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吉尔罗伊

丹尼爾·克里斯多福·吉洛伊[1]:124英語:1959年6月24日)是一位美國編劇兼電影導演。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為自編自導的《獨家腥聞》(2014年),該片讓吉洛伊獲得或入圍多個獎項,如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入圍)等。在成為導演前,吉洛伊主要擔任編劇,作品包含《雷霆穿梭人》(1992年)、《瘋狂大追擊》(1994年)、《金錢遊戲》(2005年)、《魔幻旅程》(2006年)、《鋼鐵擂台》(2011年)及《神鬼認證4》(2012年)。2017年,吉洛伊撰寫了電影《金剛:骷髏島》的劇本,並自編自導了《羅曼律師》。他的妻子蕾妮·羅素自1992年兩人邂逅並結婚後就一直與他合作[註釋 1]

丹·吉洛伊
吉洛伊出席於2014年奇幻影展
编剧
原文名
国籍美國
出生丹尼爾·克里斯多福·吉洛伊

(1959-06-24) 1959年6月24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莫尼卡
居住地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职业
  • 編劇
  • 電影導演
母校達特茅斯學院
配偶蕾妮·羅素(1992年結婚)
儿女1女
父母法蘭克·D·吉洛伊(父)
露絲·多蘿西·蓋道斯(母)
亲属東尼·吉洛伊(哥哥)
約翰·吉洛伊雙胞胎兄弟)
活跃年代1992年至今

早期生活與學業

丹尼爾·克里斯多福·吉洛伊於1959年6月24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莫尼卡[1]:124[5][6],父親為曾獲普立茲獎劇作家法蘭克·D·吉洛伊,母親則是雕塑家兼作家露絲·多蘿西·蓋道斯()[6]。吉洛伊的哥哥東尼·吉洛伊是一位編劇兼導演,而他的雙胞胎兄弟約翰·吉洛伊則是一位電影剪輯師[6][7]。吉洛伊回憶,幼時看見父親在家全職寫作,讓他決定踏上編劇這條路[8]。吉洛伊在紐約的華盛頓維爾成長[6],並在那就讀華盛頓維爾中學[9]。1981年,他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吉洛伊與他父親一樣,都獲得了英語文學學位[7][10]。在達特茅斯學院,吉洛伊與後來成為《波士頓環球報》影評人的泰·布爾是同學,且參加了影評人大衛·湯姆森開的課[8]。他對維多利亞時代文學作品有著強烈的興趣,其中以查爾斯·狄更斯安東尼·特洛勒普喬治·艾略特的作品為主[8]

事業

電影

吉洛伊的編劇處女作為與史蒂芬·帕斯費爾德羅納德·舒歇特一同編劇的科幻驚悚片《雷霆穿梭人》(1992年)。該片由傑夫·墨菲執導,劇情改編自羅伯特·謝克里的1959年小說《永生有限公司[2][8]。在拍片時,他與《雷霆穿梭人》的主演之一蕾妮·羅素邂逅,並於1992年結為連理[8]。繼《雷霆穿梭人》後,吉洛伊接連撰寫了《瘋狂大追擊》(1994年)、《金錢遊戲》(2005年)及《魔幻旅程》(2006年)的劇本[11]。《芝加哥太陽報》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在給予《金錢遊戲》好評的同時也稱讚了吉洛伊的劇本[3]。接著,吉洛伊與傑瑞米·李文合作編寫《鋼鐵擂台》(2011年)的劇本。該片由薛恩·李維執導,劇情改編自李察·麥森的短篇小說《鋼鐵》()[12]。2012年,他與哥哥東尼·吉洛伊一同編劇的電影《神鬼認證4》上映。吉洛伊的雙胞胎兄弟約翰·吉洛伊出任該片的剪輯師[8]。《神鬼認證4》由東尼·吉洛伊執導,劇情靈感源自勞勃·勒德倫《神鬼認證》系列小說[13]。《多倫多星報》的影評人彼得·豪威()批評該片的劇本「瞎扯和空話太多,動作場面太少」[14]

