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資訊交換碼

中文資訊交換碼Chinese Character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簡稱CCCII)是由中華民國政府發展的字符集編碼方案。開發目的是將其作為中文交換碼,使中文資訊交換更加便利。但由於此方案每個字要用上三個位元組存儲,在節約空間方面不如Big5,又不像CNS 11643般是官方標準,所以未被電腦業界廣泛接納。香港各大學圖書館在2003年由舊有的CCCII系統換成UTF-8[1][2]。故現僅臺灣和美國仍在使用,且只用於大學圖書館的檢索系統。

編碼結構

該編碼以三個位元組來代表一個中文字,並根據ISO 2022規格以94x94x94的編碼空間安放字符,最多可收納830,584個。

一個94x94的編碼空間稱為層(Plane)。CCCII共有94個層。以6個組合成為1個面(Layer)。因此CCCII共有16個,除第16面僅含4層外,其餘各面均含有6個層(即15 * 6 + 4 = 94)。這16個面相疊,形成一個向下延伸的三度空間,由此形成關聯。

第1個面放置正體字;第2至第13個面,放置異體字,其中第2面專放簡體字,第13面放置日文漢字。這樣的三度空間設計使檢索某一漢字的異體字變得容易,如:三字的後兩個位元組是一樣的[3]

另見

注释

  1. (英文) Unicode Project(Librar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英文) Unicode Migration(Librar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 來源參考:(中文)中文資訊交換碼,國字計劃小組,主編人張仲陶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