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芙娜·柯伦泰
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芙娜·柯倫泰(俄語:;1872年3月31日(儒略曆:3月19日)-1952年3月9日),本姓多蒙托維奇(),是俄國共產主義革命家,原为孟什維克成员,後於1914年加入布爾什維克。自1923年起擔任蘇聯駐挪威大使,成為世界第一位女性駐外大使,1926年她被指派做蘇聯的駐墨西哥大使。[1]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芙娜·柯伦泰 | |
---|---|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芙娜·柯伦泰 | |
原文名 | |
出生 | 1872年3月31日 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 |
逝世 | 1952年3月9日 蘇聯莫斯科 | (79歲)
国籍 | 蘇聯 |
职业 | 作家 外交官 |
配偶 | 帕夫洛·德边科 |
儿女 | 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多蒙托维奇 |
签名 | |
生平
柯倫泰出生於聖彼得堡,父親是俄羅斯帝國的米哈伊爾·阿列克谢耶维奇·多蒙托維奇將軍,擁有哥薩克血統,曾在1877年-1878年俄土戰爭中擔任騎兵將軍,退役後於1878年至1879年間擔任帝俄駐保加利亞大使館的外交參謀。她的母親,亞歷山德拉·瑪薩琳-穆拉汶斯基,則為一芬蘭木材富商之女。米哈伊爾思想開明,信奉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思想,加上擔任駐保加利亞外交人員時,深受熾熱的保加利亞獨立運動所影響,后来對柯倫泰的影響非常深遠。
杯水主义
1923年,时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公共福利人民委员、俄共(布)妇女工作部部长柯伦泰发表了一篇名为《三代的恋爱》的小说。女主角盖尼娅是坚定的革命者,其情爱观是:“恋爱是非有工夫不可的”,“在这种一切时间都被夺去了的革命时代”,“我们偶然碰到,两个人感到幸福的时候,我们就尊重了这个时间”。当“身上燃起激情时,她决不拒绝生活向她发出的灿烂的微笑……双双外出几个星期,在爱的杯盏中痛饮”,“当爱的杯盏倒空后,她将毫无痛苦和遗憾地将它扔掉,回到自己的工作中”。“爱的杯盏”就是“杯水主义”(也译作“一杯水主义”)的由来[2]。
列宁在和蔡特金的谈话中对“杯水主义”提出了批驳。列宁说:“你一定知道那著名的理论,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满足性欲和爱情的需要,将像喝一杯水那样简单和平常。这种‘一杯水’主义已使我们的一部分青年人发狂了,简直发狂了。这种理论是对许多青年的恶劫。……这个出名的‘一杯水’主义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反社会的。”[3]
在苏联,“杯水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容许的时间并不长。1927年,柯伦泰的小说成为禁书,但“杯水主义”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2]。
画廊
- 柯伦泰和丈夫德边科
- 亞·米·柯倫泰
參考資料
- She may have been preceded by at least Ruth Bryan Owen.
- . [202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德]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页。
外部連結
- Guide to the Louise Bryant Papers, Manuscript Group 1840,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compiled by Sahr Conway-Lanz, January 2005
- Alexandra Kollontai archiv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A Wave of Passion》的资料(英文)
- For socialism and women's liberation
- Alexandra Kollontai Short Biograp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