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單簧管

中音單簧管(Alto Clarinet)單簧管的變種樂器,介於單簧管及低音單簧管之間的中音樂器。發明初期曾出現不同的調式,現時大都統一為E調。

中音單簧管
樂器別名中音豎笛
分類*單簧圓筒管樂器
相關樂器
單簧管、E調高音單簧管、B調低音單簧管
相關條目
木管樂器

發明背景

現任職於洛杉機公共圖書館,同時亦是樂器鑑定家艾伯特·賴斯(Albert Rice)指出最早有文獻記載中音單簧管的,可追溯至1740年。[1]其調性為G調,喇叭口呈散開狀。但卻未有留下任何實物。

德國人艾雲·穆勒(Iwan Müller)和葛蘭索(Heinrich Grenser)被認為是首先發明中音單簧管的人物。他們既是首批專注單簧管的製作者,兩人又一同工作,且一生都致力改造及創造樂器。葛蘭索於1793年發明低音單簧管。[2]1809年,穆勒首先研發出有16孔的F調中音單簧管;[3]美國有資料顯示亦有另一批人獨立研發中音單簧管。現時收藏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展有一件1820年代製成的樂器,外貌似巴松管但使用單簧管的指法,而調性是E調。[4]

外形和構造

由於中音單簧管和一般單簧管相同,所以最初期都以非洲黑木所製成,現代則多改用塑料樹脂作為材料。管身粗而直,上下的直徑相同,而直徑則比普通單簧管為粗,比低音單簧管稍細。中音單簧管秉承了巴塞管低音單簧管的外形,為方便樂手吹奏,吹管部份改由金屬管銜接,並配合吹嘴位置彎曲。而喇叭口亦改成如薩克管般的向外兜出。演奏時會配帶肩帶並將樂器固定在金屬扣上。吹嘴部份尺寸比低音單簧管小,並和中音薩克管相約。

和薩克管的分別

中音單簧管和中音薩克管擁有相近的外形、相同的調性和相似的按鍵,要不是顏色上的明顯分別,一般人都較難分辨得出。兩者的差異主要有以下三點:

  • 中音單簧管的音域較寬闊
  • 中音單簧管的音色較為圓潤和集中,薩克管則因有銅管共鳴的特性,音色相對會較為分散,沉實豐厚
  • 中音單簧管管身較長且為圓柱形;薩克管管身較粗且為錐形擴張

巴塞管的分別

由於顏色相近,中音單簧管和巴塞管的分別更難看出,但亦可從以下幾點分辨:

  • 巴塞管的音域比中音單簧管為闊,可以吹出比中音單簧管更低的音
  • 巴塞管定調為F,因此相同指法,音高亦比中音單簧管高1個小二度
  • 巴塞管的管身比中音單簧管為細
  • 巴塞管和低音單簧管在底部均裝有支撐桿,但中音單簧管則沒有

演奏技巧

指法

現時中音單簧管已統一使用貝姆指法,按鍵位置和單簧管基本上是相同。但比單簧管多一個鍵,可以再吹低1個小二度。由於同是屬E調,因此中音單簧管的指法和發音都與高音單簧管相同,只是兩者相距1個八度

記譜法

中音單簧管是移調樂器,沿用單簧管的記譜法,使用高音譜號,但實際音高比記譜低1個大六度

音域

一般都能演奏3個八度以上的音域,最低記譜音為E3,實際音高為G2,最合適的最高記譜音則為G6,相對實際音為B5

音色

單簧管家族的最大特色是它的低音部份相對較為豐厚而帶有感情,這點中音單簧管亦能秉承這個特點。由於管身較粗,它的音色相對比單簧管為稍弱,因此要借助較大傘形的喇叭口將聲音放大和傳送。

運用

中音單簧管是現代日式管樂團中的常規樂器之一,並在較大型編制的管樂團中可有1至2名樂手擔任。然而在管絃樂團中卻鮮有席位,個別的作曲家亦頂多用上薩克管來填補其位置。主要原因在於中音單簧管的全音域幾乎與其他單簧管類樂器重疊。它的中音區和高音區,普通單簧管已能勝任,低音區域已有低音單簧管作支撐。因此,中音單簧管很難有突出的音域可以讓樂器發揮。

要作為管絃樂團的一件樂器,除了能夠和整體融合外,獨奏時亦需要表現出樂器的獨特性。這一點,中音單簧管明顯地被其他樂器比下去了。它既不像英國管,能發出比雙簧管半閉塞的音色;也不像短笛能比長笛更尖銳的聲音,在樂隊中突出;更沒有低音巴松管擁有巴松管無法吹奏的音域,而薩克管有英國管那種半閉塞又略帶散開的音色,基於種種先天性的不足,都令到中音單簧管甚難在管絃樂團中立足。

法國作曲家白遼士形容中音單簧管:「它雖然有獨特的音色,但遺憾地它並不能在樂團中擔當具建設性的作用」。

參考資料

  1. Rice, A. R. (2009). From the Clarinet D'Amour to the Contra Bass: A History of Large Size Clarinets, 1740-186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9-10.
  2. Rendall, F. G. (1971). The Clarinet (Third Edition). London: Ernest Benn. pp. 140–1.
  3. Hoeprich, E. (2008). The Clarinet.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 132–5. ISBN 0300102828.
  4. Libin, L. (1995). "Alto Clario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ullet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5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