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战役

临汾战役,为发生于1948年3月至5月山西省临汾县,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之间的战役。经过大型攻坚战,徐向前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临汾县城(在今山西省临汾市)。

临汾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1948年3月7日-1948年5月
地点
结果 解放军攻占临汾县
参战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13纵队 中華民國國軍第30旅、第66师
指挥官与领导者

徐向前

王新亭

閻錫山

梁培璜
兵力
50,000人 25,000人
伤亡与损失
15,000人 25,000人


临汾 古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 为邻;西濒黄河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邻;南与运城接壤,地理位置重要。“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战略位置突出。临汾古城内高外低,坚厚的城墙依自然地形修筑,远眺如踞伏于汾河东岸之牛,素有“卧牛城”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备战

1948年1月,胡宗南部忽然北上渡江,并攻占运城。徐向前重新部署围城,后国军主动弃城撤退[1]:712;此时,山西南部只有临汾县城一座孤城[1]:712[2]:77。为防止临汾守军北撤,徐向前在翼城进行部队整训,并总结运城攻坚战的经验,动员攻打临汾[1]:714[2]:86-89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临汾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而此后阎锡山胡宗南部对临汾城内外又增加防御设备,构成四道防线体系[1]:714。临汾守军共有两万五千人,包括胡宗南第30旅和阎锡山的第66师,由梁培璜负责守卫[1]:715[2]:80-81。对此,徐向前布置作战部署,以赵城洪洞一带部队负责防止国军北撤;吕梁部队负责汾河以西,牵制城西守军;八纵负责城南;13纵负责城东;太岳部队负责城北,三面围城[1]:715[2]:79。3月6日,有运输机飞抵临汾机场,胡宗南企图运走国军30旅[2]:94。于是徐向前率领提早攻城计划,部队并于当晚完成围城;7日凌晨,8纵攻占机场[1]:716[2]:95-97

过程

3月7日,临汾战役正式打响,徐向前亲自带病前线指挥[2]:100。由于城防严固,解放军攻城受阻[1]:717;前线只能临时改变计划,重点攻城北部和东部[1]:718[2]:100。3月23日,解放军发起全线攻击,13纵的38旅、39旅率先占领电灯厂,并采用坑道挖掘与炮火轰击为攻东关,但连续受阻[2]:104。29日,解放军停止进攻,第一阶段攻城结束[1]:717[2]:106。之后,徐向前等前敌指挥部召开会议,调整战术,改为进攻东关,并以坑道挖掘为主[1]:719。在4月9日挖掘四条通道,填满一万六千多斤炸药[1]:720。10日,解放军攻下东关[1]:720[2]:118。4月15日,攻占临汾的战役打响[2]:121,双方进行惨烈的城壕外围据点攻坚战[1]:722;而城下双方互相在挖掘坑道[1]:722[2]:151。4月底,傅作义偷袭石家庄。中共中央致电徐向前需要分兵北上威胁阎锡山[2]:154,徐向前因此进行部署调整,改由8纵、13纵作为主力突击[2]:155-156。5月2日,徐向前下令总攻临汾的动员令[2]:156-158,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也写信给晋冀鲁豫军区支持徐向前的攻坚战[2]:165-166。5月17日晚,徐向前兵团开始发起最后总攻[2]:172,临汾东城城墙被炸出缺口,突击队攻入临汾[2]:177,活捉梁培璜[1]:723[2]:180。至此,经过72天激烈的阵地战,解放军以损失1.5万人兵力,攻占临汾城,控制山西南部[1]:724。而首先攻入该城、牺牲重大 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获得“临汾旅”荣誉称号[1]:726[2]:183,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最大的荣誉单位[3]

参考文献

  1. 徐向前. . 解放军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06501260 (中文(简体)‎).
  2. 张高陵. .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7年. ISBN 7562606641 (中文(简体)‎).
  3. 王志林. . 新华网. 2002-12-11 [201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3) (中文(简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