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叔仪

前559年夏,孙林父驱逐了卫献公,四月廿六,太叔仪跟随卫献公随后逃到了齐国鲁襄公郈成叔到卫国访问,太叔仪回答:“群臣没有才能,得罪了寡君。寡君不依法惩处下臣却抛弃他们,成为国君之忧。国君不忘先君之好,承蒙慰问群臣,又再加哀怜。谨拜谢国君之令,再拜大贶。”回去对臧武仲说,卫献公终会回国,内有太叔仪留守,外有同胞兄弟公子鱄(子鲜)跟随。[1]

世叔仪
世叔/太叔
谥号
官位卫国大夫

世叔仪-?),《左传》作太叔仪,即太叔文子,谥号,名卫国世叔/太叔氏。

前548年夏,宁喜同意帮助卫献公复国。太叔文子听说了,说:“《诗经》‘我躬不说,皇恤我后(我一身还不能被人容纳,哪来得及顾念我的后代)?”宁子可说是不顾后代。可以吗?大概一定不可以。君子有行动,要考虑到结果,想到下次能再如此。《书经》:‘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经》:‘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现在宁子看待国君不如下围棋,怎能免于祸难?下棋举棋不定,就不能击败对方,何况安置国君犹豫不定?必定不能免祸。九代相传的卿族,一举被灭,可悲啊!”[2]

前547年二月初十日,卫献公复归,派人责备太叔文子:“寡人流亡在外,各位大夫都使寡人早晚知到卫国的消息,独独大夫不问候寡人。古人说:‘非所怨勿怨。’寡人可要怨恨了。”太叔文子回答:“下臣知罪。下臣无才,不能背着马笼头、马缰跟着国君保护财物,是下臣第一罪。有人在国外,有人在国内,下臣不能三心二意,传递内外消息事奉国君,是下臣第二罪。两条罪状,岂敢忘记一死?”于是太叔文子出走,从近处的城门出国都。卫献公派人阻止了他。[3]

前546年,卫献公让公孙免馀做卿,公孙免馀辞谢:“太叔仪没有二心,能够赞助大事,君王还是任命他吧。”于是就让太叔仪做卿。[4]

前544年,晋国荀盈齐国高止鲁国仲孙羯宋国华定、卫国世叔仪、郑国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成公薛国人、小邾国人在杞国筑城。游吉见到太叔仪,太叔仪说:“为杞国筑城过分了!”游吉说:“拿他怎么办好啊!晋国不担心周室衰微,反而保护夏朝的残馀,也就可以想象到他会丢弃姬姓诸国了。丢弃姬姓,谁还去归向他?游吉听说:丢弃同姓,亲近异姓,这叫做离德。《诗》说:‘协比其邻(同姓近亲),昏姻孔云。’晋国把近亲不看作近亲,谁会和他友好往来?”[5]

参考资料

  1. 左传·襄公十四年》
  2.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4.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5.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