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门

乌头门是唐宋时代体现官阶等级的大门建筑,只有官阶在五品以上(唐朝)或六品以上(宋朝)的官员才可以建立乌头门。宋朝允许乌头门传子孙。

《营造法式》中的乌头门

起源

最早记载乌头门一词的文献是為北魏人楊衒之所撰的《洛阳伽蓝记》:

寺院墙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宫墙也。四面各开一门。南门楼三重,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门。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璅,赫典华丽。拱门有四力士、四狮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东西两门亦皆如之,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一道,上不施屋,似乌头门

[1]

唐宋两朝,对于官员的住宅规格,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官阶在五六品以下,不得用乌头门。

唐六典》:

凡宫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士庶,各有等差。(天子之宫殿皆施重ㄆ、藻井。王公、诸臣三品已上九架,五品已上七架,并厅厦两头;六品已下五架。其门舍三品已上五架三间,五品已上三间两厦、六品已下及庶人一间两厦。五品已上得制乌头门。若官修者,左校为之。

[2]。宋代的官方名称,沿用“乌头门”。《宋史》:

凡公宇,栋施瓦兽,门设梐枑。诸州正牙门及城门,并施鸱尾,不得施拒鹊。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父祖舍宅有者,子孙许仍之。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

[3]

构造

乌头门通常是两个立柱,上搭一根横木,称为额,形成门框,内装对开门。五代称为 阀阅:《旧五代史》记载

正门阀阅一丈二尺, 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桷墨染,号为乌头。筑双阙一丈,在乌头之南三丈七尺。夹街十有五步,槐柳成列。今举此为例,则令式不该。

[4]

宋代营造法式》卷三十二第二页记载的乌头门图,可见宋代的乌头门有两扇或独扇木门[5]。每扇木门的宽度等于门高的一半;木门分上下截,上截安装透空竖檽,下截安装障水版。柱头安装黑色防水罐,(唐宋称为乌头),清代称为“云罐”。宋代乌头门左右两根立柱,高度由八尺至二丈二不等,宽度为柱高的百分之5,厚度为柱高的百分之3.3;立柱前后必须有“抢柱”斜撑。

元史》、《新元史》中已不见“乌头门"一词。

參考文獻

  1. 楊衒之撰《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永宁寺》
  2. 唐六典》卷二十三·将作都水监
  3. 宋史》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七 舆服六
  4. 旧五代史》卷七十八(晋书) 高祖纪四
  5. 《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169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