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A 7034

西北非7034英語:縮寫NWA 7034)被認為是發現至今第二古老的火星隕石[3]。該隕石的年齡大約是20億年,是至今在地球發現的火星隕石中含有最多水的[4]。雖然它來自火星,卻不屬於火星隕石中常見的SNC隕石中任一族群,而被歸類為火星隕石中的新族群「Martian (玄武岩質角礫岩)」[2]。NWA 7034的暱稱是「黑美人」(Black Beauty),它是由隕石收藏家在摩洛哥購得,並且購得的美國收藏者將它的一片切片捐贈予新墨西哥大學[2]

Northwest Africa 7034
暱稱「黑美人」的火星隕石 NWA 7034。
類型 無粒隕石
組成 細顆粒基質斜長石輝石斑晶[1]
風化程度 極少[2]
國家 摩洛哥
座標 未知(向商人購得)[2]
墜落隕石
發現日期 2011年
總已知重量 (TKW) 320 g[2]

發現與命名

NWA 7034於2011年在撒哈拉沙漠發現[5],並且被一位美國隕石收藏家在摩洛哥從一位隕石商人購得[2],因此無法知道發現該隕石的詳細地理座標。該隕石和所有被大量發現或在市場上販售的隕石一樣,名稱來自於發現的地理區域(西北非,Northwest Africa)以及該區域發現隕石順序連續編號[6]。NWA 7034並且有「黑美人」的暱稱[3]

性質

NWA 7034是擁有斑狀結構的火山角礫岩,並且包含有直徑達到5毫米的斜長石中長石)和輝石普通輝石易變輝石斑晶嵌在細顆粒的基質內。其他附屬礦物包含氯磷灰石铬铁矿针铁矿钛铁矿磁鐵礦磁赤鐵礦鹼性長石黃鐵礦[4]。隕石內甚至包含了淬火後的岩漿組成的碎屑岩。其基質則是由細顆粒斜長石輝石、各種氧化物礦物和痕量鐵硫化物組成[2]。整體化學成分顯示NWA 7034所含的水量是至今所發現的火星隕石中最高者[5]。隕石中的水可能是來自於火星上曾經存在的海洋,而這個海洋可能在最後變成隕石的火山岩因為火山噴發而形成時仍存在[7]

NWA 7034的年齡大約是20.89 ± 0.81億年,在地質年代上屬於亞馬遜紀早期。它是已發現的火星隕石中第二古老的[5][8][9]

分類

NWA 7034是至今第一顆由角礫岩組成的火星隕石,並且它並不屬於火星隕石中先前已知的幾個群(輝玻無球隕石輝橄無球隕石純橄無球隕石ALH 84001[1]。NWA 7034原本是未被分類的來自行星的無粒隕石,2013年1月隕石學會為了它另外建立了新分類「Martian (玄武岩質角礫岩)」。NWA 7034中/的比例和其他火星隕石相同,但同位素比例則不同。氧同位素比例不同可能的解釋或許是較重或較輕的同位素被移除或加入,或者是不同比例的不同重量同位素混合。這可能在火星地殼的水取代發生時造成。另一種解釋可能是在撞擊角礫岩化時同位素混合作用造成[1]

如果NWA 7034是地球的岩石,將會被分類為玄武岩質角礫岩[5]

參見

參考資料

  1. Agee, C. B.; N.V. Wilson, F.M. McCubbin, Z.D. Sharp, K. Ziegler. (PDF). 43rd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2012 [4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01).
  2. . Meteoritical Society. [4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1).
  3. Associated Press (January 4, 2013). Mars meteorite 'Black Beauty' contains most water of any found on Earth, say scientis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Guardian
  4. Agee, Carl et al (2013). Unique Meteorite from Early Amazonian Mars: Water-Rich Basaltic Breccia Northwest Africa 703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1228858
  5. Staff. . NASA. January 3, 2013 [January 3,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9).
  6. . Meteoritical Society: Section 3.4)c) and Section 3.5. [4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7).
  7. . Space.com. [5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3).
  8. . Independent. [5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9. Agee, C. B.; Wilson, N. V.; McCubbin, F. M.; Ziegler, K.; Polyak, V. J.; Sharp, Z. D.; Asmerom, Y.; Nunn, M. H.; Shaheen, R.; Thiemens, M. H.; Steele, A.; Fogel, M. L.; Bowden, R.; Glamoclija, M.; Zhang, Z.; Elardo, S. M. . Science. 3 January 2013 [4 January 2013]. doi:10.1126/science.12288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