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

人日节指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根據東亞傳統習俗,當日為人類被創造的日子。人日亦稱為“七元节”、「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及「人七日」,越南稱為開賀節

典故

根據漢代東方朔占書》記載,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類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為「初一是,初二是,初三是,初四是,初五是,初六是,初七是,初八是。」當天天氣晴朗,預示此種動物今年興旺。[1]晉朝董勛答問禮俗說》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故此,每年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初二為狗的生日,初三為豬的生日,初四為羊的生日,初五為牛的生日,初六為馬的生日,初七為人的生日,初八為穀的生日,接着,初九為的生日,初十為的生日。

傳說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節慶食品

中國人通常會於農曆新年享用象徵吉祥的食物,而人日當天會吃的有七菜羹七菜粥及第粥麵線盒子菜等。並會於庭院攤煎餅「熏天」。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則會以「七彩魚生」代替七菜羹。粵港人喜愛吃及第粥。在廣東民眾仍普遍會纪念正月初七為“人日”,春節假期也因此延續到年初七,初八才復工,有異於北方地區普遍初五破五節復工。在大陸此節日雖無專門的慶祝活動,但此日作為一系列農曆“過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慶祝活動的一部分仍然以深刻的烙印與頑強的文化傳承存在于民間。比如在“人日子”洗頭,可以做針線活(其他日子則不允許)等,然而年年過年輩輩如此。

習俗

據說漢代已有人日習俗,至魏晉後更開始受重視。古人會於人日當天戴上「人勝」(一種頭飾),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的习俗。唐代後,皇帝會賜彩縷、人勝及登高大宴群臣。若人日天氣晴朗,則主當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宋朝人過人日,會在窗戶上面雕畫小人、去道觀裡燒高香、吃酸餡[2][1]

人日當天亦有放花炮煙花等習俗,故人日亦是的生日。

由於新春不同的日子為不同動物的生日,故亦有習俗,禁止宰殺當天生日的動物;人日當天亦不會對囚犯用刑。

軼事

  • 清代乾隆皇帝認為自己於雍和宮出生,故每年人日都會到雍和宮瞻禮,據《清高宗御制詩集》記載:「來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

參考

参考文献

  1. .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2. 一種麵繭、兩頭尖尖像是蠶繭的厚皮包子,葷素餡料發酵過而有獨特酸味,常是寺廟的常餐,亦有人叫「角子」,卻不是餃子的前身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人日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