吉洛伊的導演處女作《獨家腥聞》於2014年上映[15],由傑克·葛倫霍、蕾妮·羅素與里茲·阿邁德主演[4]。他也創作了該片的劇本。該片講述專門拍攝犯罪事件照片的自由記者盧(,葛倫霍飾演)的故事[16]。吉洛伊在於1988年讀完相片書《赤裸城市》(,收錄美國攝影師Weegee一系列1940年代拍攝晚上的紐約市市民的照片)後開始構思劇本[17]。他並沒有立即開始寫劇本,直到兩年後搬家至洛杉磯後才開始動筆。當時吉洛伊在電視上看到大量的暴力事件。據吉洛伊的說法,這部電影就像是現代版的Weegee的成功故事,以及有關資本主義風險的警世故事[8]。《獨家腥聞》在上映後收穫各方好評,吉洛伊的劇本也廣受讚譽[18],他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入圍最佳原創劇本獎[19]

2017年,吉洛伊與麥斯·博倫斯坦德瑞克·康納利一同為喬丹·沃格特-羅伯茲執導的冒險電影《金剛:骷髏島》編劇[20],並自編自導了由丹佐·華盛頓擔綱主演的法庭劇情片《羅曼律師[21][22]。《羅曼律師》講述一位律師在老搭檔過世後,因新搭檔不擇手段的態度而身陷危機[23]。在對許多美國人反對或提倡某些個人或團體權利的1960年代進行大量考察後,吉洛伊開始構思該片[24]。《羅曼律師》的劇本起初是一部待售劇本,其中的主角是專門為華盛頓設計的。吉洛伊曾表示,若華盛頓拒絕接演這個角色,自己就不拍這部電影[25]。在於多倫多國際影展(TIFF)首映後,吉洛伊認為原先的版本過度在角色身上,便剪掉了13分鐘的片長好讓劇情更緊湊[26]。該片上映後,華盛頓的演技收穫普遍影評人的好評[27][28][29],但外界對吉洛伊的劇本的評價則褒貶不一,《滾石》雜誌的影評人彼得·崔維斯稱讚其是一部「超越普通議題的法律驚悚片」[27],反之《娛樂週刊》的克里斯·納什瓦提()認為該片令人失望[29]。2017年6月,據報導,吉洛伊將自編自導一部未公開的電影,由葛倫霍與吉洛伊的妻子羅素主演,並由Netflix製片[30][31]。2018年1月,該片的片名《絲絨電鋸》公開[32],於2019年2月1日上映[33][34]

其他

吉洛伊曾是胎死腹中的電影《超人的生活》的編劇之一,因此他後來出演了講述該片失敗歷程的紀錄片《超人復活夭折記》(2015年)[35]。2011年,據報導,他將撰寫漫畫改編電影《毀滅者》()的劇本[36]

私人生活

自1992年結婚以來,吉洛伊與妻子蕾妮·羅素便一直住在洛杉磯[8]。兩人育有一位女兒蘿絲(),是位模特兒[37]。吉洛伊的父親法蘭克·D·吉洛伊於2015年9月12日在紐約門羅鎮自然死亡,享年89歲[10][38]

電影作品列表

年份 片名 身份 備註 來源
1992年雷霆穿梭人編劇之一史蒂芬·帕斯費爾德羅納德·舒歇特合作[2]
1994年瘋狂大追擊編劇之一與喬·巴特爾()和約翰·萊斯()合作[39]
2005年金錢遊戲編劇、執行製片人之一蓋·麥克艾文大衛·C·羅賓森蕾妮·羅素一同擔任執行製片人[40]:141
2006年魔幻旅程編劇之一與尼可·索塔納基斯()合作[41]
2011年鋼鐵擂台故事編劇之一傑瑞米·李文合作[12]
2012年神鬼認證4編劇之一與哥哥東尼·吉洛伊合作[13]
2014年獨家腥聞導演、編劇導演處女作[15]
2017年金剛:骷髏島編劇之一麥斯·博倫斯坦德瑞克·康納利合作[20]
2017年羅曼律師導演、編劇原片名為《祕密城市》()[22]
2019年絲絨電鋸導演、編劇[30][31][32][34]

榮譽

此處僅列出重要獎項:

