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迎

亲迎礼,又稱迎親雙頂娶,香港通稱接新娘,是東亞傳統婚礼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三书六礼的最后一步,是指新郎亲自前往岳家,将新娘接回来完成婚礼。至今仍保留在傳統婚禮中。

清明上河圖》中的親迎隊伍

歷代雖然皆有不親迎(又稱單頂娶)的例子,但某些情況下新郎必須親迎。当新娘嫁妆等于或高于彩礼时,新郎必须亲自去迎亲。肇因自宋代以来,历代法律规定嫁妆必须至少为聘礼的一半或更多,[1]嫁妆等于或高于彩礼时,男方无任何财物损失,因此新郎必须亲自去迎亲以代表男方向女方致谢。另一种情况是即便嫁妆没有等于或高于彩礼,但新娘在世的父、兄、弟、叔、伯、舅于当朝为官,其现任官阶等于或高于新郎本人或其在世的父、兄、弟、叔、伯、舅的现任官阶,新郎则必须亲自去迎亲。但双方所有官阶必须是经科举或军功而得,退休或花钱捐来的不算。即使嫁妆没有等于或高于彩礼,但新娘在世的父、兄、叔、伯、舅考取的科举名次等于或高于新郎本人或其在世的父、兄、弟、叔、伯、舅考取的科举名次,新郎也必须亲自去迎亲。同官阶的要求一样,双方所有功名必须是经科举考试而得,花钱捐来的不算。这两种情况都是反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注重教育,推行仁义的美德。[2]

親迎时新郎乘颜色为绿色的轿子去新娘家接新娘,行于新娘将要坐的花轿之前。[3]北宋以降,新郎于双顶娶时亲自去迎亲时需同拜堂一样戴红花。[4]

亲迎礼中,新娘娘家人往往会故意刁难新郎,称为攔門弄女婿,而新郎則會催促新娘,稱為催妝,至今仍保留在传统中国婚礼中。

特殊類型的親迎

有些親迎其實是抢亲,一些人因家境贫困,置不起聘礼,無法循正常禮制娶妻,就采用抢亲的方式来解决。[5]肇因人们慑于社会舆论及礼教,无法省略婚娶礼仪,否则会被世人视为大逆不道、奇耻大辱,成了世人的笑料话柄。而以親迎為名的抢亲却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和谅解。[5]古时相约成俗,抢亲不犯法,但不能抢错人,并只能由新郎动手抢。[5]抢亲时如遇不知情者,男方只要鸣锣,人们和官府便知是抢亲,就承认它的合法性,不去干涉了。[5]只有家境贫困的双方才会采取抢亲,以便让两家都可省去筹集不到的婚礼所需巨资,让新人及时成婚。

参考文献

  1. 北宋· 窦仪宋刑统》:「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2.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 宋卫忠. . 北京市: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19页 [2005年1月]. ISBN 75637120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 (中文(简体)‎).
  4. 北宋·司马光《书仪》卷三《婚仪》:「又设酒壶杯注于堂上初婚壻盛服世俗新壻盛。戴花胜拥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体必不得已且。随俗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可也。」
  5. . [2014年9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10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