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三席

一国三席又稱一國三票,是说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在联合国佔有三个席位。因为当时的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都是联合国的成员国,而乌白两国同时又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乌白两加盟国在联合国的投票又一直与苏联保持一致[2],让苏联在联合国一共可以获得三票。乌白两加盟国在联合国系统的活动,有着苏联中央在背后的支持。1936年,苏联修改《苏联宪法》,修改后的第18条称“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权与外国直接发展关系,签订协议并交换外交、领事代表。”在1945年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代表提出要让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或至少两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理由是它们在二战中有巨大贡献。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为苏联加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两票。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联合国会员国
会员前正式成员国
时期1945年 (1945) 1991年 (1991)
安理会席位常任理事国
常驻联合国大使
  • 安德烈·葛罗米柯 1946–1948
  • 雅科夫·马利克 1948–1952
  • 瓦列里安·亚历山大·佐林1952–1953
  • 安德烈·维辛斯基 1953–1954
  • 阿尔卡季·索伯列夫 1955–1960
  • 瓦列里安·亚历山大·佐林 1960–1963
  • 费德林 1963–1968
  • 雅科夫·马利克 1968–1976
  • 奥列格·特罗扬诺夫斯基 1976–1986
  • 尤里·杜比宁1986
  • 亚历山大·贝洛诺戈夫 1986–1990
  • 尤里·沃龙佐夫 1990–1991

同时由於美國也是多個國家實體組成的,他也为美国争取到了增加两个席位的对等权利,只是因无法在当时的48个州(阿拉斯加夏威夷彼时尚未升格为州)之中选出两个州来坐这样的位置,从而被迫搁置此事,但美國至今仍保留了增加兩個席位的權利。而中國則因為內戰原因,而提出概念相似、但法理上稍有不同的聯合國共同代表方案,可是當時根據漢賊不兩立原則,也沒有選擇坐兩個位子。所以,苏联就成为唯一一个明确拥有并執行“一国三票”的国家。1977年,苏联再次修改《苏联宪法》,增添了“加盟共和国有权参加国际组织。”这段话,此法還造成後來蘇聯分裂的原因之一。[3]然而雖然蘇聯法律上釋放了外交自主權給組成國,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做的,所以乌白两加盟国在国际事务中并不能为自己发声,在他国也没能建立自己的使领馆。现今已经独立的乌克兰政府也承认,冷战期间乌白在联合国的存在只是为了让苏联能多出两票。[3]

参考资料

  1. 苏联在联合国一直拥有三个席位,俗称“一国三票”,这是为什么?
  2. .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3. .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