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總湊站

上總湊站日语: Kazusa-Minato eki */?)是位於千葉縣富津市湊736號,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的內房線車站

上總湊
車站大樓(2012年3月20日)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千葉縣富津市湊736號
地理坐标35°13′20.28″N 139°52′16.68″E
1面2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車站
其他
电报码ミナ
历史
启用日期1915年(大正4年)1月15日[1]
上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639人次(不含下車乘客)
2019
邻近车站
上一站 JR東日本 下一站
佐貫町
4.4km
內房線
距離蘇我55.1km
距離千葉58.9km
竹岡
5.1km
位置
备注
跨線橋望向月台(2008年11月15日)

歷史

  • 1915年(大正4年)1月15日:車站啟用[1]
  • 1985年(昭和60年)10月24日:在下午9時,一名千葉車長區的車長使用私家車猛烈撞入車站大樓,使候車室的柱被撞至曲折,車輛在閘口柵欄上停止。5人受傷。後來該車長醉酒駕駛[2]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伴隨國鐵分割民營化,車站由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營運[1]
  • 日期不詳:成為業務委托車站,由JR千葉鐵道服務負責車站業務。
  • 2009年(平成21年)3月14日:此站可以使用IC卡Suica[3]。成為東京近郊區間區域內[3]
  • 2017年(平成29年)12月12日:當日起綠色窗口結業[4]

車站構造

月台(2013年12月30日)
站前迴旋路(2008年11月15日)

此站是地面車站,設有1面2線的島式月台。月台沒有提高高度。車站大樓與月台之間設有跨線橋連接。車站大樓位於車站東邊。西邊為斜坡,面向海邊。

此站是由君津站管理的業務委託車站,委托了JR東日本車站服務負責車站業務。綠色窗口在2017年12月12日結業。車站內設有多功能售票機1台、簡易Suica閘機設置駅和廁所(男女分開的濕廁)。

月台

月台路線上下行方向備註
1 內房線 下行 館山千倉安房鴨川方向  
2 上行 木更津千葉東京方向 從此站出發的列車於1號月台出發

參考[5]

  • 在信號設備上,1、2號月台可從兩方向進站和向兩方向出發。
  • 因為上述原因,普通列車通常會進入反方向月台,以待避特急之用。
  • 不論甚麼理由,當內房線部分區間暫停服務時,會設有列車於此站折返。
  • 月台可容納11卡車廂。

使用狀況

在2019年(令和元年)度1日平均乘車人次為639人,以下為乘車人次變化列表:

乘車人次變化[統計 1][統計 2]
年度 1日平均
乘車人次
參考資料
1990年(平成02年) 2,466 [* 1]
1991年(平成03年) 2,382 [* 2]
1992年(平成04年) 2,255 [* 3]
1993年(平成05年) 2,103 [* 4]
1994年(平成06年) 1,991 [* 5]
1995年(平成07年) 1,923 [* 6]
1996年(平成08年) 1,767 [* 7]
1997年(平成09年) 1,676 [* 8]
1998年(平成10年) 1,596 [* 9]
1999年(平成11年) 1,538 [* 10]
2000年(平成12年) [JR 1]1,484 [* 11]
2001年(平成13年) [JR 2]1,390 [* 12]
2002年(平成14年) [JR 3]1,280 [* 13]
2003年(平成15年) [JR 4]1,231 [* 14]
2004年(平成16年) [JR 5]1,147 [* 15]
2005年(平成17年) [JR 6]1,088 [* 16]
2006年(平成18年) [JR 7]1,076 [* 17]
2007年(平成19年) [JR 8]1,051 [* 18]
2008年(平成20年) [JR 9]985 [* 19]
2009年(平成21年) [JR 10]924 [* 20]
2010年(平成22年) [JR 11]911 [* 21]
2011年(平成23年) [JR 12]854 [* 22]
2012年(平成24年) [JR 13]869 [* 23]
2013年(平成25年) [JR 14]854 [* 24]
2014年(平成26年) [JR 15]806 [* 25]
2015年(平成27年) [JR 16]774 [* 26]
2016年(平成28年) [JR 17]788 [* 27]
2017年(平成29年) [JR 18]760 [* 28]
2018年(平成30年) [JR 19]709 [* 29]
2019年(令和元年) [JR 20]639