年份 獎項 類別 作品 結果 來源
2014年第10屆奧斯汀影評人協會最佳原創劇本獎獨家腥聞獲獎[42]
第35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電影界新人獲獎[43]
第9屆IndieWire影評人投票獎最佳劇本獎第9名[44]
第19屆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 最佳導演獎 獲獎 [45]
最佳原創劇本獎 獲獎
第16屆鄉村之聲電影投票獎最佳劇本獎第3名[註釋 2][46]
第11屆聖路易斯影評人協會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47]
2015年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19]
第30屆獨立精神獎最佳劇本獎獲獎[48]
第20屆評論家選擇電影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49]
第27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具前途的電影人提名[50]
第4屆喬治亞影評人協會最佳原創劇本獎獲獎[51]
第14屆金德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52]
第8屆休斯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提名[53]
第35屆倫敦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編劇提名[54]
第19屆衛星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獲獎[55]

註釋

  1. 蕾妮·羅素曾出演由吉洛伊編劇的《雷霆穿梭人》(1992年)、《金錢遊戲》(2005年)及《獨家腥聞》(2014年)[2][3][4]
  2. 與《婚姻風暴》的編劇魯本·奧斯倫並列[46]

參考資料

  1. Umland, Samuel J. . United States: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 ISBN 978-0-8108-9200-2.
  2. Maslin, Janet. . The New York Times. 1992-01-18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3. Ebert, Roger. . RogerEbert.com. 2005-10-06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4. Scott, A. O. .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0-30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5. . Hollywood.com.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4).
  6. Kennedy, Lisa. . The Denver Post. 2009-03-22 [2014-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7. Wagner, Pamela Mason. . Dartmouth Alumni Magazine (2015-03/2015-04).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8. Sragow, Michael. . Film Comment. 2015-02-10 [2017-11-08]. ISSN 0015-119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9. Farlekas, Chris. . Times Herald-Record. 2005-10-07 [2014-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10. Stedman, Alex. . Variety. 2015-09-13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8).
  11. Goldstein, Gregg. . Variety. 2015-01-02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8).
  12. Holden, Stephe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1-10-06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4).
  13. Debruge, Peter. . Variety. 2012-08-06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7).
  14. Howell, Peter. . Toronto Star. 2012-08-09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15. . Yahoo! Movies. 2014-10-31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16. . 開眼電影網.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3).
  17. Friend, Tad. . The New Yorker. 2014-11-10 [2016-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
  18. Labrecque, Jeff.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4-10-31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19. Han, Angie. . /Film. 2015-01-15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20. Dargis, Manohal. .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3-09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7).
  21. . Variety. 2016-08-25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22. Borys, Kit.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6-22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23. . 開眼電影網.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6).
  24. Mokry, Natalie. . Film School Rejects. 2017-11-14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5. Fleming Jr., Mike. . Deadline.com. 2017-11-20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30).
  26. Cook, Tommy. . Collider. 2017-11-23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7. Travers, Peter. . Rolling Stone. 2017-11-16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8. Kenigsberg, Be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7-11-16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9. Nashawaty, Chris.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7-11-17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6).
  30. Fleming Jr, Mike. . Deadline.com. 2017-06-20 [201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31. Fleming Jr, Mike. . Deadline.com. 2017-06-26 [201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9).
  32. Marc, Christopher. . Omega Underground. 2018-01-14 [201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1).
  33. Parfitt, Orlando. . Screen International. 2018-01-22 [201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34. . Netflix Media Center.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35. Collis, Clark.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07-01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4).
  36. Taylor, Drew. . IndieWire. 2011-12-07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9).
  37. Okwodu, Janelle. . Vogue. 2016-07-20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38. . Associated Press. 2015-09-14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39. Maslin, Janet. . The New York Times. 1994-04-23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40. Schoell, William. 2nd. United States: McFarland & Company. ISBN 978-0-7864-7196-6.
  41. Ebert, Roger. . RogerEbert.com. 2008-05-29 [201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42. . AustinFilmCritics.org. 2016-12-07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43. Knegt, Peter. . BostonFilmCritics.org. 2013-12-07 [2014-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44.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45.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46.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47.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48. Rich, Katey. . Vanity Fair. 2015-02-21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49. Pedersen, Erik. . Deadline.com. 2015-01-15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50. . Chicago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14-12-12 [2014-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7).
  51.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52.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53.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54.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55. . IMDb. [201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