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有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引力理论等[1][2]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拉丁文名称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Sun Yat-sen University
建立日期2015年9月16日 (2015-09-16)
隶属中山大学
院长林伟鹏
副院长张锦绣
党总支书记郝雅娟
教师数50
地址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7栋、18栋
网站http://spa.sysu.edu.cn/

历史

1927年初,張雲主持将中山大学数学系改为数学天文系[3],并在越秀路校内建筑天文台,1929年6月落成。1935年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迁至石牌新校舍,于新校园高岗之上再建天文台,1938年建成[4]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与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迁入南京大学,成立南京大学天文系[5]

2013年12月28日,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在珠海校区举行揭牌仪式,陈建生周又元顾逸东等出席[1],李淼任院长[6]。研究院的院部与天文部分设在南校区原数计学院教学楼,空间科学部分设在珠海校区空间技术中心[7][8]。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9]

2015年9月16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成立[10]。2015年9月25日,中山大学党委组织部发布《关于成立物理与天文学院、以及国际商学院正式更名等的通知》,以天文与空间研究院为基础,成立物理与天文学院[7]。2015年12月10日,物理与天文学院成立天琴研究中心[11]

知名校友

原数学天文系:

参见

参考文献

  1. 杨薇; 蔡珊珊. . 中国新闻网. 2013年12月30日 [2019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2. 赵河雨. . 新浪科技. 2018年11月17日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3. 罗舒; 卢炬甫. . 天文爱好者. 2013, (6): 74–77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4. 广东文化网 (编). . 广东文化网. 2009-02-23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5. . 21GZ. 2009年10月19日 [2019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4日).
  6. 许琨. . 南方都市报 (南方网). 2019-02-26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7. 贺蓓. . 南方都市报 (新浪). 2015年09月25日.
  8. 罗桦琳; 徐静. 白琥 , 编. . 广州日报 (中国新闻网). 2013年11月11日.
  9. 蔡珊珊. . 科技日报 (人民网). 2014年01月03日 [2019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10. .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2019-05-18].
  11.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2019-05-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