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英語:,以下簡稱:35DPG)是一台由南非丹尼爾陸地系統海军军舰生產的雙管水平並排式海軍35毫米舰载雙用途近迫武器系統,它目前搭載在南非海軍勇敢级巡防舰上服役,發射35×228毫米北約口徑机炮炮彈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

35DPG
南非海軍勇敢级巡防舰上搭載的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
类型雙管海基近迫武器系統
原产地 南非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2005年—現在
使用方 南非
生产历史
研发者利特爾頓工程公司(Lyttleton Engineering Works,維克多武器公司的前身)
生产商丹尼爾陸地系統
基本规格
重量
长度5,400毫米(212.6英吋,17.72英尺
枪管长度3,150毫米(124.02英吋,10.33英尺)
宽度2,900毫米(114.17英吋,9.51英尺)
高度2,300毫米(90.55英吋,7.55英尺)
操作人数無人(但亦可藉由操作員控制台進行手動控制)

炮弹35×228毫米北約口徑
口徑35毫米(1.38英吋)
枪管2根,炮口具有反导弹炮彈的傳感器
枪机氣動式
发射模式全自動
射击仰角-10°—+85°,仰角轉速:40°/秒
回旋角度完全360°(無迴旋限制),迴旋轉速:70°/秒
射速2×500發/分鐘
枪口初速1,175米/秒(3,854.99英尺/秒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面目標:6,000公尺(6,561.68码,19,685.04英尺,3.73英里)
供弹方式2×240發彈鏈(每門機炮一條彈鏈)
瞄具雷达和/或微光(红外线可见光

主武器2×GA35速射機炮

用途

它的主要作用是抵禦敵方的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导弹的攻擊。它亦具有攻擊水面艦艇和岸上目標的次要用途,無論是在對稱及非對稱作戰以至在執法用途上;其中,武器的精度就是關鍵,因為各方面都不接受附帶損害[1]

設計

35DPG系統是由兩門並排安裝的GA35速射機炮收納在一個具有雷达低可偵測性外殼的內部無人式砲塔以內。尋獲目標是由艦艇的搜索與跟踪雷達,同時具有红外线可见光模式的光電跟踪系統可提供火力控制。雖然系統會在防空模式以下自動操作,位於艦艇的操作室以內也有一台手動式控制台。在砲塔的後部還裝有緊急控制面板。[2]

安裝該砲塔時無需「甲板穿透」(在甲板下方需要適量的安裝空間),因而能夠直接焊接在甲板的任何部位並且像插件一樣使用。在勇敢級巡防艦以上,它安裝在直升機機庫頂部。[1]

砲塔具有完全獨立性,只需要電力供應、艦艇提供的作戰管理系統的雷達數據和控制台。35DPG能夠以70°/秒的轉速毫無限制的完全迴旋一圈,以及以高達40°/秒的俯仰速從10°水平以下抬高至85°水平以上。[1]

砲塔搭載的計算機可執行外弹道計算和火力控制。該系統只需來自艦艇的作戰管理及跟踪系統所提供的實時三維目標信息。其高層次的自我控制、緊湊的尺寸和輕便性可讓其安裝在各種各樣小至200萬的艦艇以上。[1]

發射彈藥

35DPG發射全線北約標準的35×228毫米口徑彈藥高爆燃燒彈英語:,HEI)、高爆燃燒曳光彈英語:,HEI-T)、半穿甲高爆燃燒彈(英語:,SAPHEI)、被帽穿甲燃燒曳光彈(英語:,APCI-T)、訓練彈(英語:,Prac)和訓練曳光彈(英語:,Prac-T);全部都是由萊茵金屬丹尼爾彈藥分部PMP生產。[2]

反飛彈彈藥

在反導彈用途時,35DPG會使用萊茵金屬RWM瑞士公司生產先進撞擊效率與摧毀(英語:,AHEAD)彈藥。[3]砲彈殺傷段裝有152枚合金彈頭,當在與目標的預定距離為40至10米之間時,藉由可程式化定時引信彈出所有鎢合金子彈頭。AHEAD砲彈的25發點放會產生3,800顆這些小型彈丸摧毀襲來的飛彈。[4]它可在2.5公里範圍內擊毀巡航導彈,而高速導彈就收窄至1.5公里範圍內。[2]

該系統的反導能力是藉由加裝丹尼爾的閉環校射系統而進一步增強,該系統用於跟踪射彈一直到目標。這使得其控制系統在控制系統和補償大氣條件以下可對出現的偏置誤差作出實時校正。[1]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與現代世界相若的近迫武器系統比較

 南非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  俄羅斯 AK-630[5]  俄羅斯 AK-630M1-2[6]  美國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7]  荷蘭 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  義大利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8]
外觀×
採用年份20051976年1983年1980年1980年1965年
武器2×35毫米(1.38英吋)單管式GA35速射機炮30毫米(1.18英吋)6管式GSh-6-30(AO-18)加特林机炮2×30毫米(1.18英吋)6管式GSh-6-30(AO-18)加特林机炮20毫米(0.79英吋)6管式M61火神式機砲30毫米(1.18英吋)7管式GAU-8复仇者机炮40毫米(1.57英吋)雙管式波佛斯40毫米L/70高射砲
炮彈35×228毫米
NATO
30×165毫米
AO-18
30×165毫米
AO-18
20×102毫米
NATO
30×173毫米
NATO
40×364毫米R
裝彈數,發2×2402,0004,0001,5501,190736
重量,公斤:5,5009,11411,8196,2009,9025,500
發射速率,發/分鐘2×5005,00010,0004,5004,200600/900
炮口初速米/秒1,1759009001,1001,1091,000
有效/平軌跡射程,4,0004,0004,0003,6002,0004,000
最大射擊仰角,°-10/+85-12/+88-25/+90-25/+85-25/+85-13/+85
最大射擊仰角轉速,°/秒40506011510060
最大迴旋角度,°360360360-150/+150360360
最大射擊仰角轉速,°/秒70708011510090

參見

資料來源

  1. . DefenceWeb. 2010-02-15 [2012-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2. (PDF). [2016-07-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7).
  3. . Rheinmetall Defence. 2010-09-21 [2012-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4. . Janes.com. 2009-03-24 [2012-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2).
  5. . Indian-Military.org. 12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6. . MilitaryRussia.ru. 13 March 2009 – 13 July 2011 [23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6) (俄语).
  7. Dan Petty. . Navy.mil.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5).
  8. Tony DiGiulian. . Navweaps.com.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