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神

另一種五通神又叫五郎神五猖神,是横行乡野、喜歡淫人妻女之妖怪孤魂通稱,並不專指那一類鬼神。通常塑像五尊以供奉牲禮,號稱「五通」,民間多所崇祀,另说有财神的能力。

五通神,也叫五顯神,是中國唐末以來源自徽州的五個神靈。

起源

五通神或五通鬼原本是民間對某類有五種神通鬼神的稱呼。後有名者為徽州婺源五通,唐末(9世紀後期)當地有五人過世後顯靈,入宋後得到朝廷封號,1109年五神都受封為二字侯,封號各有一「通」字,故稱為「五通」。南宋1174年另得封號,各有「顯」字,故又稱「五顯」。[1]

發展

五通神本廟在徽州婺源,當地人認為五通神非常靈驗,禍福立見,居民出門遠行前,都會入廟祈求平安;士人入廟拜神,都會遞上寫著「門生某人謁廟」的名片。[2]

徽州商人外出經商時,在其他城市建造五通神分香之廟。宋太宗994年時,台州出現五通廟;宋真宗時,福州蘇州也先後興建廟宇。也有徽州知州回鄉後,在自己的家鄉興建五通廟。於1123年、1125年、1167年及1174年,五通神多次獲賜封,在各地的信眾也逐漸增多。到南宋末年1275年,各地可考的五通廟共有35座。[3]

相關记载

  • .郑愚《大沩虚佑师铭》:牛阿房,鬼五通,专觑捕,见西东。
  • .柳宗元.《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
  • .洪迈《夷坚丁志.江南木客》: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异,多依岩石树木为丛祠,村村有之。二浙江东曰五通,江西闽中曰木下三郎,又曰木客,一足者曰独脚五通,名虽不同,其实则一。
  • .叶绍翁《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为据可矣。如其言,经数月,人闻楼上五通神日夜喧哄。吏乃泄前事,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绘版作五神像祀之,谓之五圣。
  • .田艺蘅《留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谓明太祖天下,封功臣,梦阵亡兵卒千万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俗称为五圣堂。然则五圣与五通不同矣。
  • .褚人获《坚瓠八集.毁淫祠》:苏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楞伽山鼓乐演唱,日无虚刻,河南汤公抚吴,严为禁止。乙丑九月公往淮上,值神诞,画船箫鼓,祭赛更甚于昔。公归闻之,立拘僧至,将神像沉于河。茶筵款待,一概禁绝。
  • .趙翼陔餘叢考》三十五曰:钮玉樵谓五通起于明祖,则未必然。按《夷坚志》刘举将赴解,祷于钱塘门外九里西五圣行祠,遂登科。为德兴尉,到任奠五显庙。知为五圣之祖祠也。则五圣之祠,宋已有之。《七修类稿》又谓五通神即五圣也。然则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夷坚志》所载,韩子师病祟,请客以符水治之。见五通神销金黄袍,骑马而去。(中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而陈友谅僭号,亦在采石五通庙。则五圣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于明祖矣。

註釋

  1. Valerie Hansen(韓森)著,包偉民譯:《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頁137。
  2. 《變遷之神》,頁140,引朱熹《朱子語類》卷3。
  3. 《變遷之神》,頁131、139-14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