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爾不噠」號事件
「吶爾不噠」號事件發生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於1842年8月10日, 英國運輸船「吶爾不噠」號及三桅船「阿吶」號共197名人員於臺南遭處决。另外87名囚犯於被拘禁期間病殆。「吶爾不噠」號原於1841年9月在臺灣北部雞籠港(今基隆港)附近觸礁。1842年3月,「阿吶」號亦於臺中大安港附近擱淺。兩船的生還者被拘禁及徒步押往南部的臺灣府城。道光帝於寧波戰敗後的1842年5月14日下令處斬。他們被囚禁至翌年8月10日,然後被斬首。近300名上岸的船員中,11人最後生還。
「吶爾不噠」號事件 | |||||||
---|---|---|---|---|---|---|---|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 | |||||||
臺南的閱兵場: 英國國民於此遭公開處决 | |||||||
| |||||||
参战方 | |||||||
英國 | 清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顛林船長 |
達洪阿 姚瑩 |
背景
英國東印度公司致力於東地區推展其貿易活動。他們認為臺灣蘊藏豐富資源、可成為成功的貿易站。 公司游説英國政府可首先佔臺灣,然後將貿易壟斷權授予公司。有英人亦於1840年致函英國外相巴麥尊,聲稱鑑於該島的戰略及商業價值及清朝鬆寛的管冶,英國只需派遣一艘軍艦及少於1500名士兵,便可佔領臺灣東岸,推展貿易。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英艦亦不時於臺灣海峽及澎湖列島巡航。该舰于是在东印度公司和英政府授意下企图占领台湾,奴役当地百姓并销售毒品鸦片。[1]
觸礁事件
「吶爾不噠」號
1841年9月初,運輸船「吶爾不噠」號 (transport ship Nerbudda) 從香港島出發往中國北方。[2] 船上載有274名船員,包括243名印度人,29名歐洲人及2名馬尼拉人。該船觸礁後,所有歐洲人聯同三名印度人及兩名馬尼拉人乘划船離開,卻留下其餘240名印度人(170名隨軍人員及70名船員)。 該船備有糧食,而在滯留於平靜的雞籠(基隆)灣的5日之中、 他們製造逃生木筏。在嘗試登岸中、一些人溺斃,另一些為岸上搶掠者所殺,其餘為當地政府人員擒獲,被分成小隊徒步押解至臺南。[3][4] 當地指揮官漢人臺灣道姚瑩及滿人臺灣鎮總兵達洪阿上奏道光帝、妄稱岸上炮臺發炮擊沉該船及殲敵數十。道光帝其後賞賜二人。這事件在中文文獻有時被稱為「雞籠之役」。 但事實上,這些被殺人士均為海難的生還者。[1] 最終只有二人倖存及於翌年的集體處决後被送往厦門。[3]
嘗試拯救
1841年10月19日至27日間,英小型風帆戰船「獵人」號 (sloop-of- war HMS Nimrod)前往基隆及提出以100元換取每名「吶爾不噠」號的生還者。船長皮亞西 (Captain Pearse) 獲悉船員已被送往臺南及被囚,便傳令炮轟該港,摧毁27座大炮後,回航香港。[1] 1842年10月8日,英艦「蟒蛇」號(HMS Serpent) 船長你夫(Commander William Nevill、清文獻中譯名) 離開厦門前往臺灣。[7] 英艦 Cambrian 號船長札士必作何(清譯 Captain Henry Ducie Chads) 命令他往詢問两艘失事船隻人員的下落時懸掛免戰白旗。[8] 英方此時已知悉這些俘虜已被處决。 你夫帶同札士必作何要求臺灣長官釋放生還者的函件。 惟你夫回報,對方並不歡迎他及拒絕接收該函件。[8] 對方亦稱最後的生還者正被送往福州。.[9] 他們遂於10月12日返回厦門。[10]
處决
當英軍擊退企圖回奪寜波的清軍後, 道光帝於1842年5月14日下旨、諭令“取供之後,除夷頭目暫行禁錮、候旨辦理外,其餘各逆夷與上年所獲一百卅餘名[11],均著即行正法,以抒積忿而快人心。”[12] 8月10日[13], 各俘虜被帶往城外兩三里。中國叢報報導行刑的情况:
其餘197名囚犯都各保持些少距離、雙手從後扣着手銬、鎖上脚鐐、雙膝跪地來等候行刑。劊子手雙手執刀,將他們逐個就地斬首。他們的屍身全被投進一個墓穴, 而屍首則被豎立在海旁的籠中。[14]
其他約87名的囚犯則在囚禁期間被虐致死。[15] 其中被斬首的商人肐哩 (清譯Robert Gully)及倖存的船長顛林(清譯Captain Frank Denham)在他們的日誌中均記錄了事件的詳情。他們的日誌於1844年在倫敦出版。
獲釋倖存者中的紐文 (Mr Newman) 於10月25日從一名清兵中獲得肐哩日誌的一頁。它記載了肐哩於8月10日最後一項日記。該清兵謂此頁日誌是在肐哩行刑時除下的上衣中取得。[14]
後事
- 英國全權大使樸鼎查就殺俘事件提出抗議。閩浙總督怡良被委任為欽差大臣前往臺灣。據怡良經調查後所述,達洪阿及姚瑩承認虛報。[16][17][18] 1843年4月, 他們被召回京[19] 及經審訊後投獄。但他們只是服刑12日之後[1]就被道光帝於10月18日釋放。[12] 道光帝下旨行刑而以其下屬為代罪羔羊。[12] 樸鼎查並不知曉被騙。達洪阿於12月16日被調職至新疆哈密,而姚瑩則改任四川新職。英國政府直至港督戴維斯 (John Francis Davis) 於1845年3月11日向外相鴨巴甸(Lord Aberdeen) 報告後才得知二人獲釋及被委新職。[1]
英國醫生威廉麥士 (William Maxwell) 與一位臺南行商的華籍年老文員的會面,在行刑25年後的1867年發表。當中麥士詢問文員他是否記得殺頭事件。 他確認記得,並稱當日出現持績3天的大雷暴,淹死約1000至2000人 : "我清楚記起當天,褔摩薩黑暗的一日,上天對斬殺夷人一事作出審判, 然而此事是為報厦門戰死將士之仇。[20][21]
