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彈

三式通常彈。外界通稱三式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巡洋艦開發並使用的對空砲彈。又稱為三式燒霰彈,這是日本在技術落差下為了彌補防空火力所設計的榴霰彈。

三式彈

與同一口徑的九一式穿甲弹略為小一點。而用在46厘米砲時砲彈全長1.6米,重量1,360公斤,彈子數量為1056個。

簡介

中日戰爭的經驗讓日軍重新檢討其戰艦防空火力的效能,在昭和14年(1939)所進行的艦隊防空演練對於現有彈種的防空能力出現質疑,為了讓對空攻擊更有效率,帝國海軍將防空用的零式普通彈的彈頭部,換裝為每個直徑25x90公釐、含橡膠外覆金屬彈殼的燃燒彈子彈頭,採用標準的零式定時信管,爆炸時燃燒子彈頭會產生為時5秒的3000度高溫藉此破壞飛行物體;對地射擊時則使用標準信管,在引信啟爆後的0.5秒內子彈頭將會自炮彈內釋放爆炸,效果等同一般榴彈破片傷害,不過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三式彈在攻擊亨德森機場時因為珊瑚礁土壤過軟讓引信沒有正常起爆,美軍在此役回收了少數此種炮彈進行研究。

效果

由於日本缺乏近接信管雷達這類高技術裝備對抗空中目標,加上旗下驅逐艦隊設計目的大多是為了魚雷戰,因此比起盟軍驅逐艦的十項全能,防空能力不足是日本海軍大小船艦的普遍缺點,一般艦的防空半徑基本上不超過半徑10公里。故日本海軍在空中威脅下更需要長射程重型炮的遠程先期火力打擊,雖然西方飛行員認為這種炮彈只不過像爆竹一樣殺傷力有限,但是日本戰艦的艦長倒是很喜歡這種炮彈,戰爭末期戰艦出戰時的防空炮彈是以這種類炮彈作為主流;不過霰彈不像一般炮彈的火藥配方會特地提高燃點,的特性有低燃點問題,只要炮彈儲存環境發生一些意外爆炸的連鎖反應的效果便不堪設想,因此陸奧號戰艦於太平洋戰爭末期的自爆事件也被懷疑與此有關。

關連項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