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村

中心新村是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簡稱北投醫院)的眷村,前身是日本陸軍臺北衛戍病院北投轉地療養所,日俄戰爭時容納大量經由新北投車站後送的日本傷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警備總部接收北投醫院,並且使用日軍移交之房舍當作國軍宿舍,依地勢建造有機擴建,具有溫泉公共澡堂的軍醫眷村聚落。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等級聚落建築群
登錄類別近代宿舍
登錄公告日期2011年8月24日
位置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二小段516-1、517、518、533-2、215-2地號土地
座標25.0400826°N 121.5119547°E / 25.0400826; 121.5119547
建成年代自日本時代至戰後陸續興建
詳細登錄資料

中心新村英語:),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林泉里

中心新村位於新北投地區的蛋黃區,經過在陸軍臺北市中心新村自治會台北市北投區林泉社區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長期努力下,2011年8月24日登錄為文化資產聚落建築群,成為國防部核定臺灣13處全村保存之一,亦獲得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補助。

簡史

  • 1894年:德商公泰洋行駐臺代理領事Ohly, R. N. (Richard Nikolaus Ohly)[1]開設北投第一間溫泉設施—磺泉俱樂部,亦稱硫磺泉俱樂部[2]
  • 1898年:「日本陸軍臺北衛戍醫院北投庄分院暨轉地療養所」竣工,在日俄戰爭時期容納最多日本傷患[3]
  • 1945年:臺灣光復後,警備總部及國際紅十字會接收臺北衛戍病院及其眾多分院,吳國興上校擔任海陸空第一總醫院院長(三軍總醫院前身)。北投分院日式房舍改為國軍宿舍,即中心新村最初原型[4]
  • 1959年:北投分院院長朱集賢擔任第一任村長[5]
  • 2011年:中心新村登錄為聚落建築群。
  • 2016年:中心新村與北投溫泉新村(革命實踐研究院白團」之眷村)、慈光二村(聯勤)與重三新村(政校)共同移居北投復興崗康莊社區(政校後勤區),為新式眷村改建第42案,也是最後一個案[6]
  • 2017年:中心新村年度展覽「復甦術CPR:村眠不覺曉」開幕貴賓:立法委員吳思瑤、林泉里陳惠華里長、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7]
  • 2018年:中心新村示範區開幕(5戶),年度展覽「中心新村眷村記憶與生活風格展」開幕貴賓:臺北市長柯文哲、林泉里陳惠華里長、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8]
  • 2019年:中心新村60週年[9]。年度展覽「溫故織新:北投中心新村60週年特展」開幕茶會出席貴賓:國家安全會議陳文政副秘書長、立法委員陳曼麗、臺北市議員潘懷宗、臺北市文化局蔡宗雄局長、行政院顧問吳世哲、林泉里陳惠華里長、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10]
  • 2020年:中心新村感恩茶敘,年度展覽「『活・眷村』北投中心新村眷村空間記憶展」開幕貴賓:國安會陳文政副秘書長、立法委員吳思瑤、國防部軍醫局蔡建松副局長、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楊斯年院長、三軍總醫院郭紓為前副院長夫人傅靄英女士、柯文哲競選辦公室前主任黃建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局蔡宗雄局長、林泉里陳惠華里長、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張聿文理事長、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長。[11]

建築特色

中心新村包含村外散戶,總占地約1.3087公頃,眷戶登記有74戶、違占戶有5戶,共約79戶,包含一戶村外散戶,散戶歸村。

中心新村房舍可分成大致三種類型:

