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山

三叉山,位於臺灣臺東縣海端鄉利稻村、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與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里之間,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27。三叉山3,496公尺,屬於中央山脈

三叉山
三叉山
三叉山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3,496(11,470英尺)
列表台灣百岳
23°17′49.92″N 121°1′43.32″E
地理
位置 臺灣花蓮縣台東縣高雄市
山脈中央山脈
三叉山事件紀念碑立於臺東縣關山鎮關山親水公園內。

地理描述

三叉山南方有向陽山,北邊連接雲峰。其特色為山體平緩且巨大,佈有廣闊玉山箭竹草原。

嘉明湖在三叉山山坳處,另有嘉明妹池

事件

三叉山山難

1945年9月10日,二次大戰日本宣佈投降後,一架從菲律賓起飛的軍機,載滿已釋放的美軍俘虜,在三叉山東北方撞毀,機上26人全部罹難,又造成由日軍警組成之搜救隊(前中後三隊)前隊有26人在途中遇難,前隊生還者僅憲兵曹長後山定1人,史稱「三叉山事件」。[1][2]

當時正值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交接時期,但日本警方依然決定出動搜救隊。根據中央研究院施添福教授的訪談報告指出,搜救隊員包括警官2名、憲兵3名,以及布農壯丁3名等共8人,由駐守霧鹿地區16年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為隊長,帶隊上山搜救,9月18日出發。搜救隊經過近3天攀爬才抵達失事現場,發現機身全毀,屍塊散落,經回報後,美軍與日本政府決定就地安葬死者。但因現場是一大片高山草原,並無適合製作棺材的木料,隨身也未攜帶工具,因此臺東廳下令,由關山郡通令各部落會長(舊稱保正),共挑選出壯丁70名,加上警官2名、警守2名、憲兵隊15名,共計89名,組成第二批搜索隊,9月27日出發。

由於人數龐大,加上攜帶笨重木料,沿途地形崎嶇,搜索隊出發後就逐漸散開,分成前中後三大隊。帶頭的是身手矯健,對地勢熟悉的布農族人,殿後的大多是漢人與平埔人。9月29日當晚紮營時,據說氣溫極低,必須挖洞覆蓋毛毯保溫。隔天清晨,就發現有人凍死在坑中。

9月30日清晨出發後,雨勢逐漸增強,天氣明顯變壞,後隊帶隊班長劉金主和隊員邊走邊商量,最後決定暫時撤離。回程時風雨大作,隊員不得已紛紛拋棄物品加速逃命,這批來自德高班寮的漢人和水井仔平埔人,就這樣集體逃過一劫。此時前隊與中隊已分批抵達飛機失事現場,由於天候逐漸轉壞,負責指揮的警部補城戶八十八根據經驗判斷可能有暴風雨,當機立斷要兩隊人馬放下手中木料,中隊立刻回撤下山,前隊留在山上繼續完成安葬工作。就是這盡忠職守的決定,讓前隊最後傷亡慘重,下山時遇上暴風雨(當時恰巧有颱風侵襲),迷路、失溫、大霧、糧食耗盡,讓隊員們走失分散,各自求生,警部補城戶八十八撐到距霧鹿(警察駐地)僅一山之隔的路旁,最後體力耗盡,同行者表示,「背靠石壁,雙腿盤坐,口咬毛巾一角,凜然氣絕身亡。」全隊生還者,僅憲兵曹長後山定一人。

大鵬空照墜機事件

2012年8月30日,大鵬航空航照機失聯。9月1日發現在三叉山東方失事,機上3人正副駕駛及航測空拍員喪生。[1]

註釋

  1. 中央社╱台東縣2日電,"大鵬航照機空難地點 布農古戰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聯合報,2012.09.02 05:25 pm.
  2.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墜機抓交替?67年前附近曾發生恐怖「三叉山事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ETtoday新奇新聞,2012年09月2日/20:05.

參考文獻

  • 楊建夫,《台灣的山脈》,2001年,臺北,遠足文化公司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三叉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