註脚
- Tsai 2009, pp. 66–67
- Ouchterlony 1844, p. 203
- 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國叢報), vol. 11, p. 684
- Ouchterlony 1844, p. 204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2, p. 114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第11卷, p. 685頁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1, p. 627
- Gordon 2007, p. 11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1, p. 628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1, p. 629
- 在中文文獻中,正如姚瑩奏稿所載,共有139名俘虜於臺南被斬首(包括紅夷3名、白夷10名、黑夷126名)。(見章瑄文,〈紀實與虛構:鴉片戰爭期間臺灣殺俘事件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36頁)
- Mao 2016, p. 442
- 臺灣學者章瑄文於研究中英文獻後提出行刑日期應為1842年8月9日至13日。(見章瑄文,〈紀實與虛構:鴉片戰爭期間臺灣殺俘事件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36頁)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2, p. 248
- Bate 1952, p. 174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 12, pp. 501–503
- Davis 1852, p. 10
- Polachek 1992, p. 190
- Fairbank & Teng 1943, pp. 389–390
- Mayers et al. 1867, p. 313
- Thomson 1873, no. 13
參見
參考文獻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ume 11. Canton. 1842.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ume 12. Canton. 1843.
- Bate, H. Maclear (1952). Reports from Formosa New York: E. P. Dutton.
- Davis, John Francis (1852). China, During the War and Since the Peace. Volume 2. London: Longman, Brown, Green, and Longmans.
- Fairbank, J. K.; Teng, Ssu-Yu (1943). "I-liang". In Hummel, Arthur William.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 Gordon, Leonard H. D. (2007). Confrontation over Taiwa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and the Powers. Plymouth: Lexington Books. ISBN 0739118684.
- Mao, Haijian (2016). The Qing Empire and the Opium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107069879.
- Mayers, William; Dennys, N. B.; King, Charles (1867). The Treaty Ports of China and Japan. London: Trubner and Co.
- Ouchterlony, John (1844). The Chinese War. London: Saunders and Otley.
- Polachek, James M. (1992). The Inner Opium War. Council of East Asian Studies.
- Thomson, John (1873).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London: Sampson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
- Tsai, Shih-shan Henry (2009). Maritime Taiwan: Historical Encounters wi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monk, New York. ISBN 9780765623287.
延伸閱讀
- Journals Kept by Mr. Gully and Capt. Denham During a Captivity in China in the Year 1842.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