  • 日移眷舍,由日軍的宿舍、倉庫、馬廝、太平間等改建而成
  • 婦聯會興建,七棟木造水泥瓦眷舍
  • 撥地自建並列管的住宅,為閩南式磚房、水泥磚房與鐵皮屋

保存大事記

  • 1993年,中心新村自治會長張聿文受啟發,開始投入參選林泉里里長及中心新村保存運動。[12]
  • 1998年,政府與媒體開始關注具有溫泉的中心新村
  • 1999年,中心新村自治會長張聿文協助臺北市新聞處辦理眷村影像田野調查:《寄情眷村時》[13]
  • 200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龍應台視察中心新村提出「眷村活保存」及「活的博物館」等願景想像[14][15][16]
  • 2002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臺北市眷村文化保存調查研究》,評比中心新村為臺北市繼四四南村最有保存價值的眷村[17]
  • 2003年至2008年,中心新村受到的社會關注銳減。
  • 2009年,中心新村自治會、林泉社區發展協會、淡江建築系、外省臺灣人協會、喬大文化基金會,共同合作以中心新村「重構中心」為主題,登上第四屆荷蘭鹿特丹建築雙年展「離散diaspora」單元,在國際舞臺發光發熱後,使中心新村重新受到社會關注。[18]同年,臺北市文化局委託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進行「臺北市北投中心新村研究調查及保存計畫」。
  • 2010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謝小韞將中心新村提送國防部眷村保存區審查。
  • 2011年,中心新村經行政院核定為全臺13處眷村寶村區之一,立法院通過核定中心新村1,850萬開辦費。同年,中心新村登陸為聚落建築群。
  • 2012年4月,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回函國防部,中心新村不續參加眷村文化保存區複查。
  •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林泉社區發展協會舉辦中心新村二三代交流會、中心新村返回童年冬令營及家訪調查,及7場參與式願景工作。
  • 2013年底,中心新村自治會張聿文會長、林泉社區發展協會張中模理事、林泉里陳惠華里長陪同監察委員黃煌雄、葛永光視察中心新村保存進度嚴重落後。
  • 2015年
    • 3月23日,臺北市議員潘懷宗吳思瑤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文化局繼續參加眷村保存區後續計畫。
    • 3月30日,立法委員鄭麗君、臺北市議員吳思瑤潘懷宗王威中共同舉辦中心新村現場會勘,要求國防部不得取消中心新村資格。[19]
    • 7月24至26日,舉辦Idea Taipei創意工作營討論中心新村願景規劃[20][21][22]
    • 9月5日,台灣種子文化協會舉辦2015臺北眷村茶話會。
    • 10月3日,台灣種子文化協會舉辦2015眷村文化論壇,談討眷村文化發展與中心新村再利用可能性[23]
    • 11月8日,2015臺北眷村文化節,臺北市議員吳思瑤、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倪重華、臺北市政府都發局長林洲民協商中心新村土地問題的解決辦法[24][25]
  • 2016年
    • 6月25日,臺北市政府舉辦北投再生計畫戶外開講,文化局簡報中心新村保存與再造規畫,產發局長簡報中心新村擬做為臺北市青創基地[26]。北市府擬推中心新村等地參加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27]
    • 7月26日,立法委員吳思瑤邀請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召委劉世芳、文化部長鄭麗君、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臺北市長柯文哲、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謝佩霓召開「中心新村協調會」,取得以下結論:1. 國防部皆同意臺北市所提之中心新村‬「代管保溫計畫‬」、「活化再利用合作計畫‬」提案。且國防部不收任何土地使用租金,然營運成果中央與地方共享。2. 針對以都市計畫進行容積調派之作業,國防部與臺北市將組專案小組長期研議。3. 文化部同意將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計畫‬(內含中心新村保存)納入「‪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將提撥預算、資源協助。4.文化部同意由社區營造相關預算,補助中心新村保溫計畫。5. 國防部與臺北市政府就本案之代管、保溫(短期計畫)與都市計畫容積調派(長期計畫),立即進行換文、議約程序,即刻啟動共同合作方案[28][29]
  • 2019年,立法委員陳曼麗邀請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探討中心新村保存進度。經由蔡璧如顧問協調,林泉社區發展協會於中心新村示範區舉辦「社會局社區關懷據點」。
  • 2020年,臺北市政府與國防部容積條派後,中心新村土地所有權換予臺北市政府財政局。林泉社區發展協會於中心新村示範區舉辦「衛生局失智服務據點」。
  • 2021年,中心新村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營運。

影視取景

以下影劇曾在此取景:

参考资料

  1.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合編,1985。清季中外使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
  2. 「北投庄溫泉場買收ノ件」(1895 年 10 月 27 日),〈明治二十八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二十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
  3. 吳美華,2002。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建築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桃園市。
  4. 溫度眷村:2019 北投中心 新村 60 週年紀念,2019。臺北:五倍創意。
  5. 溫度眷村:2019 北投中心新村 60 週年紀念,2019。臺北:五倍創意。
  6. 吳亭秀主編,2016。國軍眷村改建回顧與變遷-竹籬重生樂活家園。臺北: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7. 《北投限定打卡景點:2017中心新村開展【復甦術CPR:村眠不覺曉】》,2017.10.24。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34934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8. 《柯P中心新村5戶完工 雞排爺爺:我家變大了》,2018.10.18。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3814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9. 溫度眷村:2019 北投中心新村 60 週年紀念,2019。臺北:五倍創意。
  10. 《北投中心新村60週年 期盼眷村爺奶能當代言台柱》,2019.11.28。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433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北投潛力點-中心新村感恩茶敘》,2020.10.25 。Peopo公民新聞網。連結:https://www.peopo.org/news/49045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2. 張聿文,2011,從參與者的歷史探究里長在社區發展的角色。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臺北市。
  13. . 青年日報. 1999-06-10.
  14. . 中國時報p.19. 2002-01-17.
  15. . 中國時報p.13. 2002-03-03.
  16. . 中國時報p.17. 2002-03-23.
  17.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2.
  18. 曹羅羿,2019。〈十年中心努力夢想心中仍存〉,《溫度眷村:2019 北投中心 新村 60 週年紀念》。臺北:五倍創意。
  19. . 中國時報. 2015-03-28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0.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21.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中文(台灣)‎).
  22.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23. .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2015-11-18 [2016-07-17].
  24. 聯合新聞網.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25. 中時電子報.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中文(台灣)‎).
  26. 中時電子報.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中文(台灣)‎).
  27. 中時電子報.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7) (中文(台灣)‎).
  28. 中時電子報. .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中文(台灣)‎).
  29. . m.ltn.com.tw.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