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
背景
漢朝自武帝時開始徵集天下圖書,宮廷和官府中,圖書堆積如山,分散收藏。高祖和武帝時,只曾校理兵書,[1]大部份典籍都無人整理。前26年,漢成帝下令光祿大夫劉向領導整理圖書,加以校對,並編寫目錄,建立中央圖書館。劉向不但整理了宮中的圖書,也運用了民間私人藏書,加以補充。[2]
成書經過
內容
《七略》著錄圖書603家,13219卷,分為以下六類38種:[7]
- 六藝略: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
- 諸子略: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
- 詩賦略:屈原賦之屬、陸賈賦之屬、孫卿(荀卿)賦之屬、雜賦、歌詩;
- 兵書略: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 術數略: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
- 方技略: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各書名下都附有簡略說明,乃節錄「敘錄」而成。此外,《七略》還有一篇「輯略」,說明六略38種圖書類別的內容和意義,合為七略[8]。名義上《七略》是一份目錄,實際上也是一部先秦至西漢的學術史[9]。
地位
《七略》體製嚴密而有系統,著錄和總結了重要的文化典籍,反映當時的學術流派和思想體系,是《史記》以外西漢史學上的最大成就。劉向所撰的敘錄,成為閱讀指南,推動圖書的流通。《七略》是後世目錄學的典範,影響歷代目錄的編纂,班固撰《漢書》時,節錄《七略》,寫成「藝文志」,正史從此而有藝文志的體例。[10]南朝時王儉《七志》、阮孝緒《七錄》都倣效《七略》。[11]到了《中經新書》,改稱為「甲乙丙丁」,而隋書,則改為「經史子集」,後來歷代史書都用此將書籍分類,在四庫全書成為應用的最是成功。
註釋
-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頁78。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16-17。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23。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17-18;長澤規矩也:《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頁1。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18-19、30。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20-21、23。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24-25。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24。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三冊,頁219。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28-30、33。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55、67。
- 長澤規矩也:《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頁4。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頁27;長澤規矩也:《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頁3。
參考書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