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

妖怪,指草木或者动物等改变成為的精怪[1][2][3],也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4][5]

提灯笼的阿岩葛飾北齋

概要

妖怪通常存在於人類想像與傳說之中,難以運用科學方法證明其真偽。研究這方面的學問,稱之為妖怪學,包含在民俗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語言社會學等學科研究裡,雖不屬於獨自發展的學問,亦是一門有系統的學說。

有關妖怪的起源,已經無從稽考。被稱為妖怪之列的,大多給人的印象都是鬼異邪祟,傾向做壞事為多的一類;有些則給予人神秘莫測,不知是敵是友的感覺。有些则是被当做一样尊敬,令人崇拜。

在歐洲語言中没有完全對應於妖怪的词汇,僅有意義相近的詞彙,例如英語的 monster(怪物)、ghost、spook()、giant(巨人)、undead(不死生物)、devil(恶魔)、demon、fiend、evil spirit(邪靈)、elf(精灵)、goblin(哥布林)、bogy、fairy(小仙子)。就像龙 (西方)的差异

妖怪的學術研究

從古至今,隨著時代的不同,有形形色色的妖怪從人類的生活之中誕生。我們人类所使用的「妖怪」這個名詞,大致上包含了兩種涵義,一種是屬於文化社會學的範疇,妖怪被認為是一種尚未開化的文化現象,因此妖怪是不存在的,它代表著一切非理性力量的總合。另一種是從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的角度來看待妖怪,從聚落共同體的農業時代開始,妖怪就已經存在先民們的意識裡,作為天候變異、災禍預知、社會秩序以及超自然現象的合理化解釋。有些人認為妖怪是實存的,也有人認為是人們的錯覺或者是幻覺所導致的誤判,許多考古研究和生物研究的成果,證明了某些妖怪,其實是古代的罕見生物或科学的现象,例如鬼火被認為是不祥之兆,是鬼魂作祟的現象,但后来被证明是由於人體與動物身體含有磷,屍體腐化時產生磷化氫,當周邊氣溫較高,磷化氫就會於空氣中自燃,產生鬼火現象。但仍有許多未知的妖怪,在科學上以及歷史文獻上仍無法確切地判定其真偽,妖怪可說是致力於民俗學研究的學者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日本受到中國的古代典籍《山海經》、《封神演义》、《西遊記》、《聊齋誌異》的深刻影响,在江戶時代出版盛行的時期,陸續編撰記載著奇聞異事的圖文事典,例如《和漢三才圖繪》等,加上浮世繪的流行,許多知名畫家紛紛投入妖怪繪卷的製作,如鳥山石燕歌川國芳月岡芳年河鍋曉齋葛飾北齋等人,奠定了日本傳統妖怪的造型基礎。而中國礙於儒家思想的箝制,對於怪力亂神之事敬而遠之,除了上述經典作品的插圖本之外,對於妖怪故事的傳承,大多僅以筆記小說的形式留存,除了文學上的研究之外,並未獨立出來成為單一的民俗研究系統,殊為可惜,近來因奇幻小說逐漸躍升為大眾文學的主流,因而中國的妖怪、鬼狐、民間傳說的研究,必然也會跟著受到重視,其結果指日可待。

隨著現代都市文明的發展,妖怪以都市傳說的形態延續其生命力,例如廁所裡的花子裂口女人面犬等許多新的妖怪應運而生。

大眾文化中的妖怪

「妖魔鬼怪」是動漫電玩神魔小說玄幻小說恐怖小說奇幻文學的題材之一。在舊有的作品裡,妖怪往往是不被人類神仙所容的存在,不論好壞一律視為仇人趕盡殺絕(像是「照妖鏡」、「斬妖除魔」等等)。因此,妖怪和人或神仙之間常有暴力衝突,不過也有表現出包容心的(例如《倩女幽魂》就是以愛情來解除恩怨的)。

在現代的作品,尤其於漫畫和電玩,妖怪的致命、恐怖形象有所改變甚至一掃而空,雖仍有部份作品描寫兇殘妖怪和人妖敵對的情節,但有一定數量的作品以人情、奇幻的風格描寫妖怪,甚至是喜劇、熱血、偶像等的手法。

日本漫畫家水木茂先生曾说:「妖怪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或许现在仍存在着妖怪,只是我们不知道妖怪躲在什么地方罢了。」

以妖怪作為創作題材的作家

漫畫家
小說家
其他
  • 鳥山石燕(1712年—1788年)- 代表作《畫圖百鬼夜行》。浮世繪畫家
  • 井上圆了(1858年—1919年)- 日本佛教哲学家教育家
  • 南方熊楠(1867年—1941年)。
  • 柳田国男(1875年—1962年)- 日本妖怪民俗学家
  • 江馬務(1884年—1979年)。
  • 岩井宏实(1932年—)- 日本民俗学家
  • 宮田登(1936年—2000年)- 日本民俗学家。
  • 小松和彦(1947年—)- 文化人类学者民俗学者。专门研究妖怪论巫术民间信仰
  • 多田克己(1961年—)- 妖怪研究家。
  • 歌川國芳
  • 月岡芳年
  • 竹原春泉
  • 平田篤胤
  • 山谷先生
  • 木原浩勝
  • 草野巧

相關作品

參考文獻

  1. 《搜神记》卷六:“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
  2. 许慎《说文解字》:“魅,老精物也。”
  3. 王充《论衡》:“物之老者,其精为人。”
  4. 《楚辞》南方民族的卜筮祭文。如果地上出现违反正常状态的事物,就命名为“妖”。
  5.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
  • 其他參考文獻
  1. 江馬務著《日本妖怪變化史》
  2. 柳田國男著《妖怪談義》講談社[講談社学術文庫]。ISBN 978-4-06-158135-7
  3. 小松和彥著《日本妖怪異聞錄》小學館[小学館ライブラリー]。ISBN 978-4-09-460073-5
  4. 小松和彥著《妖怪學新考――從妖怪看日本人的心理》小学館ライブラリー。ISBN 978-4-09-460132-9
  5. 小松和彥編《日本妖怪学大全》小學館。ISBN 978-4-09-626208-5
  6. 小松和彥著《妖怪文化入門》せりか書房。ISBN 978-4-7967-0271-3
  7. 井上圓了著,蔡元培譯《妖怪學》。
  8. 香川雅信著『江戸の妖怪革命』河出書房新社。ISBN 978-4-309-22433-6
  9. 小松和彦著『怪異・妖怪百物語 -異界の杜への誘い-』明治書院。ISBN 978-4-625-68363-3
  10. . ISBN 4062562316.
  11. . ISBN 479491265X.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妖怪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參看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妖怪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