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
中華鱘(學名:),又名中國鱘、鱘魚、鰉魚、苦臘子、鱣,是中國特產的珍貴魚類,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是古老珍稀魚類,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紀,牠們與大熊貓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演化的活化石,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鱘並稱為中國的“水中國寶”。
中華鱘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科: | 鱘科 Acipenseridae |
属: | 鲟属 Acipenser |
种: | 中華鱘 A. sinensis |
二名法 | |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1835 | |
異名 | |
|
中華鱘形成了穩定的生殖迴遊習性,有自古以來固定不變的航道:親魚從近海迴遊到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孵化出的鱘苗順流而下,漂遊入海,大約十年後,幼鱘長大了,又追尋牠們童年的足跡,從大海返回上游尋根產卵。[2]
中华鲟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使其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物种,因此在鱼类演化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体征
中华鲟体长可达5米,体重500多千克,世界最大的淡水魚之一。体呈纺锤型,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可伸缩。体被覆5行纵列排列骨板,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每行都有棘状突起。
习性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洄游性魚類。平時,中華鱘棲息於北起朝鮮西海岸,南至中國東南沿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在海洋裏生活了9—18年後,性腺發育接近成熟時,便成群接隊向長江洄游,到達長江上游四川宜賓一帶和金沙江下段繁殖。每年夏秋,聚集于長江口,溯江而上至長江上游金沙江一帶產卵,和幼鱘順江而下,到東海,黃海的深水中成長。
种群衰减
长江上修建的的大坝导致水温升高,对中华鲟的繁殖产生了抑制作用[4]。中华鲟的产卵地位于葛洲坝上游,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在坝前聚集,却无法到达上游的22个产卵场,数量开始从一万余尾减少到1980年代的2000余尾,到2008年中国农业部组织专家论证,估计野生种群已不足200尾。到2013年,中华鲟最后一处产卵场产卵消失,观测不到野生幼鱼。[5]后续建设的大坝,特别是三峡大坝和溪洛渡大坝,更进一步加剧了种群缩减[6]。
化石
中华鲟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生代三叠纪的地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中国辽宁和河北的晚侏罗纪到白垩纪地层中也发现过中华鲟的化石,说明它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3]
中华鲟保护
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出人工繁殖的科学方法,并于1984年开始首次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至今已整整21年,共向长江、珠江放流中华鲟4,537,309尾。4月28日,农业部、中国三峡总公司再次举行大型放流活动。
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獲中國大陸贈送5條中華鱘,並且於2008年6月20日公開展出[7]。其中一條名為「中華鱘5號」,於首展次日死亡,被發現身上有牙印,懷疑为同一魚缸內的海狼(Sphyraenus)咬傷引起。事件引起小風波,香港海洋公園宣稱同魚缸混養是諮詢北京專家後的決定,然而亦有指有關方面疏於對稀有動物的管理。[8][9]
不過,其後到港出席中華鱘進館儀式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教授危起偉則表示,沒有向海洋公園提供過書面意見,並質疑園方考慮不周:「內地是單獨飼養中華鱘,不會與其他魚類放在一起,海洋公園可能有處理不周的地方,以為在館內的魚類基於人工飼養就無攻擊性。」[10]
事隔數月,中華鱘7號於12月中病死,園內亦有中華鱘2號及6號受傷。公園主席盛智文表示非常沉痛,園方目前正在調查死因,但他強調沒有證據顯示職員疏忽。[11][12]
参考文献
- Qiwei, W.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013-03-28].
- . [200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王明哲. . 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17.
- . 科学网.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 新京报.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 Huang, Zhenli; Wang, Luhai. . Current Biology. 2018-11. doi:10.1016/j.cub.2018.09.032.
- . [200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8).
- . [200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3).
- . [200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8).
- . [200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7).
- . 蘋果動新聞. 2008-12-14 [200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中文(香港)).
- .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8-12-12 [200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繁體)).
- Froese, Rainer & Daniel Pauly, eds. (2011). Acipenser sinensis in FishBase. 2011年12月版本
扩展阅读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中華鱘 |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鱼纲(Pisces) | ||||
---|---|---|---|---|
目 | 科 | 中文名 | 学名 | 保护级别 |
鲈形目(PERCIFORMES) | 石首鱼科 (Sciaenidae) | 黄唇鱼 | Bahaba taipingensis | II |
(SCORPAENIFORMES) | 杜父鱼科 (Cottidae) | 松江鲈鱼 | Trachidermus fasciatus | II |
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 | 海龙科 (Syngnathidae) | 克氏海马 | Hippocampus kelloggi | II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胭脂鱼科 (Catostomidae) | 胭脂鱼 | Myxocyprinus asiaticus | II |
鲤科 (Cyprinidae) | 唐鱼 | Tanichthys albonubes | II | |
大头鲤 | Cyprinus pellegrini | II | ||
金线鲃 (指名亚种) |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 II | ||
扁吻鱼 | Aspiorhynchus laticeps | I | ||
大理裂腹魚 | Schizothorax taliensis | II | ||
鳗鲡目 (ANGUILLIFOMES) | 鳗鲡科 (Anguillidae) | 花鳗鲡 | Anguilla marmorata | II |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 鲑科 (Salmonidae) | 四川哲罗鱼 | Hucho bleekeri | II |
秦岭细鳞鲑 |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 II | ||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鲟科 (Acipenseridae) | 中华鲟 | Acipenser sinensis | I |
达氏鲟 | Acipenser dabryanus | I | ||
匙吻鲟科 (Polyodontidae) | 白鲟 | Psephurus gladius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