車站周邊

千葉縣立天羽高等學校
  • 館山自動車道
  • 國道127號
  • 國道465號
  • 千葉縣道93號久留里鹿野山湊線
  • 千葉縣道236號上總湊停車場線
  • 千葉縣道256號新舞子海岸線
  • 富津市政廳天羽行政中心
  • 千葉縣立天羽高等學校
  • 富津市立天羽中學
  • 富津市立湊小學
  • 富津市民會館
  • 湊郵局
  • 日東交通富津運輸營業所上總湊出張所
  • 清水相片館
  • 石渡大廈
  • 上總湊海灘
  • 神田橋親水公園
  • 湊親水公園

巴士路線

一般巴士路線的巴士站位於站前日東交通上總湊出張所內。高速巴士「房總菜之花號」的巴士站位於國道127號上。

「房總菜之花號」由JR巴士運行,此站沒有發售高速巴士車票,在日東交通上總湊出張所可購買高速巴士車票。另外,只有部分「房總菜之花號」班次停靠。

乘車處系統主要途經目的地巴士公司備註
上總湊站湊富津、笹毛線笹毛、佐貫町站前大貫站前富津公園日東交通只有早上班次
竹岡線竹岡橋、竹岡站前、高島別莊東京灣渡輪
戶面原線環站、關豐站戶面原水壩
上總湊站前房總菜之花號東京站日本橋出口JR巴士關東
日東交通

其他

  • 從前,JTB時間表中。此站為「市的代表車站」,以「◎」標示此站。隨著市政廳遷移至大貫站附近,而「◎」標示改在大貫站。
  • 竹岡站佐貫町站之間會因強風影響,使車站限制減低,甚至暫停行駛。因此,該此站至佐貫町站之間區間加設了防風板,並於2012年3月21日完成[6]。此站至竹岡站之間,那古船形站館山站之間也會受到相同影響,使路線對於強風對策需要採取措施[7]

相鄰車站

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
內房線
通勤快速(平日上行1班)、快速(星期六及假日上行經京葉線的1班)
佐貫町上總湊
普通(各站停車)
佐貫町-上總湊竹岡

注腳

參考資料

  1. 曾根悟(監修). 朝日新聞出版分冊百科編集部(編集) , 编. . 週刊朝日百科. 31号 内房線・外房線・久留里線. 朝日新聞出版. 2010-02-21: 14–15 (日语).
  2. 朝日新聞1985年10月25日付朝刊23面「大トラ車掌の車が駅舎に突入、5人けが 国鉄上総湊駅」
  3. (PDF) (新闻稿). 東日本旅客鉄道. 2008-12-22 [2018-07-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5-03) (日语).
  4. . 國鐵千葉動力車勞動組合. [2019-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日语).
  5. JR東日本:駅構内図(日語)
  6. (PDF) (新闻稿). 東日本旅客鉄道千葉支社. 2012-03-21 [2020-08-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11) (日语).
  7. (PDF). ジェイアール労働組合千葉地本. 2009-10-31 [2020-08-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1-02) (日语).

使用狀況

  1. 千葉縣統計年鑑(日語) - 千葉縣
  2. 富津市統計書(日語) - 富津市
JR東日本2000年度以後的乘車人次
  1.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0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2.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1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3.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2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4.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3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5.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4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6.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5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7.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6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8.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7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9.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8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0. 各駅の乗車人員(2009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1.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0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2.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1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3.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2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4.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3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5.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4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6.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5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7.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6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8.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7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19.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8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20. 各駅の乗車人員(2019年度)(日語) - JR東日本
千葉縣統計年鑑

相關條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上總湊站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