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諾·鮑威爾

約翰·以諾·鮑威爾(,1912年6月16日-1998年2月8日)是英國政治家、古典學者、作家和軍人。他在1950年至1974年出任保守黨國會議員,1960年至1963年出任衛生大臣。他在1968年發表爭議性的「血河」演說,反對來自其他英聯邦國家的移民,並因此被愛德華·希思開除出影子內閣的國防大臣(1965至1968年)職務。

尊敬的
約翰·以諾·鮑威爾
1987年的伊诺克·鲍威尔,艾伦·沃伦拍攝
卫生大臣
任期
1960年7月27日-1963年10月18日
总理哈罗德·麦克米伦
前任德里克·沃克-史密斯
继任安东尼·巴伯
财政部财政秘书
任期
1957年1月14日-1958年1月15日
总理哈罗德·麦克米伦
财政大臣彼得·霍尼戈夫
前任亨利·布鲁克
继任杰克·西蒙
影子国防大臣
任期
1965年7月7日-1968年4月21日
领袖爱德华·希思
前任彼得·霍尼戈夫
继任雷金纳·麦德宁
议员
南唐
任期
1974年10月10日-1987年6月11日
前任劳伦斯·奥尔
继任埃迪·麦格雷迪
议员
西南伍尔弗汉普顿
任期
1950年2月23日-1974年2月28日
前任选区创建
继任尼古拉斯·巴金
个人资料
出生1912年6月16日
英國英格蘭伯明翰
逝世1998年2月8日(85歲)
英國英格蘭倫敦
国籍英國
政党保守黨 (1950年–1974年)
阿爾斯特統一黨 (1974年–1987年)
配偶帕梅拉·威尔逊(1952年结婚)
儿女2女
母校劍橋大學三一書院
亞非學院
专业• 政治家
古典學者
• 詩人
宗教信仰聖公宗
军事背景
效忠 英國
服役 英國陸軍
服役时间1939–1945
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戰
北非戰役
印度戰役

然而,他的支持度顯示他吸引的大批民眾可能是保守黨取得1970年大選勝利的關鍵,他在1974年大選中支持工黨則可能是保守黨失利的原因[1][2]。他在1974年10月出選南唐,以阿爾斯特統一黨國會議員身份重返下議院,直至1987年大選中落選。

加入政壇之前,他是出色的古典學者,25歲就成為古希臘文正教授。二戰期間他在人事和情報部門效力。他也曾寫作詩和著作多本關於古典和政治的書籍。

參考資料

  1. A Special Relationship by John Dumbrell (2001), pp.34–3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 Feb 1969 Gallup poll showed Powell the 'most admired person' in British public opinion.
  2. . ALOR. [201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9).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会
新選區 西南伍尔弗汉普顿
国会议员

1950年1974年
繼任者:
尼克·巴金
前任者:
劳伦斯·奥尔
南唐
国会议员

1974年1987年
繼任者:
埃迪·麦格雷迪
官衔
前任者:
亨利·布鲁克
财政部财政秘书
1957年–1958年
繼任者:
杰克·西蒙
前任者:
德里克·沃克-史密斯
卫生大臣
1960年–1963年
繼任者:
安东尼·巴伯
前任者:
彼得·霍尼戈夫
影子国防大臣
1965年–1968年
繼任者:
雷金纳·麦德宁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以諾·鮑威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