布计划,“Kin 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羅布恩德勒表示。Kin的團隊將併入到Windows Phone 7團隊。

功能

Microsoft Kin標榜為社交電話. 這些功能跨越功能型手機的門檻[7],可以使用Facebook, Twitter, Windows Live, and MySpace等社群.

Kin 不支援上傳圖片或Twitter視訊.

缺點

評論家強調這款機型有許多明顯的缺陷[8]

  • 沒有 MicroSD 或快閃記憶體擴充糟。
  • 沒有日曆或行事曆[9]
  • 沒有拼寫校正或預測文字輸入。
  • 沒有即時通軟體[9]

配備

Kin ONE 和 ONEm

  • Originally codenamed Turtle
  • QWERTY keyboard that slides up and lies on top of the phone
  • 2.6" TFT, QVGA (320 x 240) 顯示
  • Capacitive 觸控螢幕
  • 5 megapixel camera, with LED flash[10]
  • 4 GB of memory, 256 MB DDR RAM
  • Nvidia Tegra at 600 MHz[11][12][13]
  • 單聲道喇叭
  • GPS
  • 加速度传感器
  • Bluetooth 2.1 with A2DP
  • Wi-Fi
  • USB (for charging, syncing with Zune Software)

Kin TWO 和 TWOm

  • Originally codenamed Pure
  • Side-sliding QWERTY 鍵盤
  • 3.4" TFT, HVGA (480x320) 像素顯示
  • Capacitive 觸控螢幕
  • 8 megapixel camera, with Lumi LED flash[10]
  • 720p 錄影
  • 8 GB of memory, 256 MB DDR RAM
  • Nvidia Tegra at 600 MHz[11][12][13]
  • 立體聲喇叭
  • GPS
  • 加速度传感器
  • Bluetooth 2.1 with A2DP
  • Wi-Fi
  • USB

参考

  1. . Wired. 2 April 2010 [1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2. Ina Fried. . CNET. 23 September 2009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6).
  3. Fried, Ina. . News.cnet.com. 2010-04-12 [2010-07-08].
  4. . InformationWeek. 30 June 2010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6).
  5. . GigaOM. 12 February 2008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6. . ChannelWeb (UBM Channel). 12 October 2009 [2011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7月20日).
  7. Troy Wolverton. . San Jose Mercury News. 16 May 2010 [201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8. . PC World. 15 April 2010 [201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7).
  9. Zeman, Eric. . InformationWeek. 12 April 2010 [201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7).
  10. (新闻稿). Microsoft. 12 April 2010 [12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5).
  11. . Tegra Developer Zone (新闻稿). nVidia. 13 April 2010 [20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4月16日).
  12. (新闻稿). PC World. 12 April 2010 [20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3).
  13. (新闻稿). PC World. 19 August 2009 [20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